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走进义村(2 / 2)
老汉赶忙回道:“属下多谢王爷,王爷送来的膏药真是管事,这一冬都没怎么疼过。还有,上次顺子吃了王爷送来的药,烧都退了,全好了。”说着,他拉过身后的腼腆少年:“顺子,你还没给王爷磕头谢恩呢。”
那个叫顺子的少年赶忙从秦校尉身后走了出来,跪倒在地给睿王磕头。
睿王摆摆手,“好了,好了,起来吧。秦校尉,这村里的粮食还够不够吃呀”
“谢皇上的隆恩,托太子的福。有了王爷和世子送来的那些粮食,咱们再搀上些野菜、树皮,这全村的人就都不会挨饿了。”老汉说着就要跪地磕头,周围的村民也都跟着纷纷跪了下来。
睿王拉住老汉的胳膊,把他扶了起来,“都免礼吧,皇上和太子一直都惦记着为国效力的将士们呐。”
村民们听了又是一番感动,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激之情。睿王与大家聊着村里的生活情况。
看着凤依依一脸的懵圈儿,宁世子凑上前来,附在她耳边轻声地解释着:“这位老汉是义村的头儿,以前是校尉,大家都叫他秦校尉。他儿子也是大禹军人,战死了。那个男孩是他的孙子叫顺子,如今他们秦家也只剩下这爷孙二人了。”
“你看那个妇人”,宁世子用手指了指屋门口一个正在回话的中年妇女,“那是柳氏,他男人和秦校尉的儿子是一个大营的,也战死了,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伺候婆婆。现在,村里的十来个孤儿都是由柳氏和另外几个女人在照顾着,王爷每月都会拨下一些柴米来。”
“哦,是这样。”凤依依点着头。
“你再看那边只有一条胳膊的男人。那个人曾经和一个小队的将士拼死闯过燕军的大营,给大禹的军队报了信儿,他是那个小队中唯一活下来的一个,救了全城百姓的性命。”
听了宁世子的一番介绍,凤依依对眼前这些伤残病弱的村民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不由得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大禹的英雄啊。”
宁世子“唰”地一下打开了手中的折扇,笑着说道:“小丫头,你也不简单。你捐出的那一成利润现在都变成了他们的口粮。”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凤依依这才明白过来,她捐献的军粮作坊的一成利润,被睿王和宁世子买了粮食以皇上抚恤的名义送到了义村。
这几年,不断有其它地方的伤残军人和他们的家眷迁移到这里,义村的规模越来越大,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困难,睿王和宁世子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