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女主三国 > 分节阅读 78

分节阅读 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挣钱。

所有的备战工作,除神臂弓之外,均已到位。因为裁军,军队的士兵进行了重新组合。又因为将帅变动,得有个磨合的过程。于是,这一段时间,各军都在操练。

蔡琰的军队是要南下的,因而其士兵的聚集地就在河东。蔡琰自己担心蔡邕反对,早早地就到了河东。军中将领,就陈康级别最高。蔡琰不通军事,吩咐全权由陈康打理。但蔡琰也并没有睡大觉,而是振奋了精神,整天都在操场旁观士兵的训练。这么一位绝世美人在旁边看着,什么也不说,士兵们无形之中就滋生了一种表现的慾望。十分力,往往能使出十二分来。训练效果奇好。

王越把赵云带回来了。王越到狼牙山扑了个空。不仅赵云不在。就连童渊、张绣、张任都不在。王越本想就此返回,结果在常山一打听,赵云居然还是常山的名人了,已经被常山国推举为孝廉。这样,王越就找到了赵云的家。家中有赵云的兄嫂。王越说明来意,邀其兄嫂到毛城居住。兄嫂不识王越,未置可否,仅以赵云的去向告之王越。王越即赶往磐河。刚到安邦,便撞见回转的赵云。二人同归常山,然后收拾收拾,举家搬迁,进了毛城东关。由于是举家搬迁,就耽误了行程。所以,这时候才到。

赵云将来是要与蔡琰结婚的,因此就属于田润的近亲。其他近亲,关羽、张飞、田兰、张辽都过来与赵云相见。蔡邕身份摆在那里,见赵云不合适。田润善解人意,便请蔡邕到辛毗处,让辛毗带蔡邕观赏军队的操练。自己这边,则安排赵云训练士兵。远远地,让蔡邕看了一下。

田润没有安排赵云与其他将领比武。这是因为。田润对赵云的武功有自己的看法。田润并不认为赵云的武功比关羽、张飞强,但赵云的杀将能力特别强,乃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田润感觉赵云的枪法杀性太重。杀将,赵云或许可胜关张;但比武,也许就胜不了。若胜不了,岂不是就出丑了。

下来后田润专程到蔡邕那儿去了一趟。蔡邕知道田润想知道自己对赵云的看法,故道:“吾观其人,一身正气,容貌轩昂,武功卓绝。然其人品性,则需日久方知。最要紧的是,子龙与琰儿,一刚一柔。能否合拍,仅当事者自知。老夫不反对,就看琰儿自己了。”

田润道:“子龙兄忠以卫上,礼以厚下;有勇有谋,遵奉法度。人品乃万中之选。伯父您就放心好了。我对琰妹如何,您还不知道吗”蔡邕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为何泽坤一见之下,就断定晓云之品性”

田润怔了一下,辩道:“那又为何润一见之下,能认定琰妹呢蔡大家文章著世,然则敢称当世第一否就算敢称当世第一,比前人如何,比后人又如何不能比了吧。而琰妹则不同。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排名最先,总共四大才女。其首位是谁。不就是琰妹嘛。”

蔡邕奇道:“未知另三位才女乃属何人”

田润道:“四大才女,其实是三加一。前三位,乃琰妹、李清照和卓文君。第四位有争议,分别是上官婉儿和班昭。”

“班昭吾知,”蔡邕道,“人称曹大家。家学渊源,尤擅文采。承其兄班固遗志,完成汉书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东观续史,赋颂并娴。另外还著有女诫。如此才女,排第四竟有争议,那李清照、卓文君和上官婉儿岂非更胜一筹。却为何不见经载”

“这个”田润发觉自己漏馅了,忙道,“润愚顿,润也不知。”蔡邕道:“那么,泽坤是从那儿看来或听来的呢老夫相信,泽坤定不会信口雌黄。”

田润猛吸一口长气,道:“伯父,看我俩都说哪儿去了。不是在说子龙嘛。相信我,我知子龙,犹如我知琰妹。琰妹的命,原本是让闻者伤心、听者掉泪的伤心命。今后不会了。我相信琰妹一生都会快快乐乐的。我就说这些。伯父也不要追问了。”

赵云的到来,带来了袁绍与刘备相拒磐河的消息。以郭嘉之能,岂愿坐失良机。当即会同关羽、张辽商议。随即。麾下两千士兵解甲。从指定的五条路径,分别混进邺城。

此时的邺城,就跟毛城的县城类似。就衙役百人,巡城兵丁两百人。城中主事者,乃辛评和审配。大将颜良、文丑均在城中,但却养伤在床。

不日,田兰登上点将台,号令三军,齐赴冀州州治所在地邺城。两万大军一到,邺城尽入囊中。辛评、审配、颜良、文丑均成俘虏。

由于邺城与毛城的距离远于邺城与磐河的距离,四名俘虏没有押回毛城。而是就地看守。田兰这个名誉元帅什么都不懂,就领了看守俘虏的任务。郭嘉留下三千士兵给田兰。吩咐其中两千士兵用于守城。然后率剩下的一万七千士兵赶赴磐河。

到了一个名叫信安的小地方。当时天色已晚,郭嘉吩咐安营扎寨。随即将关羽、张辽找来,会商军情。

郭嘉道:“东线这边,原本由云长挂帅。只因田兰介入,这才权移军师。今田兰不在,可仍由云长做主。”关羽道:“不可。将军让奉孝做主,奉孝就不可推卸。”张辽道:“二位也别推了。都怪篮子别提这个了。如今就我等三人,尽可精城团结,各抒己见,共同决议大军行止。”

“文远所言甚是,”郭嘉道,“那我就僭越了。我想,在决定我军行止之前,我们先把自己当作袁绍,看看袁绍军会怎么行动。”关羽道:“不错,知己知彼,方百战百胜也。”

张辽道:“若我是袁绍,听闻邺城失守,必定回援。这是因为,据袁绍所知,毛城有兵不多。而邺城被俘者中,又有颜良、文丑在内。”关羽也表示同意。关羽说道:“袁绍按兵不动是不可能的。多半会主动与刘备请和,然后回师。回师的目标,原本有两处。一是邺城,一是毛城。但因为袁绍对毛城所知不多,不知道攻毛城是否能引出邺城的守军;而且邺城又正好卡在前往毛城的路上,故此袁绍只能是回军邺城。”

郭嘉道:“你们看,那袁绍向刘备请和,刘备能答应吗”关羽道:“这可说不准了。照理说,两方交战旷日持久,应该均有退意。但愈是要退,便愈是示敌以不退。表面上看,刘备为平分冀州而来,假设袁绍委曲求全,答应割让城池,刘备便能罢兵。但经过双方交战。刘备肯定清楚地知道了,只要袁绍兵力尚在,割让的城池,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夺回。故刘备将看重灭减袁绍之兵力,而轻视割让之城池。”

张辽道:“袁绍若是求和,似乎也只能是允诺割让城池了。就算袁绍真像我们将军那样愿意裁军,刘备也必不肯信。因此袁绍最多就是再补充刘备一点粮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