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针锋相对(2 / 2)
“对了,那位凤小姐今天穿的是普通衣衫,那天觐见皇后娘娘的时候,她可是穿的四品端人服饰呢。”
“要说起来,能凭一己之力挣来四品端人的封号,也是不简单呢”
“姐姐,你急什么,你是伯府的嫡长孙女,还怕将来找不到一个好婆家,夫君不能为你挣来个一品诰命的封号么”
“哎呀,坏丫头,气死我啦”
听着断断续续传来的议论声,凤依依心中苦笑,真是树一大就招风。怨不得宁德太妃娘娘要那般嘱咐自己“藏拙”,这恐怕也是她老人的经验之谈吧。
老太妃无儿无女,却能在嘉和帝在世的时候稳居后宫之首;现在又受到隆正帝的尊重,怕也是深谙藏拙之道吧
就在凤依依正瞎琢磨的时候,响起了司礼太监尖细悠长的嗓音:皇上驾到皇后驾到太妃驾到皇子、公主驾到
隆正皇帝与皇后娘娘、戴良太妃、还有几位未成年的皇子、公主都来了。宁德太妃和张淑太妃因为上了些年纪,不爱贪这样的热闹,没有出席今天的选侍会。
君臣见礼、依次落座后。司礼太监又高喊了一声:兹兰国卡布王太子觐见大禹国皇帝陛下。
兹兰太子卡布带着阿赤烈,昆塔和几个兹兰学士走进了会场,给隆正皇帝和皇后见礼,然后坐在了主宾席上。
就在大家全部落座,正在相互寒暄;宫女和太监们忙着准备笔墨纸砚的时候,凤依依忽然感到有一股灼热的目光正从对面的主宾席上向自己射来。
咦这是怎么回事她不由自主地抬头向对面的主宾席望去。
对面的主宾席上,上首坐着鹰鼻深目的兹兰太子卡布,正和陪同他的大禹官员-恭郡王兴致勃勃的聊着什么。
恭郡王是朝廷里有名的闲散王爷,没有担当什么实职,这并非因为他不能干。
先帝在世的时候,也曾经委派过他几回棘手的差事,恭郡王办的都很漂亮,受到先帝的夸赞。但是,他的这个身子骨儿实在是太不给力了,动不动就得在床上躺两天。先帝心疼小儿子,以后就再也不派累活儿给他,只让他在王府里好生养着。
西夏兹兰国新任太子前来觐见,大禹总得派出合适的人选出面接待,恭郡王就成了不二人选。
他办事稳妥又闲着无事,能讲西夏话,熟悉西夏习俗,再说这活儿也不累。因此,兹兰太子在大禹逗留期间的一切接待事宜都是由恭郡王来负责的。
凤依依向兹兰太子的身后望去,见坐着几个侍从,其中一个虽然穿着西夏长袍,却长着一张大禹人的面孔,正是那人在用的眼光向自己望来。
凤依依觉得那人好象有些眼熟,但又实在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这也不能怪她,原主是个极其羞涩的小姑娘,虽然和陈家公子定了亲,可两人总共也没见上过几面,每次见面的时候,原主还不好意思看。因此,对这位陈家公子并没有太深的记忆。
凤依依倒是见过陈建两、三回,可她压根儿就没有把这个趋炎附势的忘义小人放在眼里,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她想了一会儿实在是想不起来,也就懒得再想了。心里嘟囔着:怪事年年有,今朝尤其多便收回了目光,不再理睬这事了。
既然是给皇子和公主们挑选侍读,那就必须是有“德”之人,免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把皇帝的孩子们给拐带坏了。
于是,隆正帝出的第一道考题便是对“德”的考核,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一个小时之内,你们每人写一篇论述文章,讲一讲为人处事的道理吧。
参加选侍的公子、小姐们拿到题目后,都纷纷铺开宣纸、执起毛笔,“唰唰唰”的奋笔疾书。其他人则小声的聊着天儿。
凤依依坐在末席上,拿着毛笔,象个作弊的小学生一样,伸长了脖子,东看看西望望,心中叫苦:不管人家写的文章怎么样,这字可都是好字呀自己跟人家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哎,没办法,她也只好硬着头皮、拿起笔,“唰唰”的写开了。
皇上给的时间是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可凤依依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写完了。
她轻轻吹了吹纸上的浮墨,抬头向四下里望去:咦他们都在写什么呢怎么都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篇呀
她装模作样的拿笔在另张纸上胡乱画着,消磨时光。身后的窦嬷嬷和青云在看了她瞎画的画儿后,都抿嘴偷笑着。
半个时辰后,大家基本上都写完了,开始当着所有人的面,一个接一个地宣读自己的文章。然后由太监呈现给皇上和皇后。
公子们写的多是三纲五常之类的,要遵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天道;要遵循仁、义、礼、智、信的基本法则。
隆正帝一边听,一边颔首,还不时得憋上卡布王子一、两眼,心想:好好学学,这才是你们西夏人最缺的东西。
而兹兰王子和他的随从们都是面无表情地垂眸而坐,谁也猜不出他们在想些什么。
轮到小姐们宣读自己的文章了,小姐们多半是从女诫女训中抄录的一些句子。什么“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千篇一律的文章,听的大家都快睡着了。
差不多已经到最后了,终于轮到了凤依依。她刚一开口,就把大家,包括皇帝和皇后的瞌睡虫都赶跑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