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6(2 / 2)
貌丑者姓王名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王氏子弟,曾祖王龚顺帝时官至太尉,祖父王畅灵帝时官至司空,父子并为三公,一时传为山阳美谈。其父王谦亦知名,曾为何进大将军府长史,可惜早卒。王粲善作文、算术,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加上和蔡中郎蔡邕结为忘年交,堪称太学第一风云人物。
美男子姓卫名觎字仲道,河东安邑卫氏子弟。说来也巧,他是盖俊治下,河东郡功曹卫觊卫伯儒胞弟。前面有提到过,此支卫氏非汉大将军卫青一脉,本为燕人幽州,二人曾祖卫嵩学著北地,受汉明帝所召,道中卒于河东安邑,汉明帝哀其不幸,赐其子孙土地田产,卫嵩一脉遂定居安邑。卫氏家风甚严,学风亦盛,三代皆有名,遂为河东望族。卫觎自小便流露出过人的才华,和其兄卫觊并有名于河东,十五游京都,入太学,诸生无不心仰慕之。
王粲看着卫仲道歪身倚着车壁,双目无神,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笑着斥道:“仲道,你知不知道一会儿要见的,可是高阳乡侯,大名鼎鼎的儒宗蔡伯喈嗯”
卫仲道懒洋洋打了个哈欠,心不在焉道:“仲宣,小声点、小声点我身子骨弱,别把我的骨头喊散架了。”
“唉”王粲一脸无奈地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打起精神来”
“很累的。”卫仲道轻轻道,而后便失神地看着脚尖,对方的脚尖。
到达蔡府尚需一刻有余,王粲可不想就这么一直沉默下去,问道:“仲道,你对孙豫州此次撤军怎么看”
卫仲道目光稍稍凝实了一些,虽然有限,注意力终归被勾回来了,道:“还能怎么看,二袁争衡中原呗。不要再对他们勤王抱有任何希望了。”卫仲道停顿一下,又道:“他们日后多半要行王道了。”
即有王道,自有霸道,所谓霸道者,上尊天子,下合诸侯,讨伐不臣,董卓是也。不过他做得实在不怎么样,屡战屡败,龟缩关中,难成气候。而所谓王道者,以诸侯之名,内称仁义,外并诸强,从而君临天下,取汉天子而代之。
王粲本就狭小的眼睛眯起来,几乎不见,这和他的判断不谋而合,冷哼道:“袁家世受隆恩,岂敢如此”
卫仲道语气平淡地道:“他们有什么不敢的任由董卓再折腾个几年,汉室必亡。”
“盖骠骑呢”王粲又问道。他和蔡邕结为忘年交,传为京中美谈,但他却不是第一个,第一个人就是他问的这位蔡邕的爱婿,骠骑将军领并州牧、美阳侯盖俊盖子英。
卫仲道目光更加凝实,缓缓摇头道:“看不透、看不透观其行为,从出为北地长史,一直到董卓进京、率兵南下强取并州牧,一直是明果独断,勇盖天下,堪为人杰中的人杰。然其后,每况愈下,予人以优柔寡断的印象。是已经满足于一方诸侯的身份吗不对,不动声色间,三河尽入掌中。三河虽富,所处敏感,非有大雄心,大毅力者不敢取之。是欲坐观关东、关西成败吗也不对唉,越想越头疼”
王粲的头也疼得厉害,显然,他也想不通。
盖俊动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可不是褒义词,因为这意味着盖俊的战略处于混乱矛盾之中
第三百二十一章 并州朝会
论及盖俊,马车内陷入短暂的安静,可是没过多久,王粲便忍不住再度开口道:“二袁无心社稷,盖骠骑尾两端,难道四百年汉祚当真要断送在董卓之手不成”
“董卓自回长安,锐气虽未尽失,亦不复有壮志,先是欲效法周之太公姜子牙,称尚父”卫仲道嘴角挂起一丝讽刺、不屑的笑意,似这等带有强烈情绪的表情,可不是经常能出现在他的脸上。“幸而蔡中郎以关东未平为由劝阻。”
“董卓继而又使司隶校尉刘嚣查官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者,皆诛之,财物尽没。于是小人更相职责污引,冤死者以千计,百姓震恐,道路不敢言语,而只敢以目视之。且董卓掘了北邙诸陵还不罢休,归来后又挖关中诸帝陵寝,爆晒世宗汉武帝龙体”
“由此三件事,便能想象董卓往后必会更加疯狂,朝廷诸公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董卓任意妄为下去。惨烈的激斗,快要开始了,或者说,已经开始了。”似乎一口气说得太多,耗干了卫仲道体内本就不多的精神,神情萎顿,目光无神的望着车窗外。
王粲若有所思,乃问道:“仲道,你说双方谁会笑到最后”
卫仲道毫无反应,仿佛没听见一般,过了好半天,王粲锲而不舍的追问,卫仲道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懒洋洋道:“我怎知道”
王粲闻言不由一怔,随即仰头哈哈大笑。卫仲道智计过人,迁都长安、袁绍窃赵诸事,乃至董卓败归,皆一一料中,王粲都快认为他是神人了,原来他也有拿不准的事情啊。
卫仲道斜睨好友一眼,仍是以四平八稳的声音道:“有甚可笑之处我又非神仙,岂能事事料定。”
王粲不言,只顾笑。
卫仲道懒得理他,干脆背倚车壁,合目养神。
高阳乡侯府。
蔡邕官至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其被董卓引为腹心,颇受信赖,贵重于朝,兼以才学名著四海,每至休沐日,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今日,这高阳乡侯府,与往时的热闹相比却是有几分清静。
倒不是蔡邕突然间失势了,他女婿盖子英可是天字号第一强势的人,董卓哪怕不重其才,也要像祖宗一样供奉起来。他今日将邀请两位少年来家做客,所以闭门谢客。
难得偷些清闲,蔡邕坐于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席地而坐,将琴置于腿上,双手抚上七弦,霎时间,琴声如一汪清泉般从指尖倾泻而出,溢满空院。此曲音调静美,旋律悠扬,有平复人心之效,正是盖俊的成名之作,号称“神曲”的平沙落雁。
今日他邀请的两位少年来宾,其中一人是他的忘年交,刚满十五岁的王粲王仲宣。此子貌丑而才佳,有过目不忘之能,蔡邕曾经一度升起将次女蔡琰嫁给他。自然,最后不了了之
念及女儿蔡琰,蔡邕心绪微乱,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弹奏效果,琴声在普通人耳中依然无比动听,他却知道,音质,杂了,不再纯粹。当下心中一叹,停下来。
子蔡珪、媳羊男、女蔡琰,三人自从去年九月中离开长安,前往晋阳探望蔡琬,至今已整整八个月了。起初蔡邕并未在意,以为儿女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可是时间久了,心里便起了疑心,寄信催促其等归,盖俊、蔡琬却顾左右而言他,如此再三。蔡邕人老成精,哪里还有不知之理,明白他们多半是回不来了。
对于盖俊、蔡琬此举,蔡邕没有太多愤怒,他能够理解二人的心思,其实他何尝不知董卓暴虐无恩,不能长久,但是,董卓甭管为人如何,总归对他有知遇之恩。蔡邕三十八岁以前,一直都在养名、潜学,年近四十辟司徒桥玄府,步入仕途,而后或是为无权议郎,或是入东观校史,才智不得伸展。年四十六受中常侍程璜迫害,徒边朔方,至此,致仕长达十二年之久。
这十二年,是为政者最好的十二年,他却只能困于家中长吁短叹,恨苍天对自己不公当董卓向他出召唤时,他因为女婿盖俊之故,犹豫了许久,然而,他此时已是五十七岁高龄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