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女主三国 > 分节阅读 196

分节阅读 19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想忘掉,而事实上还真的就忘了。因此,王朗有了胆气,驱马迎向田兰,喝道:“何方来的贼匪,可有胆出来一战乎”

事先,田兰就没想过单挑敌将。接连三道埋伏,自己、陈群和郭图,都不是个人武艺出众的武将。准备的就是在士兵的强大战力进行冲杀。但是,田兰脑筋短路了,慨然道:“有何不敢。”打马便冲了过去。

田兰这次带的是作战的普通男兵士兵,亲兵没有出来。田兰跟一般将领不同。一般将领的亲兵,同时也是将领的警卫。田兰的亲兵虽然也是警卫,但那些女亲兵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弱,在战场上面,还不如普通男兵靠得住。因而这次亲兵就没有出来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普通男兵对田兰不够熟悉,不知道田兰的功夫不够。同时,他们跟田兰不熟,也不敢随便提出相反的劝阻意见。就这样,田兰上去了,士兵们没有任何表示。

王朗使刀,田兰也使刀。双方战马越来越近。大刀,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就举起来。等到与对方交错的一瞬间,大刀正好劈下去才对。田兰这边,比王朗先举刀。这是因为,田兰有脚蹬。田兰双腿一较劲,以双脚之力,传于腰腹,再通过双肩,转到手上,手中的旋风斩在空中划过一道森然的弧线,居高临下,挟万钓之力,向王朗劈了过去。

王朗这边没有脚蹬。王朗的双脚也要使力。只不过那力气使出来是用于夹紧马鞍的。否则,自己就有可能摔下马背。王朗赫然望见王兰自马背之上站了起来。王朗的脑子一下子就懵了。一个站着打,一个坐着打,这公平么还有,她是怎么能够站起来的呢

马上交战,通常以力为主。尤其是大刀、大斧、大锤这样的重兵器的时候。个别使用枪、鞭的武将会些轻巧功夫,也必须得应过得了大力才行。王朗抬眼一瞧,田兰这一招普通无奇,就使在力大。于是,王朗将刀一横,双手上架,全力格挡,一点都没有轻视田兰。

关羽的大刀重八十二斤,王朗的大刀重五十一斤。通常马上作战的大刀,都在四、五十斤左右。无论怎么轻,都不会少于四十斤。王朗估计田兰的大刀就应该是四十多斤。四十多斤的大刀,在田兰的手里,劈出如此的速度,不得不让王朗收起轻视之心,全力格挡。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田兰的大刀只有十九斤重。大刀的刀杆是白蜡杆做的,不是金属。这个,王朗就不知道了。

说时迟那时快,双方往里一凑,当、噗怎么啦王朗没有挡住,中刀了

田兰没有那么大的力。田兰的大刀劈下,也没有那么大的冲量。以王朗的武艺,就算田兰这边刀速不变,大刀的重量增加到青龙偃月刀的八十二斤,也能够挡住。这个时候,怎么就没有挡住呢哦,原来是王朗的右手虎口已裂,使不上力。忘了,忘了,就连王朗自己也忘了。

田兰的旋风斩劈到王朗刀杆之上,虽然只有十九斤的质量,却也非同小可,足以产生剧烈的疼痛让王朗记起右手虎口。王朗剧痛之下,右手一松,刀杆一歪,右肩被削去了一块皮肉。

削去一块皮肉乃是小事,糟糕的事,王朗突然记起自己只能使用左手。莫看这员女将的武艺不高,自己一支左手,却是打不过的。于是,王朗再次打马就跑。

田兰一见,正好,挥军剩胜追杀。浑不知自己适才的胜利乃是险胜,纯属意外。

第二卷 第249章 缓缓佯攻

第249章 缓缓佯攻

为什么田兰要这样分兵掩杀呢

赤壁大战之后。曹操一路奔逃,分别在乌林之西、葫芦口、华容道三笑。笑周瑜无谋,笑诸葛亮少智。原因是: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结果乌林之西出来了赵云,葫芦口出来了张飞,华容道出来了关羽。在那里,诸葛亮也实施了分兵。

为什么诸葛亮不命令赵云在乌林之西直接将曹操歼灭呢那是因为不能够。或者说,即使能够,也必将是一场苦战;自身会出现极大的伤亡。因此,“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抢旗帜有什么用处当然没有多大的用处。在这里,旗帜是泛称,泛指曹军锅碗瓢盆粮草马车等一切辎重。抢了,曹军就只能饿着肚子跑。

赵云的武艺,比张飞、关羽如何这个问题就不讨论了。我们算他三人武艺相当,比较好办些。在乌林之西,曹操命令徐晃、张郃双战赵云。显然,徐晃、张郃抵挡了一阵,然后败了。在葫芦口的时候,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显然,许褚、张辽、徐晃也是抵挡了一会儿,然后败了。而到了华容道,曹操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则说:“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

注意到没有,曹将的战力是一次不如一次。第一次,两将抵挡,然后败;第二次,三将抵挡,然后败;第三次,众将都不敢上前了。是因为关羽的武艺远高于张飞,而张飞的武艺也远高于赵云吗不是,他三人的武艺,真的就是差不多的。不是因为关、张、赵的差异,而是因为曹操这边的士气。

进攻的时候,就有“一鼓作气,再而衰,叁而竭”的现象。败退的时候,更甚。三次打击,严重打伤了曹军的士气,因而最终曹军没有了还手之力。假如关、张、赵合兵一处,直接在乌林之西与曹军交战的话,是无法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因而,田兰分兵。对王朗实施多次打击,实际上就是为了挫伤敌军的士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