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女主三国 > 分节阅读 141

分节阅读 1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田润的计划里,黑山军不应该这么不堪一击的。黑山军好歹也有六万人吧,应该比幽州士兵的总和还要稍多一点吧。而幽州这边呢,田润曾经不止一次一听说过,刘虞不会打仗。当然,那是上一世听人说的了。会打仗的黑山军,对不会打仗的幽州军,并且兵力占优,应该是胜利的局面才是。到那个时候,刘虞就会向冀州求援了,田润就可以介入了。

而现在,黑山军居然败了,而且幽州总共才出动了六千兵。这绝对不行。黑山军一定要胜,田润才能介入。当黑山军黑云压城的时候,就算是刘虞不求援,田润也是可以主动介入的。这其中的关键,一处是黑山军进攻,已经实现了;第二个关键,就是黑山军大胜,这也是必须实现的。因此,田润找来了关羽。

“云长啊,这段时间有些气闷了吧”田润道,“田兰的事情,事先谁也没有料到。我的意思呢,假若田兰不回来,也就罢了;假若田兰回来呢,大家就把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当作没有发生过。当然,我会尽量把你跟田兰调开。以免呆在一个地方不自在。你认为呢”

关羽道:“姐,这声姐真没白叫。实话说,刚结拜那阵,冲着姐的年龄,羽就不想叫你姐。这些年,姐以坦荡的心胸面对世人。无人不为之改变,无人不为之动容。关某也一样,打心眼里佩服姐。关某跟田兰发生的事情,细思之,恐怕还在于关某莽撞了,没有告诉田兰一声就斩了颜良。其后,关某又未能约束好自己的士兵。关某有过啊。

“姐这么说,是姐给关某留面子。关某由衷地感激姐对兄弟的抚爱之心。其实姐完全不需要询问关某。就算是姐不问青红皂白,想取关某的人头,关某也必然会自斩其头而拱手奉上。今日,关某就把话撂在这儿:今后不遇田兰则罢;倘若遇之,关某愿向田兰赔罪。”

“好,云长不愧为忠义之士也,”田润赞了一声,续道,“今日叫你来,是有一件特别的任务。目前刘备已不知去向。对幽州的刘虞,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了。因此,我让黑山军进攻幽州。我想,刘虞在危急之时,也许会向我军求援;又或者我军主动援之。没想到,黑山军太不中用了。六万人被人家六千人打败了。因此,我想让你带兵援助易县。并且,在到达易县之后,你要自称为黑山军。”

第二卷 第186章 盲目服从

第186章 盲目服从

关羽一愣,问:“为什么要自称黑山军”田润拍了一下关羽的肩膀。本来想拍头的。但是却够不着,“这都不明白呀你自称黑山军才能打幽州啊。等你把幽州打得七窍生烟的时候,我这里才好行事呀。”

关羽问:“那要是后面再派军队,岂不是自家人打自家人了”田润道:“那倒是。不过,既然是自家人,大家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而已。不会有什么死伤的。”

关羽又问:“姐能否再给我派个军师没有了奉孝,还真不方便。”田润道:“我到是想派,但没有人呢。目前能够抽出来的,就只有刘晔一人。但我自个临产在即,到时候还要他来代替我呢。所以没法给你派人了。不过你放心,幽州军总的来说是不会打仗的。如果你遇到什么问题,随时派人送信给我。”

“那好,我去了,”关羽走了几步,却又倒转回来,“诶,我叫什么名字好呢我是问,我假扮黑山军之后叫什么名字。两军阵前,要通名的。”田润道:“叫什么名字都可以。不过,姓,最好不要变。用以表示不忘祖宗。依我看。那边有个张燕了,你不如就叫关鹰,再化苍鹰的鹰为英雄的英,叫做关英。如何”

关羽又问:“那,字呢”田润有些疲乏地道:“好了,好了,就说家里穷,没字吧。我精神不好,想不出来了。”关羽道:“那,姐你休息。我走了。”

夏良是一名百人长,来自阆州。在阆州守军投降以前,夏良还没有打过仗。夏良从军那会儿,黄巾之乱已经基本平息了。当时,夏良就是一个小兵。

后来,由于夏良比较聪明,也会说话,练功也刻苦,慢慢地就从伍长、什长提升上来了。担任百人长之后,执行过一些小型任务。主要就是缉盗追凶方面的。那些任务本来是衙门里衙役的事情。当盗贼人数比较多的时候,衙役没有胜算,就会向驻军求助。于是,夏良就有了几次实战的机会。

黄忠的部队过来的时候,阆州守军投降了,并没有交战。是不是投降,夏良是没有发言权的。当时,夏良蛮以为要打仗的。那时,守军五千。攻城的也是五千,从一般意义上说,应该是守军胜。没想到上面的人投降了。夏良跟着其他兄弟一起,成了降兵。

成为降兵之后,没过几天,黄忠就走了。士兵里面的人渐渐地就有了想法。没有多少人愿意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成为降兵的。于是,有人开始了串连。准备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宣布起义。由蔡军再变回益州军。

串连之后,就有人想让夏良出面。本来按职务来说,是轮不到夏良的。但是,高级职务的,比如千夫长们,全部都被黄忠带走了。阆州就只剩下了若干个百人长。在这些百人长里面,统御能力,谁都说不清楚。但很多人都知道夏良。其实那还主要是因为夏良会说话。

夏良得到弟兄们的看重,非常激动。当时便有些意动。只是对于起义之后的事情,夏良却没有想过。于是,夏良先没有答应。夏良只是说,大伙儿缓上一缓,看看动静。有必胜的把握,然后再起义不迟。

要说夏良的能力。小范围地说,还是不错的。涉及到四千阆州军的大事,夏良就有点不堪负荷了。然而,就在夏良还没来得及看清形势的时候,蔡琰到了。而且,蔡琰就只带了十八个女亲兵。

没有带部队保护,首先,就显示出蔡琰非凡的胆识。其次,还显示出蔡琰对阆州降兵绝对的信任。在这个时代,人心相对来说比较淳良。因而,很多人都感动了,敬佩了。夏良也一样,佩服蔡琰的胆识,感激蔡琰的信任。

蔡琰到阆州之后,立即通知士兵集合,说她要训话。当士兵集合完毕的时候,蔡琰也在下榻处洗完脸了。一路上,蔡琰为防风尘,都是抹了黄月英的面泥的。洗掉之后,恢复绝代荣光。一登上点将台,训练场上的士兵全体为之倾倒。

当时蔡琰说了些什么话,夏良完全没有印象。并不是因为时间长了,想不起来了。而是当时就没有听见。夏良相信,阆州四千降兵当时能够听清蔡琰说话的人绝对不超过一千。

起义的事情就不想了。夏良从此没提,其它百人长也没有提。大家仿佛都忘了曾经有过的密谋。当然,大家对蔡琰也并没有什么想法。包括夏良也是。只要能够偶尔看一上眼,就心满意足了。

贾奎是一名普通士兵,也来自阆州。贾奎当兵的时间不长,总共还不到两年。当兵之后。贾奎就一直是夏良的兵。贾奎的出身不太好,父亲是一名商人。商人是这个时代最卑贱之人。

贾奎的父亲不是大商人,而只是一名行脚商。相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贾奎的家里就比较富裕。但家里经常缺乏劳力,找人帮忙又往往会遭人歧视和拒绝,长时间的操劳,让贾奎的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而那个时候,贾奎还没有长大成人。

那两年,父亲带着贾奎走街窜巷做买卖,也实在不易。后来,有个铁匠收了贾奎做学徒。当然,贾奎的父亲为此花了不少钱。然后,贾奎就算是有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学了一年,铁匠不干了。父亲又花钱把贾奎送到一名木匠那儿当学徒。就这样,四年时间,贾奎学会了铁匠、木匠、石匠和缝纫匠。四年之后,贾奎终于长大成人了,然后就当了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