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腹黑商女作首富嫁王爷 > 第201章 口罩风波

第201章 口罩风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姜总柜依然负责总揽具体事务;义村棉纺厂和乾川凤记办事处的老、少两位柴老板,负责全力生产面纱布;义村制衣厂、内衣厂除了现有订单,暂停接收所有新订单;军服厂在完成军服生产的前提下,都要组织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

同时,凤依依派出了采购人员大量采购烈性酒、硫磺和石灰,作为消毒用品。

经过凤依依的部署,在凤记工人们的日夜赶工下,第一批五百套口罩、手套、帽子和罩衣运送到了疫情最重的庆州地区。负责执行封锁任务的军队、为病人诊治的大夫、负责抬尸和埋葬的民夫首先得到了这些防护用品。以后,庆州的百姓也陆陆续续的领到了防护用品。

凤依依的口罩并不复杂,是一个双层纱布囊,内置一块薄棉。但就是这么个看似简单的口罩却有效的阻断了鼠疫的飞沫传播路径。防护用的手套和帽子都是用棉布制成的,缝有系带,带上后可以用带子系紧。正是凤依依提供的这些防护用品,在以后与鼠疫抗争的岁月里,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被人们称为“凤氏口罩”“凤氏手套”。

这边,义村和乾川所有的纺织机、缝制机都开足了马力;工人们也采用了三班倒的上工时间;凤记工厂的厂长、管事们也都熬红了双眼,日夜不停的生产着口罩、手套。那边却有人打起了这些防护用品的主意。

大禹的老百姓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害苦,吓怕了。无论喝什么汤药都不管事,眼见着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心中的惶恐可想而知。这“凤氏口罩、手套”就成了落水之人眼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不知从何时起,坊间竟然起了传闻,说凤氏的口罩、手套是对付疫鬼的神品,疫鬼见了它就不敢上身。这么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这天,一个平日里与秦校尉基本没有来往、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找到了秦校尉,热络的说道:“三叔,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您二叔的三舅的儿子,我是小宝。”

秦校尉这些日子天天在工厂里盯着生产的事情,累得头晕眼花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实在是想不起来是谁了,只得敷衍道:“啊,小宝哇,都长这么大了。”

几句客气话过后,这个自称小宝的年轻人便向秦校尉说明了来意:他想让秦校尉卖给他一些口罩和手套,到外面高价卖出后,所得银子两人对半分。

耿直的秦校尉一听就急了,将年轻人大骂了一通,说他不应该趁着百姓有难发这昧良心的财,然后便不客气的将年轻人撵了出去。

以后,陆陆续续有不少“有头脑”的人找到了义村厂里的头头脑脑。他们想做的事情都一样,就是想从凤记这里买了“神品”,到外面以高价出售。

这还不算什么,更有甚者,一些疫区的人竟然将使用过的口罩收集上来,拿到市场上出售。

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凤依依马上找到了定国公,向定国公说明了使用旧口罩的严重危害性。定国公听后不敢怠慢,立即召集了各地的官员,再三强调,凡是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一定要就地焚烧。如发现违令者,严惩不待。在定国公和各地官员的严刑明令下,这种倒卖旧品的行为终于得到了遏制。

至于有商人跑来义村想进货的事情,倒是给凤依依提了个醒。以凤记目前的生产能力,就算是开足马力也只能勉强供给军队、大夫、抬尸人使用,没有太多能分发给普通百姓的。既然如此,口罩和手套又不难做,为什么不教会百姓,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

于是,凤依依让工厂里的裁剪工人将纱布按照成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规格裁剪好,配上薄棉花;棉布也以两种规格裁剪成手套、帽子、罩衣的样子。以几个大钱一套的成本价格拿到霓裳坊、好又多等凤记的铺面里出售。凤依依在各处店铺都配备了服务人员,向人们教授缝制和穿戴的方法。

这个办法很奏效,不少主妇一买就是好几套,花不了几个钱,缝制也简单,可穿戴上它们,心里就踏实多了。一时间,纱布口罩成了樊城人出门的标配。

这天,凤鸾来找凤依依,“依姐儿,我认识的范夫人的夫君和儿子都在军中,都被派到了封锁地区。范夫人心中担忧又使不上劲儿,她想帮咱们缝制防护用品,聊表心意。”

凤依依听了凤鸾的话心中一动:诶这个主意不错呀那些高门大户里有的是心灵手巧的夫人、丫鬟,她们平日里也没什么事儿。若是能将她们组织起来缝制一些防护用品,岂不也是一件好事

说干就干,凤依依和凤鸾向樊城地位最高的定国公夫人递上了拜帖,说明了来意。

定国公夫人对她们的提议也很感兴趣。平日里,这些贵夫人们在家除了打理一下内务就是跟各房的妾侍争斗。她们也想着能帮夫君做些事情,让夫君高看一眼,可是又不知道能做些什么。现在疫病当前,帮着朝廷缝制防护用品不正是个好机会嘛

定国公夫人将一些有头脸儿的贵妇人都召集了起来。各位夫人对这个提议也都很赞同。

于是,凤依依把已经裁剪好的防护用品派人送到各个府邸。各府的夫人们或是在自己家中,或是集中到某一人的家中,带着丫鬟们,一边聊天一边缝制,倒是缝制出了不少口罩、手套。

这件事被睿王知道后,睿王将各府夫人们缝制防护用品的事情写入了奏折里。不久后,皇后的懿旨便下来了,对以定国公夫人为首的樊城各府夫人进行了表彰,称她们能“为国分忧”,是夫君的“贤内助”。如此一来,各府夫人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一套一套缝制好的防护用品被运送到了疫区,发到了将士们、大夫们的手里。还有整套裁剪好的用品,被各地的百姓买走,回家自己缝制、穿戴。

这天,凤依依收到了远在河曲的姜武的例行来信,说河曲那边的情况一切都好。

想着河曲地区靠近西夏,西夏商人与北燕的来往也很频繁,而且西夏各城邦的自然环境也适合鼠类生长。凤依依心中担忧,便给姜武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件,将北境发生的疫情告知了他,并将所有的防疫措施一条不落的都写进了信中。

最后,凤依依随信给姜武带去了两套防护用品,画图告诉了姜武口罩的戴法,并且一再嘱咐他一定要照着这个样子给每一位凤记的员工配备一套。近期少到人多的地方,少与北燕来的人接触,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戴上口罩。

姜武在河曲,对北境的疫情知之不多,在接到凤依依的回信和防护用品后,也没太往心里放。不过,他对小姐的吩咐一向是照章执行,从不含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才使得凤记在河曲办事机构的员工能够躲过这次大疫病的侵袭。

凤依依把信和防护用品给姜武寄出以后,想了想,重又坐回到了书案旁,提笔给梅云轩和梅少奶奶写了一封信,内容与给姜武的信相差不多,同时附上了两套防护用品,给河曲梅家送了出去。

这些东西递送到梅家的时候,梅云轩刚好外出做生意去了,只有戴婉芳在家。

戴婉芳拿着凤依依写的信,看是给夫君和自己两个人的,便拆了开来,细细阅读。看到信中所写的情况,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戴婉芳吓了一跳。

她打开随信一同送来的包袱,从里面拿出了口罩、手套、帽子和罩衣,好奇的摆弄着。

这时,史嬷嬷走了进来,看着戴婉芳手中的东西,好奇的问道:“大少奶奶,这是什么东西呀怎么看着怪怪的。”

戴婉芳便把凤依依信上的内容和史嬷嬷简单讲述了一遍,并且向她介绍了防护用品的作用和用法。“看来,咱们真要注意些了。相公临走的时候,也提了一句,说外面好象在闹病呢。”

史嬷嬷听了戴婉芳的话,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一个小姑娘而已,没见过什么世面。哪里有那般邪乎的疫病再说了,若真象她信上写的那般,就凭那些奇怪的小布块就能行有病呀,还是得吃药,她那些东西能有什么用处。”

“不管有没有用,凤小姐的这份心意都是好的。咱们多注意着一些也是应该的。”

戴婉芳的话让史嬷嬷又撇了撇嘴,不过她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拿起针线活儿开始给梅莹缝制衣衫。,,;手机阅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