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2 / 2)
“所以,我就不能直接对付他了。”
“好在我找到了鲁庚辰,撺掇着他把事情做了。”
“这样我的目的达到了,那三家要找人算账也找不到我头上,我是不是很聪明”
宋康宁看不得对方得意的模样,直接用环绕着史光辉的精神力攻击他的大脑,使其陷入了昏迷。
第661章 群情激奋
姬明星直接把史光辉送去了基地,以防有人干涉接下来的审问工作。
另一方面,他迅速上报。
关于周杰申的悬案获得的重要线索一事得到了上面的高度重视,尤其显示的问题太严重,经研究后指令由姬明星负责经办此案。
因为有了史光辉的供述,周杰申基本可以被证明是清白的。
但除了证人证言之外,在法律上物证更为客观,为了板上钉钉,不让任何人挑剔证据不足,耿晨曦、焦天恩、贾仁荣和易姝芸四大队长纷纷出马,主动到外面收集物证或者人证。
不出三日,龙城的大家族和部分权贵之人就知道了昔日周杰申被史丘国所杀并陷害的事情。
周家顿时炸了锅
周家家主夫妻俩老泪纵横,他们的大儿子终于沉冤昭雪
周家其他的人更是群情激奋,自回国以来,因为周杰申被许多人认定是叛徒,所以他们都不敢抬头做人。
为此周家丢失了一级世家的地位,子弟们也都受到社会各方人士的打压。
但现在,他们不需要再憋屈了,都聚到家主这里,希望家主能够讨回公道,恢复周杰申和周家的荣誉。
周家家主擦去了满脸的泪水,嗓音有些沙哑:“你们不用着急,我听闻国家高度重视,现在正由专人审理这个案件。”
“公道不需要我们去讨要,该是杰申的就是杰申的”
周家四少和七少对视一眼,开口道:“大伯,我们听说大哥的儿子还活着,我们迎他回家吧”
周家二少一听,很是激动:“太好了,赶紧入家谱,再告诉大哥、大嫂,他们在天有灵,一定会高兴的。”
“大哥的儿子一定很优秀,我推选他为下一任家主候选人”
周家四少和七少马上表态:“我没有意见。”
“我完全同意”
周家家主眼中的欣慰之意明显:“都是好孩子”
“你们先回去,等到国家认定了杰申为革命烈士之后,我马上就去找那个孩子。”
这些人离开了,周家家主的老伴仍旧在激动中:“老天有眼呐,终于把功劳还给了杰申和他媳妇,不再被人看轻、诋毁”
而同一时间,耿爷爷和耿奶奶正在家中相对而坐。
“瑾瑜看中的男人,又怎能不是有情有义有本事的人呢”
耿奶奶立刻泼了一瓢冷水:“史丘国联络一些人说周杰申是叛徒的时候,你怎么不反驳”
耿爷爷叹了口气:“我想反驳,可是我没有证据啊”
“而且他是我亲妹夫,我说了话,其他人也不会相信,只会以为我包庇他呢。”
“所以那个时候,我只能保持沉默,但心里一直不太相信。”
“现在好了,听晨曦说,案子交到了少主手里,少主一定会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的”
耿奶奶憧憬着:“等案子完结,你要马上向上面申报周杰申和瑾瑜的烈士称号。”
“还要带着平安祭拜他们夫妻二人可惜,两个人的尸骨都找不到了”
第662章 一起努力
纪朋举同样知道了这一消息,他深深自责。
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后,看着饭桌上的饭菜一点胃口都没有。
已经解开了心结的老伴,对纪朋举更为关心,话也多了许多:“你这是怎么了”
“工作上有什么不高兴的,不应该往心里去,要公私分明。”
“下了班,就不要再想工作上的事儿了,该吃饭就吃饭。”
“你岁数不小了,不吃饭对身体不好的。”
纪朋举的表情仍旧很难过:“我以前办了大错事,听信谣言,极力阻止授予杰申烈士称号。”
“我与他一起长大,何尝不了解他的为人”
“怎么就鬼迷心窍,相信了史丘国说的谎话呢”
“要不然在三十年前,他们夫妻俩就是烈士了,平安也就是烈士子女了。”
“都怪我”
纪朋举的老伴截住了他自责的话:“这不怪你。”
“谁能想到,那个史丘国黑了心肝,不但抢别人的功劳,还诬陷人家”
“就我们周围的同志,即使有性格不合的,工作上有些小摩擦,挺多当面拍桌子吼两句,也不会背后做这样烂心肝的事儿啊”
这是与周杰申或者耿瑾瑜关系亲近之人的想法,而龙城大部分的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他们在案子没有结论之前,是不会偏向任何一方的。
因为事情久远,毕竟发生在几十年前,当时史丘国是在僻静之处杀的周杰申,并没有人看到。
其实即使有一个、两个路人看到,也很难活到现在,而且谁又能知道他们是谁呢。
所以四位队长收集的大多是建国之后,史丘国和史光辉所做事情的证据。
经过耿爷爷和纪朋举的回忆,最开始史丘国带着情报回到根据地时,他并没有说周杰申是叛徒。
在之后马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上,他同样把事情说得模棱两可,但绝没包含周杰申叛变的意思。
于是,贾仁荣就去找那次会议的记录,但是记录却在战火中损毁了。
后来,一名在当时做参谋工作的老人说,他那个时候刚从敌人那里缴获了一台录影机。
在那个会议上,就尝试着录了一遍。
但因为没太搞懂如何操作,所以只录下了影像,却没有声音。
贾仁荣就拿着这位老人家提供的录影带回到基地。
这几天干脆吃住在基地的宋康宁一见,马上接过录影带:“我懂唇语,我把会上所有人的发言全部写下来。”
忙活到晚饭前,宋康宁把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与会十多名人员的发言一个不落地写在纸面上。
参会人员还有两人在世,已经八十多岁了。
贾仁荣又马不停蹄地拿着这份会议发言记录,去与那两位老人家核实。
在子夜前回来,带回来了那两位老人的证言。
贾仁荣非常高兴:“多亏小宋同学,我拿着这些发言读给两位老人家听,唤起了他们的回忆。”
“两个人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又把会议前后的一些相关事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