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不请自来(1 / 2)
虽然有一些令人不悦的小插曲,但总的来说,这个年,凤依依过得还是很开心的。
年前,她找到宁世子在大名鼎鼎的锦江渡定下了一个雅间,好酒好菜地招待那些辛苦了一年的厂长、掌柜和周师傅、徐师傅一类的股肱老人儿。大家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既能增进感情,也能交流交流经验。
凤记的这些宴请、福利也成了樊城人茶余饭后的一项谈资,无非是羡慕-嫉妒-恨而已。
要说什么人身上没有嫉妒和攀比之心,那就只有两种人了,上帝和死人。上帝当不上,死人不想当,所以是人就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儿小八卦,小羡慕。
百姓看见自己认识的人里有在凤记上工的,年前不但拿回了不少银子,还提回了不少东西。听说若是能评上优秀员工,又是戴花又是拿双份的,风光得很,对凤记的差事自然眼馋。
一位中年人拉着一位个小伙子,“他大兄弟,要是凤记再有招工的机会,能不能给你们掌柜的说说,我家二愣可能干了,一个顶俩。”
“大叔,招工的话都有告示,想上工得通过考核才行。”
“你说啥,烤什么”
两个掌柜在私底下偷偷议论着,“诶,听说了没有,凤记的东家请掌柜和老师傅们去锦江渡的雅间吃饭了呢。”
“是嘛,锦江渡呀,那得不少银子呢吧这位凤小姐还真舍得花钱”
“嘿,那有什么呀,人家能挣呗咱们就没这个盼头喽。”
樊城的商户中和凤记有竞争关系的,多是既无奈又嫉妒。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流进凤记的钱柜,心中叫苦。有一些聪明的,私下里也把凤记的那些新鲜招式,偷偷地学上一二。
要说对凤记的“恨”,恐怕没有人能比得上陶家了。不但买卖受了很大影响,少赚了不少银子;更要紧的是,陶家在樊城这一带龙头老大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不再象过去那样一呼百应了。
说实话,凤依依是抢了陶家的一些市场,但让陶家吃瘪最厉害的还是睿郡王和宁世子的打压。可是,有人就是这样的,有了怨气不敢撒在比自己强的人身上,只好拿比自己弱的人出气了。
“三弟,要是再这么由着那个小毛丫头闹下去,我看咱这布料铺子趁早关张算了。”陶德虎气哼哼地嚷着。
“三哥,你看看那些商户们,都他妈一副奴才相,上赶着去巴结姜国祥。他姜国祥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个小小的掌柜罢了,现在好嘛,还人五人六儿的抖起来了。”陶德豹骂骂咧咧地嘟囔着。
陶之谦皱着眉头,“德彪,这些日子我这眼皮子跳的厉害,那米铺和码头上的事,咱们可得小心再小心,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陶德彪面色阴郁,听了半天才开口道:“大家别急,天塌下来自有那个子高的顶着。我已经把咱们收来的那些凭证,都给匡大人送过去了。匡大人看了很是满意,来信儿说这样的东西,不论真假,多多益善。”
“嗯”,陶之谦摇头晃脑地说道:“看来,那边儿要来点儿真格的了。”
“切,咱们陶家也不是那没娘的孩子。咱们靠的是匡家,匡家靠的是高家;那高家是谁是骁亲王、是高贤妃。上次那边一出手,睿郡王不是马上就回了京城了嘛,这次我看他们也占不了便宜。”陶德彪恶狠狠地说道。
陶德虎用手比划着睿王府和国公府的方向,“没了那两个,凤家的小毛丫头算个屁。”
陶德彪抖擞了一下精神,吩咐道:“行了,没用的咱们都不说了。大家伙儿都睁大了眼睛,就象匡大人说的那样,无论真假,那些证据有多少就搜集多少,都给匡大人送过去。”
陶德豹嘿嘿冷笑着:“三哥你就放心吧,假的我也能让它变成真的、无中也得给我生出有来。”
“还是老七行就不知道等过了这个年,那凤家毛丫头还有没有第二个年好过喽哈哈哈”
除夕之夜,凤宅的小院里一片欢声笑语。李嬷嬷早就带着小莲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吃食、包了胖墩墩的大饺子。
要说这除夕的饺子,那可是有讲究的。放饺子的盖帘中间,先要放上几个元宝形的饺子,其它的饺子要围着元宝一圈一圈地码放,这叫“圈福”;而且每个盖帘上只能码放九十九个饺子,这叫“久久福不尽”。
包饺子的时候,李嬷嬷特意放了三样东西进去:一枚大钱,预示着吃到人来年发财;一个糖块,表示来年的日子更甜蜜;一颗花生,代表健康长寿。
当一盘盘胖饺子被端上桌的时候,腾腾的热气立刻将屋内的烛火涂上了一层朦胧,伴着屋外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小屋中充满了温馨与喜庆。
今年,凤依依把孤身一人的十方先生也请了过来,这倒让一向顽皮的凤麟在饭桌上老实了许多。凤玉蕊回来的时候,带上了无依无靠的褚大嫂;今年还多了一个聪慧的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