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春华秋实(2 / 2)
清涵的决定,沈凌烨自然全力支持,于是接下来清涵又开始忙了,领着人前去五原选址建酒坊,同师傅们一起探讨酒坊所需各类工具器具,然后安排工匠制作。
别的作坊清涵可以不在乎,随便将就,可这葡萄酒坊却不能。
清涵索性亲自在五原盯着,直到酒坊建起来,里面需要的工具也都制作出大半,这才松口气。
在清涵的一力主持下,酒坊总算在秋季葡萄收获前尽数完工。作坊里雇佣了许多工人,在葡萄成熟采摘季节来到时,开始忙着收购葡萄酿制葡萄酒。
五原当地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种植,当地家家户户都有几棵葡萄树。
以往大家都只是摘了自家吃,给孩子们解馋而已,如今县衙放出风去,说是酒坊收购葡萄,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
农户们得知了消息都沉不住气了,听见消息就立即将自家成熟的葡萄剪下来,然后过称交给酒坊的收购人员。
五原当地的葡萄果粒大产量高,一棵葡萄树结上百斤葡萄很轻松。
酒坊给的价格不低,一斤葡萄三文钱呢,家里要是有三五棵葡萄,就能卖上千文。这要是家里有几十棵上百棵,光是葡萄一年都能收入不少呢。
有那心眼活泛的人可就动了脑筋,暗暗打定主意,秋天时多扦插一些葡萄苗。
这东西不挑地,什么地方都能养活,山坡地头哪里都行,多种一些,每年还能添不少进项呢,多好
这也是清涵最期盼的结果,她费心费力弄酒坊,就是为了改变百姓的观念,发展多元化种植,这样才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酒坊伙计被派到各处收购葡萄,酒坊这边源源不断的运回来新鲜的葡萄用来加工。
只是五原这边葡萄种植太过零散,完全没有达到产业化的要求,所以等到最后,大概也只是收购了不到十万斤的葡萄。
这些对于一个酒坊来说太少了,可也没办法,这不是着急的事情,只能慢慢经营。
加上酒坊里的工人也都不太熟悉这葡萄酒的酿酒工艺,全靠那几位师傅指点,第一年能把这十万斤葡萄全都酿出酒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葡萄酒坊这边忙忙活活,北疆其他各地方也都进入了秋收阶段,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今年的年景不错,风调雨顺,你瞧瞧这地里庄稼长的多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北疆的百姓有福气了,今年肯定比去年收入更多呢。”
清涵和沈凌烨,忙里偷闲领着孩子们到丰州城外溜达,看着眼前大片的庄稼正在收割,清涵的心情别提多好了,忍不住感慨两句。
“是啊,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
涵儿,我得谢谢你,这一年你东奔西跑忙里忙外,又帮着其他地方弄了不少作坊。
照着这么经营下去,再有个三五年,北疆真的就要大变样儿,真正成了塞北江南,富庶繁华之地了。”
沈凌烨看着眼前的一切,更加感慨。
他太清楚不过,北疆的繁荣,那是清涵的一番心血。没有清涵,凭着他沈凌烨,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今天这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