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弄巧成拙(2 / 2)
宁世子享受美人在怀的美好时光还不到一瞬的功夫,睿王便把凤依依从他怀里扯了出来,警告的冲着宁世子说道:“你这个家伙,要说话只管好好说话就是了。”
这么小气巴拉的睿王真是把宁世子气了个撅倒。不过,看到完好无损、神清气爽、皓腕上戴着夜明珠手串的凤依依,宁世子也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小丫头不仅人没事,还得到了皇后娘娘的认可
“小丫头,以后咱俩说正事的时候,能不能别让这个讨厌的家伙在这里碍眼。”宁世子拽拽的摇着大折扇。
“这是在我的睿王府好嘛。”
“睿王府就了不起了走,小丫头,辰哥哥请你去锦江渡吃饭”
凤依依好笑的看着两个别扭的男人,拉起睿王的手,“走吧,我哥请咱们吃饭呢。”
“哼”“哼”两人几乎是同时,傲娇的哼了一声。
锦江渡的雅间里,睿王、宁世子和凤依依三人一边吃着招牌烤鸭和木须肉,一边闲聊着。
“小丫头,那黄花菜卖的不错。大家在品尝了咱们锦江渡的菜式后,都说好。后来,我又让伙计们告诉了客人们这黄花菜的做法,头一批收上来的黄花菜已经都卖完了。”
“宁辰哥哥,我想在商街上开个山货铺子。咱们在小李庄的山货收购站和山货仓库已经盖好了。再过个把月山里的栗子、柿子、山楂、核桃、苹果也该成熟了,到时候咱们把它们收上来,还有那些香菇、木耳,一起在山货铺子里卖。”
宁世子伸手摸了摸凤依依的小脑袋,“行呀,小丫头,胃口不小呀”
“我还想组建一个专门的山货收购队,按照不同时节,直接进到山村里,从山民的手中把山货收上来。这样的话,一来,能解决山民卖货不方便的问题,二来,咱们的货源能有保障,还能把成本降下来。”
“行呀,你说要我帮你做什么,我就帮你做什么。”说到这里,宁世子斜睨了睿王一眼,“只要别让那个对生意一窍不通的人总在我眼前晃悠就好。切,白吃我的饭,连个谢字都没有。”
实话说,睿王对生意上的事情确实象宁世子说的那样-一窍不通。维持听风阁正常运作的钱如何挣、怎么花,这些都是宁世子和十方先生的事情,睿王从不过问。
睿王本来已经吃饱了,在静静的听着宁世子和凤依依说话。宁世子嘴欠,惹恼了睿王,他招呼一声,叫来了锦江渡的掌柜,当着宁世子的面吩咐道:“去,再去准备几只烤鸭。嗯-,先给凤宅送去两只,再给本王府上送去两只,交给宋总管,就说今天王府上下都有鸭子吃。账么,就记在你们世子的名下好了。”
“嘿,我说,我什么时候说要请你府里上上下下吃烤鸭了”
“哦”,睿王朝着宁世子拱了拱手,“多谢宁世子。”
“嘿,这-,你这-”
凤依依看着两个过命朋友为了几只烤鸭,一个得意洋洋,一个吃瘪难受,“咯咯咯”的笑了起来,忘记了连日奔波的劳累。
这天,凤依依来到义村的职业教育学院,她要组建自己的第一支山货收购队伍。
在凤记,想成为正式员工挣银子,考核是少不了的。这次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能识别各种山货的好坏。
比如木耳,挑选木耳首先要用眼看。朵形均匀平滑,正面有黑色光泽、北面呈灰色没有明显脉络的就是好木耳。再用手掂,好木耳质量较轻,捏的时候有干脆响声。最后还要闻一闻、尝一尝,那些没有异味,有股子清香感的才是好木耳。
再比如香菇,好的香菇应该是黄褐色的,手摸上去比较干松,不能有黏滑感。菌盖圆整、下卷,菌肉肥厚。白色的菌褶整齐规则。菌柄短粗,手握有坚硬感。
其它的还有核桃、松子、榛子
总之,收购员在从山民们手里收购每一种山货的时候,都要严把质量关,然后还要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对山货进行评级与分类。
在这次考核之前,已经有不少学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部分人在考核中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大部分都通过了考核,这其中就有三丫。
“三丫”,凤依依把小脸儿挂笑的小姑娘叫到了跟前,“从书本中学习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一样重要。以后,你要经常去山里收购山货,可是我不希望你因此就把功课落下了。你还要多识些字,再学习学习看帐薄,打算盘的本事。”
“嗯。三丫记住了。小姐放心吧,三丫不会把夫子教的功课落下的。三丫要象大丫姐姐那般能干”
凤依依看着三丫那双尚且稚嫩,但却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的黑眸,亲昵的拉过了她因为劳作而有些粗糙的小手,攥在了自己的手心里。“好呀,那我就等着三丫和大丫姐姐一样能干,能挣一样多的银子的那一天。”
“嗯”三丫用力的点了点头。
当暑热褪去,秋风渐起的时候,凤记的山货收购员们便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他们穿着绣着凤记标识的统一服装,穿梭在大山的各个村落之间。收上来一筐一筐的栗子、核桃、松子。
“大娘,我带的银子都用完了。过两天我还来,那时候我再收您的毛栗子吧。”
“不碍的,不碍的。你先把这筐拉上,等过两天来的时候,再把银子给俺就行了。”
“他婶子,凤记的收购员来了没有哇俺家还打了不少核桃呢。”
“来了,来了。俺听说是去了里正家了,咱们去看看去,俺家也有不少的核桃呢。”
凤记的山货收购员为人和气,买卖公平,一手钱一手货,从不拖欠银两,成了大山里山民们最盼望的人。他们来了就等于是银子来了。
往日那些扔在那里没人要的山货如今都变成了最容易挣的银子,山民的心里怎能不高兴呢。就连村里的小屁孩都知道拿着小篮子到大树下捡山楂、捡核桃,然后等着大哥哥、大姐姐们来了,换成大子儿买糖吃。
以前,要是哪家的大人有事想找孩子了,就得满村子的喊。现在不用了,只要到树底下去找就行了,孩子们多半都在那里捡这捡那呢。
这些大山的馈赠,就这样被辛劳的凤记收购员们一筐筐的收购上来,再一车车的拉出了深山老林,拉到了小李庄的山货仓库里。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