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9(2 / 2)
袁术紧紧皱起眉头,三万人,无法占到压倒性优势,一旦久战,繁华豫州,就会变成一片废墟,这是他无法接受的。说道:“太少了,还是把文台调回来吧”
别驾刘先急急劝道:“将军不可孙豫州万万不能轻动,否则前面所做努力,将会功亏一篑。”
刘先不提还好,一提袁术好不容易压下的怒火再次窜起,喝道:“勤王失败,那也全是袁绍的责任”
“将军”刘先还要再劝,遥领交州苍梧太守蔡瑁提前开口道:“不调孙将军,先不说兵力捉襟见肘,两个战场,以十万计的大军,粮秣从哪里来今年以豫、荆两州供应孙将军征讨董卓都已大感吃力,今豫州陷入战乱,仅以荆州一地支援两个战场,无异于天方夜谭。”
“”刘先哑然,他作为众吏之长,自然清楚荆州粮仓的粮食存量几何。蔡瑁之言一点不假,荆州确实无力供给两个战场。
袁术目视堂下诸人,见无人再有疑义,当下说道:“非孤不热衷于勤王,实是袁绍逼人太甚。命孙将军尽快回返,讨平曹操、周喁二贼子。”
“”刘虞子刘和、鲜于恢相视而叹。勤王如今看来,难矣,只希望己方不要卷入二袁纷争才好。可惜,这明显属于奢望,袁术怎么可能放着数千幽州突骑不用。两人若是敢有半点迟疑,轻者软禁,重者死亡,绝非夸张之语,袁术真的能干出这种事来。陷于南阳泥潭,当真是身不由己啊
凉州,北地郡,治所富平。
盖勋年过五旬,本就睡浅,兼且心中有事,批公文至深夜才睡去,而天尚未大亮便转醒。盖勋侧头凝视着昏暗中睡得正香的枕边人马昭,眼中满是温柔。每次自己熬夜批公文,案上必有粥糜,虽然自己总是说这些事由奴婢去做就好,让她先去休息,可是她从来不听,不管多晚,只要回到榻前,总有一只手搭载他的身上,为他宽衣。
盖勋伸出手,轻轻抚着妻子脸上的一道道皱纹,马昭年轻时以才女之名闻于右扶风,遂被其祖马融所重,除才华外,她的姿色同样堪为国色。当马融亲口说欲以马昭妻之,盖勋欣喜难耐,自谓一介边鄙之人,居然能娶到如此佳人,感谢上苍待他不薄。一晃,三十多年了,妻子容色渐衰,他却从未想过纳妾。有妻如此,他别无他求。
曾经,他也感慨过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只是,盖俊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让他的心变得极为矛盾,一方面,看到儿子年纪轻轻即取得其他人一生难及的成就,身为父亲,自然是感到自豪,然而,盖俊同样做了很多错事,正在走向威胁的边缘
盖勋长长叹一口气,收拾心情,下榻走入隔壁书房,点燃飞燕铜灯,跪坐蒲席翻阅一封封文牍,这些文牍都是由长史张既批过的,他最终决定是然是否。
这个张既便是早年盖勋任左冯翊时一手提拔起来的寒门少年,恰好和女儿盖缭同年,若非盖缭心系杨阿若,盖勋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由此可知对他的欣赏之意。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盖勋举时年刚满弱冠的张既为孝廉,张既入宫为郎,后在弘农、京兆尹出任县长,去年弃官返家,盖勋听说后,第一时间把他招入麾下,授予长史之职。至于原北地长史、安定梁阀子弟梁固,为政有方,功劳颇多,当时盖俊正好任命农都尉、北地名士王邑为并州定襄太守,便拜他为农都尉,代替王邑管理北地屯田事宜。
不知不觉间,天际放亮,盖勋放下笔,起身走走,放松筋骨。
这时,马昭业已醒来,开始忙前忙后为丈夫准备早餐,两人对坐默默享用餐饭。饭后,马昭为他倒一杯清水,以为顺肠,轻声笑道:“小鹤儿和阿若今天会到吧”
“是啊,今天到。”盖勋目光一凝,手指下意识摩擦着杯壁,意味深长地道。
同榻数十载,马昭可谓世上最了解盖勋的人,这绝不是即将见到女儿、女婿该有的表情,其必是有事,不由问道:“府君,怎么了”
“没事。”盖勋对马昭笑笑
第三百一十三章 家传噩耗
凉州,北地郡。
一辆奢华的马车在数十名铁甲骑士的护卫下向南而行,车窗敞开,露出一个童子的容颜,他两三岁大小,头自然垂后,梳理得整整齐齐,稀眉亮眸,唇红齿白,宛若璧人,任谁看了,都忍不住想要抱入怀中疼爱一番。
幼童好奇心很强,世界万物在他眼中皆神秘而有趣,不停指着某些寻常之物大喊大叫。而拥着他的母亲,年约二十五六,虽是端坐,却挡不住她的好身量,足有七尺,与普通男子相仿佛,容貌亦是千里挑一。这是当然的了,丑母亲怎会生出如此可爱的娃娃。
女子身边则为她的丈夫,此刻他正闭目养神,看不出实际年纪,盖因他有着一张比其妻更加艳丽三分的绝世容颜,若非颌下淡须,九成九的人会认为他是一名美艳女郎。相信他如果此时睁开双眸,会更添几分神采。
没错,这对夫妇即是杨阿若、盖缭,童子自然就是他们的爱子杨基。
盖缭时而倾听儿子的话语,时而含住儿子的小拳头,母子俩玩的不亦乐乎,半晌,她眼睛微微眯起,对杨阿若道:“杨郎,此次父亲召我们一家到富平,除了想念我们,当还有其他目的吧”
“”杨阿若点点头,丈人盖勋绝不是那种以私废公的人,鹰扬中郎将驻地到富平相距数百里,快马也要一日时间,坐车更慢,杨阿若很难想象丈人会因想念女儿、外孙,特意把他们叫去富平。
盖缭一边把渐渐向下滑的儿子抱正,一边说道:“让我猜猜,是为了阿兄吧。”提到盖俊,她不满地撇撇嘴,抱怨道:“阿父、阿母眼中只有阿兄,从来不关心我”
杨阿若苦笑着摇摇头,自动忽略掉后面一句话,不过妻子前面所言应该不差,此行多半与妻兄盖俊有关。不久前,盖俊成功收复帝都雒阳,丈人大感欣慰,然而之后盖俊便驻足不前,似乎已经满足所取得的成果,又引得丈人大为不满。
杨阿若隐隐担心接下来会生的事情,妻子盖缭聪慧过人,显然也察觉到了,甚至可能比他看得更远。这绝非夸张之语,杨阿若有自知之明,盖缭少时遍览诸兵史典籍,比他这个十八岁前还是文盲的人高明太多了。杨阿若有时不禁想,盖缭若是男儿身,他的成就也许及不上乃兄,但肯定会在盖胤之上。
盖缭摆弄着膝上如瓷娃娃一般的小人,看似漫不经心地道:“站在阿兄这一边,还是站在阿父这一边,杨郎,你会如何选择呢”
杨阿若一阵头疼,他宁愿在战场上挨十刀、挨十矛,也不想面临这种选择,只好大打太极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