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曹魏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汉献帝的机会!(1/5)

第一百五十八章 汉献帝的机会!(1/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理由如下:打天下需要三样东西核心团队,核心地盘,外部环境。

核心团队此时文官有一大批诸如王允这种忠于汉朝的遗老高官,久经考验而且能力普遍在中等以上,完全够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武将方面,不仅有天下第一勇士吕布,董卓麾下还有一批武将和谋臣,比如樊稠、张济、贾诩、李儒等,水平都不低,能够和关东诸侯打成平手且略占上风,但是这批人需要下力气安抚,后来王允等人就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没有把统战工作做好,只想着清除董卓路线的残余势力,才导致西凉军造反。

其实在整个西凉军中,真正忠于董卓的将领只有李傕、郭汜等少数几个,根本不成气候。况且当时西凉军远离本土作战,物资补给都仰仗中央,一般来说,只要不逼急了,谁都会先考虑最现实的吃饭问题。

假如王允们能够实施正确的斗争路线,绝大部分西凉军都会归顺中央,而西凉军在当时是天下武力第一的野战军,战力值远远超过后来曹操起家依靠的农民军底子青州军。只要掌握住了西凉军,朝廷自保的能力是绰绰有余的。

再看最重要的第二点核心地盘,董卓把东汉朝廷搬家到陕西关中,实际上是做了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

这是因为东汉首都洛阳,虽然地处帝国的中央地带,但是周围能耕种的土地太少,缺乏战略纵深,四周区域反而更加有发展潜力。

在中央衰弱的时期,这种配置会导致朝廷的直属力量严重落后于周围的藩镇势力,迟早会被藩镇逼宫问鼎。之前东周王室从关中迁来后的衰弱足以证明坐守洛阳平原难以号令天下。

而董卓强拆洛阳,硬把朝廷搬去长安,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简直是神招。假如朝廷能够在消灭董卓后形成稳定的政治格局,以长安为中心的三秦将会成为王朝中兴的堡垒。

这是因为关中四面都是要塞,外来势力很难打进来,同时内部有千里耕地,足以供养数十万大军和上百万人口。在其西面还有凉州军的老家甘肃河西走廊,在那个时代,河西走廊正是出精兵猛将的地区,不乏马超、庞德之流的高战力武将。而且西凉军团不仅作战勇敢,还很实在,不像关东诸侯的军队那样鸡贼。

再向南看,还有沃野千里的蜀地,当时当家人是汉王室的旁支刘焉和其子刘璋,论血统论能力都无法抗衡关中地区。一旦朝廷稳定后进军西川,又可以拿下这块风水宝地获得粮草供应。

在当时的局面下,只要守住了关中和西凉,朝廷完全不惧怕关东诸侯造反或割据。况且汉朝毕竟历经400年,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正统。关东诸侯虽然羽翼渐硬,但是相互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互相尔虞我诈,连个酸枣联盟都搞不久。各地诸侯势力再强,也很难超过战国时期的七雄{袁绍整合了燕赵两地是例外}。

只要朝廷经营好关中地区,做好西凉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再向东进行征讨的话,东方诸侯根本无力招架。

最后肯定会像秦国灭东方六国那样,顺利消灭割据的藩镇势力。

很遗憾的是,诛杀董卓时,汉献帝只有11岁,实在是太小,无法像成人那样执掌朝政。

所以只能全权委托王允等人处置朝政,而王允虽然忠诚,但缺少政治斗争的大智慧,一味肃反逼反了西凉军团,丧失了中兴汉朝的最佳良机。

否则以汉献帝宽宏的个性和超高情商,很可能会顺利招抚整个西凉军团。

这是汉献帝在位时最大的机会。

而在后来,刘协也并非是没有机会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