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坛救世主 > 第784章 《人民的名义》

第784章 《人民的名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跟鬼吹灯、达芬奇密码一样,都是通俗文学的类型,跟一般的纯文学或者严肃文学不一样。

有人说官场文就是男人版的宫斗,这两种类型都是围绕着一个模式不断编织故事,写主人公的奋斗,不断取得胜利。

只不过最终目的不一样,宫斗小说的目的是为了主宰后宫,而官场文则是为了权倾一世。

当然,这并非没有积极意义。

想要升迁就必须奋斗才行

而且官场小说里面通常对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复杂关系描写得特别细致,可读性很强。

现在那些腐败官员们实在太有想象力,他们创造出来的许多贪腐事实简直匪夷所思,比文学家跟作家们的脑洞都还要大

所以有时候看新闻都觉得比看了小说还要精彩。

张楚看重的是人民的名义小说跟电视剧里面的真实,在为官之道跟人性方面非常真实。

小说作者本身就曾经是一个体制中人,离职之后就写了多部官场小说,据说为了写人民的名义还亲自去监狱跟那些贪官采访取材。

没什么比当事人自己讲诉出来的心路历程更真实的

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集就是侯勇扮演的赵德汉这个形象。

国家资源部的赵德汉,乍一看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好官。

住在筒子楼,出行靠自行车,家中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办公室里也只是放了一瓶自己喝的五粮液。

当别人怀疑他贪污的时候,他一脸正气,反手就教育别人思想觉悟不够。

直到在赵德汉的办公室门口,他还要求骑自行车低调进入,不想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

表情之无辜,言语之真诚,几乎要让人相信他确实是被冤枉的。

直到观众们在这家伙的别墅里看到了一面由23亿现金堆积起来的钱墙之后,才明白他的伪装到底有多好

最可笑的是,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赵德汉将自己贪钱比喻成收割麦田,看着便心生愉悦。

整个案件最荒诞的地方是,他的贪欲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明明有这么多钱,可是一分钱也不敢花,就连给父母的生活费也是每个月只寄300回去。

如此荒诞、戏剧性的情节,估计99的人都以为是小说跟电视剧为了对比效果折腾出来的。

但其实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着事实基础

在纪委的通报里面可以看到真人模板,这种双面人在官场里面可并不少见。

有人说中国的官场在小说家的笔下,成为了一个大染缸,各个级别、各类人等都有。

坦白来讲,张楚也并不认为人民的名义是官场文的巅峰之作。

他想要选取这部作品只是因为有着尺度较大的台词对白、离奇曲折、讽刺现实的故事情节

或许在文学性上面,这部作品算不得经典。

但在观众好感度上面,绝对能排在前列。

比如长期以来,官场小说里面的反派人物都有一些规矩是不能突破的,可是在这部小说中却被打破了。

比如,一号反派角色是不能写到副sheng级以上的。

这还是在尺度比较松的实体书领域,在网络小说领域,限制就更多了

其余还有什么主要领导不能变坏这个禁区。

在人民的名义中,尺度直接突破来到了副guo级这个层次

从这一点来看,就要让其余作品自愧不如了。

很多人的作品都局限在一个县、一个区,最多是一个市,很多当红作品都是从乡镇到州市这个政治层次。

显然,人民的名义很符合张楚的定位,他就是一个普通的通俗文学作家,并不是严肃文学作家。

小说用赵德汉这种爆炸型贪污案作为开端,徐徐拉开了大戏的序幕,而此后的情节故事都是悬念丛生、环环相扣。

几乎每一位读者都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最后的结局,但却很少有人会在文笔、叙述的技巧上面沉思。

这种快gan会削弱小说的张力与内涵

想要保证文学性,又同时兼顾吸引力,那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必须要进行权衡取舍。

在人物的设定上面,人民的名义其实也更像是戏剧,小说中的人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师生关系、同门关系,双方的较量浓缩了感情、权力与阴谋等因素,但却会让人觉得有点小家子气。

怎么翻来覆去都是这一拨人在斗争呢

难道整个官场就没有别的派系了吗

张楚想要改变的就是这种脸谱化的人物刻画,难度非比寻常

张楚知道自己喜欢这部文学作品,不如说是喜欢里面展现的高度现实感、真实感

原著小说里面没有把官场写得过于黑暗,尽管也写出了很多官员贪污受贿、跟其余女性有不正当关系等众所周知的秘密,但立足点还是在反腐上面。

真实的官场其实就是一个丛林社会。

既有像李达康、沙瑞金这样的政绩实干派,也有祁同伟、丁义珍这种魑魅魍魉,更多的是高育良这样道貌岸然的岳不群

正是这种复杂的官场,才会引起更多人的好奇跟喜爱。

更何况,张楚选择这部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打算在这部小说里面植入广告,给自己先前已经出版的一部作品打打广告

人民的名义里面,高育良书记最爱的一本书就是万历十五年。

当初电视剧热播的时候,不光原著小说销量大增,就连万历十五年也重新被带火

万历十五年在一年多以前就被张楚给意外弄了出来,如今更是躺在国内、国外众多图书馆里面典藏。

可张楚想要把它推荐给更多人

这种植入的方式应该会有用才对。

当初在写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就想到了现在这个剧情,高育良书记化身为图书推广大使。

没想到写了这么多章节才终于把它给写出来,总算是实现了前后的联动,挖的隐形坑给填上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