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女主三国 > 分节阅读 136

分节阅读 13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吃完的吧如果黑山黄巾土匪人数不多还好,问题是人数也忒多了点,十来万哪。

这个时候的粮食单产都不是很高。一般的七八十个村庄哪儿养得活十来万人呢抢,可以,也抢得到。但就那么点粮食,几天就吃完了,那就得抢别的地方了吧。因此,光抢附近的村庄不行,还得到远处去抢。抢更多的村庄,最好连州城一块抢。

其实,就算你不抢州城,州城里面的兵也不可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州城里面吃的粮食,还不就是从村庄里面来的嘛。你把村庄都抢光了,没有税赋了,同样等于抢了州城的碗饭,州城里面的士兵还不得开出来打你

于是,要抢,就必然要打。不付出点代价就想吃饱饭,通常都是不行的。以前付出的代价是劳动、耕作;啸聚山林之后,付出的代价就是鲜血和生命。

倘若能够不打仗也能得到粮食,不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也能吃饱饭,那该有多好啊想好事,这好事还真的就来了。田润和王越来了,提出粮食换人口,每石换十人。而那个时候,黑山人口有的是,几乎每天都会有几千张要吃饭的口投奔而至。黑山头领本来就为这事儿发愁呢。当下一拍即合,就开始了粮食换人口。

这样的好日子一晃就过了三年。三年之后,前来投奔的人口逐日减少,能够换到的粮食自然也就相应的减少。于是,黑山黄巾土匪无奈之下,又点齐军马,抢了赵国郡一次。

那一仗,可谓惨烈啊。黑山黄巾土匪突然发现,自己在经过三年的和平休养之后。打仗也不会了。跑,不快;跳,不远;扛一点辎重,走不了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射箭,多半人开不了满弓;少数开得了满弓的,也失去了准头。拿一把刀,挥舞几下,手上就没了力气,就甭说杀人了。

三年蛰伏,要说,赵国郡也没有什么警惕。城门大开,随时都可以进出。张燕就先派了两百个人,带了些铜钱,混进城中。准备大军一到,里应外合,一鼓拿下城防。

两百个人如期出发,预计在赵国郡附近的黑石岗一带露宿。却因为长期没有训练,走一截、歇一阵,当夜只走到姜家镇。他们不能进到镇里去,到镇里,就有可能打草惊蛇。走露消息。于是,就在姜家镇附近随便找了片树林露宿了。

次日,两百人再走,到了赵国,已是中午。还不能一拥而上,必须分散开来,三三两两地进城才行。约定的攻城时间就在当日未时。这两百人眼见时辰快到了,心急火燎。好在城门检查不严。最后,到是都陆续混进城了。时辰却已经是申时,约定的攻城时间早就过了。

这些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先找地方吃东西再说。等到吃饱喝足,这些人才想起了自己的任务,再分头向城门靠拢。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而黑山大军却迟迟没有到来。怎么办还不是只有等呗。

最后,城门终于关闭了。黑山大军却没有来。两百个内应一下就懵了,难道说自己被大首领骗了也不对啊,大首领可是给了钱的啊。没事花钱骗咱到城里玩对大首领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啊。

那就找客栈住下吧。可惜,赵国郡就那么几家客栈,根本就容纳不下两百个人。最后,挤了挤,住了八十几人。剩下一百多人,就蹲街角吧。

这突然出现的蹲在街角的一百多人引起了赵国郡衙役的怀疑。虽然说三年来黑山匪都没有来过,士兵们对打仗没有什么警惕,但衙役可不是士兵,衙役管的是百姓。百姓多了,随时都会发生一些事情的。东家的妇女跟着西家的大叔跑了,北家的鸡少了一只,等等。案件隔三岔五就会发生。衙役们随时随地都保持着警觉。

衙役们发现蹲街角的一百多人之后,由于衙役人手不够。便向军营求助。军营里的人,警惕性虽然不够,但官府的军营是有一套制度的。每日的操练是没有撂下的。因而其作战能力依然还是可以的。于是,士兵出动,很快就将蹲街角的一百多人抓了起来。再一审讯,被抓的贼匪就供出了住客栈的八十几个人。旋即,士兵再次出动,一举成擒。

审问出黑山黄巾贼匪的计划之后,赵国郡一开始是有些后怕。后怕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警惕,基本上已经将附近这么一大股贼匪给忘了。好在贼匪的计划没有如期实施。如果如期实施,赵国郡只怕已经在贼匪的蹂躏之下了。

接下来,赵国郡就对计划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好好一个计划,贼匪为什么就不如期实施呢这完全没有理由嘛。如果说贼匪攻城的时间在俘虏供出的时间之后,是站不住脚的。在赵国郡没有警惕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城,怎么也比赵国郡抓住俘虏提高警惕整顿城防之后容易些吧。

经过商议之后,赵国郡军政官员一致认为,黑山贼匪放的是烟幕,玩的是假象。他们派一些人混到赵国郡来,其实就是要让这些人被赵国郡抓住,目的就是要让赵国郡相信他们要攻城。而实际上他们并不打算攻城。他们进攻的,是另一个目标。

那么,另一个目标是何处呢当然应该在赵国郡的附近。如果不是附近的目标,黑山黄巾贼匪就不需要放烟幕了。而赵国郡的附近。就只有两个目标。一是北面五十里的石邑县,一是南边一百一十里的毛城县。石邑县属于赵国郡管辖,因而赵国郡知道,那里并没有什么油水。黑山军攻打石邑县,还不如直接攻打赵国郡。

因而,最终的结论就是,黑山黄巾贼匪将要攻打毛城。毛城县属于广平郡。赵国郡不是很了解。但因为地域相邻,多少也知道一些。据说,毛城县的平民百姓过的日子就相当于别地的土豪列绅。那是富得流油的。

于是,赵国郡将士兵一分为二。两千士兵守城,三千士兵出击。守城方面。立即检查各种城防设施,看看是否完好。有故障的,立即着人修理。出击方面,方向不是黑山,而是黑山与毛城中间的鹰嘴崖。如果黑山贼匪还没有到达那里,就在那里打伏击。如果黑山贼匪已经过了鹰嘴崖,则再行攻击黑山贼匪的后军。

当然,赵国郡也同时飞马向毛城派出了信使,报告消息。

接到赵国郡消息的人是邹靖。邹靖知道田润与黑山的粮食换人易,并且长期经手发放粮食。因此,邹靖一上来就不相信黑山军会进攻毛城。瞧那信使的神色,又似乎真有其事。邹靖就问了一下信使,是从哪儿得到的消息。信使本来属于下人,不可能知道完整的经过和细节。但昨夜的大搜捕动静很大,信使是知道的。大搜捕之后,被抓的黑山内应的口供,也是传得满天飞的。因此,就这件事而言,所有的事实,信使都知道。信使不知道的,就只是长官们商议推论的过程。

当时毛城内士兵既不是最初的两百也不是后来的五百,而是四百人。县城士兵人多了不行,人多了,广平郡就会误以为你要打州城。邹靖本着很多人常常挂在口边的原则,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立即安排加强城防。严密检查各城门出入百姓,防止奸细混入。另一边,邹靖就给毛城东关送了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