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1(1 / 2)
严伯虎本人并不会打仗。擅长治理的文官,本来就应该如此。因此,吴郡这边的军事计划,就由校尉那勇制定。当然,那勇制定计划的时候,是请示了严伯虎的。
那勇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强攻。那勇说,我众敌寡,宜用强。无论敌军有何诡计,在绝对强大的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孙军的人马。不过三千。自己以八千攻之,近三倍于敌。为此,那勇也没有派士兵混到枫桥县当内应。进攻的手段,就是正面强攻。
进攻的日子是严伯虎确定的。选个日子而已,与具体的军事无关。严舆丧事即将办完。就在这种将完而未完的时候,吴郡的士兵出动了。
由于两城相距较近,出北门十里之后,吴郡先头部队就停止了前进。进行整队。强攻军队在中间,配合进攻的军队位于东西两头。总指挥那勇在最南面。这里,吴郡的军队明显省略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辎重部队。这当然是因为距离很近的原因。
吴郡士兵的整队。时间当然是比较长的。可以说,这时代除了田兰的军队,其它所有的军队整队时间都很长。这样长的时间里,有没有百姓路过看见呢
从吴郡方向是不会有百姓过来的了。这是因为士兵由吴郡而出,吴郡的百姓已经知道了。知道前面要打仗,当然就要躲开了。从枫桥县过来的百姓却不知道。于是乎,百姓远远地,就看见了。百姓看见之后,通常有两个选择。一是往旁边躲开,一是原路退回。这两个选择都不怎么好。因为对面的大军人数够多,占地极广,左右绵延了将近两里。往旁躲,必须在最短的时候内跑出这两里的范围,否则大军前进,一旦发现自己,定然被射成刺猬。原路退回从短期目光看,是最佳的选择。但自己退回去的原路,原本就是大军进攻的方向。转眼之间,大军就会赶过来,因而最终效果也一定不好。
没有第三种选择了。于是,遇见吴郡大军的百姓,有的往旁边躲了,有的回了枫桥县。同时,他们给枫桥县的守军、也就是孙策的士兵,带去了消息。
由此可知,在这样一个年代,想要让自己的进攻具备突然的性质是多么的困难。当吴郡大军整队完毕,真正兵临枫桥南门的时候,孙策的士兵得到消息已经有一会儿时间了。
那么,孙策的士兵又采取了什么样的防御措施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乎没有。
孙策总共三千人,防守四道城门。由于西门行人较少,平时就两百人左右。北门和东门,各有五百军士。孙策的防御重点,原本就是南门。一千八百人,都在南门。
战斗还没打起来,那些士兵在什么地方并没有全部在城墙上面。就拿南门这边来说,城门口。检查过往行人这儿,就八十个人;城楼上门,就二十个人。总共只有一百人。其余的一千七百人,只是住在南门附近,而并没有真正在南门。
南门的士兵得知吴郡大军来攻的消息之后,那是肯定要去通知那一千七百人的。但是,事有不巧,偏偏这日北门那边发生了大火。大火蔓延了几十栋民房。那一千七百人全部调去救火去了。
当跑去通知的士兵带回一千七百人不在的消息的时候,城门口的八十名士兵都慌了神色。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吴郡的大军开过来了。八十名士兵一见,掉头就往城里跑。就连城门都没有关闭。
吴郡主攻部队接近南门,远远地看见城门的孙军士兵逃走了。前面的士兵接近城墙两百步,也就是在城墙上面弓箭射不到的地方,停下了脚步,等待命令。负责主攻的将领驱马上前,听了士兵的汇报,感觉有点不可思议。略一沉吟,将领就派出了两百士兵进城。并且命令,这两百士兵进城之后,要尽快抓几个百姓问话,想办法弄清孙军士兵逃走的真相。
这么一耽搁,城墙上面的二十名孙军士兵就开始发箭了。不过,二十人的弓箭,实在是稀疏。吴郡两百士兵冒着箭雨就冲进了城内。进城之后,一个百人队分成两个五十,自两道石阶上了城墙,杀死了二十名孙军士兵。另一个百人队沿街抓捕百姓,很快就抓了三十多人。然后两队会合,又退出南门。
吴郡主攻将领命令,把那三十几个百姓分开,由士兵们分头询问。很快就问完了。士兵们一一过来报告。将领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北门火起,孙军士兵都去救火去了。
“天助我也”吴郡主攻将领不由得在心中赞叹了一声。然后一声令下,大军就开进了枫桥,直扑北门浓烟滚滚的火场。
吴郡负责协同进攻的另外两支队伍,事前没有确定其进攻目标。他们有可能跟着主攻队伍进攻南门,也有可能绕道去攻打东西两门。这时,他们见到主攻部队长驱进入县城,于是,也紧随其后,开进了枫桥县。
主攻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逼近了枫桥城北的火场。远远地,就瞧见了滚滚的浓烟。稍近,就见到了乱窜的火苗以及无数救火的人影。再近一点,救火的孙军士兵发现了敌情。此时,孙军士兵手里拿的不是兵器,而是救火的东西。再加上孙军士兵原本人数要少些。于是,有人喊了一声,两千多孙军士兵不再救火了,而是往北门逃跑。吴郡大军当即发足猛追。
城门当然是比较宽大的。但是,孙军两千多人在北门这儿,还是被堵了一下。这样一来,尾部的少数人,就被吴郡士兵追上了。吴郡士兵挥起了屠刀,像砍瓜切菜一样开始杀人。而孙军士兵这一边,一则因为没拿兵器,二则因为救火的时候消耗了体力,缺乏抵抗的力量。
杀了约两百人之后,追与逃的距离就又拉开了。孙军士兵已经全部逃出了北门。吴郡士兵也随后追了出去。方向都是正北。正北的前方有什么,孙军士兵不知道,吴郡士兵也不知道。
第二卷 第232章 孙策毒计
第232章 孙策毒计
正北的前方,当然是太史慈和于禁的部队。这点先按下不表。先回顾一下前面的总体过程。
总体上。孙策军队南门兵多,东、北门其次,西门兵少,这样的安排是正确的。那一场火,起得真不是时候。孙策不仅把南门一千七百士兵调去救火了,而且其它三门也有抽调。因此,总体上说,孙策军队的溃败,就是因为那一场火。
那场火是吴郡派人放的吗不是。吴郡为什么没有想到去放那么一场火呢是因为吴郡的人都很笨吗不是。这是因为,放那样一场火,根本就无法确定孙策会不会派兵去救。不能确定,那场火就没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