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1 / 2)
。
孙嫚子看了他们快速离开的样子,笑着对相公说道“相公你怎么不收稀罕熊卫国”
方奎把手中的折扇一挥,“想知道啊今晚做长寿面吃,我才告诉你。”
其实孙嫚子心里腹诽着:其实你是怕压不过熊卫国吧
“乾坤啊,要不给你娶房正妻吧你屋里没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刘寡妇看着儿子这阵子累的脸色蜡黄,赶紧说道。
刘乾坤想了想,品箫是妾了,而且不贞洁。那莺莺更是通房,早就是只破鞋。还是在娶房正妻是正理。
“那娘就给我张罗着吧。务必要品行贤良,一定要是处子啊。礼金多点也无妨。”
刘寡妇想着儿子捡的两只破鞋,心疼不已。
“好,我这就找人给你说道。”
刘寡妇刚放出风要给儿子张罗正妻的事儿,刘大姑就打上门来。
“嫂子,你还有脸应声婆婆死了还没有烧遍七呢,你就赶着办喜事你个不孝的。我去族里求族长出妇”
听了小姑子的话,刘寡妇才想起来婆婆过世才一个多月,她都忙活忘了。
“小妹,我忙着家里的事儿忘了。我这就去说说先停一停。”
听了嫂子的软和话,刘寡妇哼了一声,喝声道“你办事有点脑子自己没脸不要紧。想想人家要脸的人”
刘寡妇觉得上半年倒霉透了,先是大胖孙子不是儿子种,会讲规矩的媳妇是个爬过大户老爷床的,儿子通房生了两个孙女也没有存活。家里拿主意的婆婆也没有,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过了两三日她上街买东西,一些个邻居都躲躲闪闪的在她身后事嘀咕着“是个不孝的,婆婆刚死,就急着给儿子说亲。”
“何止是个不孝的听说还是糊涂的谁家有闺女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去啊。去了哪里有家风”
“可不是带着嫁妆去了,还要喂养一个妾一个通房,傻啊”
“也不是不可以啊,想想我们镇上单员外家的老闺女倒是可以啊。”
“哈哈,就是她也是配的上。那刘家”
刘寡妇就这样遮遮掩掩的用袖子遮着脸,在街坊的嘲笑中溜回家。
刚回家就听见族里的老人都来了。
说了,如果在污了刘家名声,就从族里请他们出去。刘寡妇泪眼汪汪的看着儿子,哭泣的哀求儿子一定要高中啊,这样才能重振家风。
刘乾坤也握拳发奋读书。
是发奋了,可是家里一妾一通房也要安抚,所以嘛读得自然不咋地。
绑票记
作者有话要说:码字时候,领导回家。赶紧伺候着,呵呵,那一半一定补上。谢谢支持的亲们。在盐城住了四五日后,迎来端午节。
那日孙嫚子刚醒,方奎就拍门。
“怎么这么早”孙嫚子开门,方奎走了进来。
方奎见娘子长长的黑发垂在身后,一走一动如绸缎般丝滑,不由伸手抓了一把放在鼻尖嗅着。
孙嫚子没有防备,头皮被扯得生疼。她回头见方奎抓着头发闻着,不由恼怒的说“相公,你扯疼我了。”
“娘子,我给你梳发怎么样”方奎厚颜道。
那里敢给他梳不知能扯断多少根呢。
“相公给我端洗脸水怎么样”
“行,你等我。”方奎乐颠颠的走远了。
看着方奎出了房门,孙嫚子趁着空档赶紧梳好发髻,戴上金冠。这时方奎和端着洗脸水的丫头走了进来。
“娘子,刚才忘了和你说了,今早岳母给你捎带东西来了。你还有信要回吗赶紧的。”
孙嫚子听了这话,赶紧把写好的信递给他,笑着说“麻烦相公了。”
“不麻烦,以后你也要给我写信。还要一天一封的写。”
“成。赶紧去吧。”
“要不你现在就写”
端午节过得热闹非凡,过了三四日西域的一些商户才开始离开。
熊氏表兄弟在他们眼前晃到了端午后两天,才在第三天随着一队商户离开了。
倒是李夫人一行又住了三日后才离开。
还有三日路程就到边城,但是这三日可就没有驿站也没有城镇可歇脚。大家只能顺着在灌木丛里走出来的一条路,自备柴火干粮,野炊三日就到边城了。
之所以没有城镇,是这里全是盐碱地,水不能喝,粮食也不长,所以也就没有人烟。
方奎看着这片地不由得说“这地什么都不出,弃之可惜,留着无用。”
头上戴着帽兜抵抗烈日和风沙的孙嫚子道“现在虽然无用,将来未必可知。国土一寸不让,不能因为它贫瘠就嫌弃。”
“娘子说的有道理。或许有那么一日能找到一种适合在这地上生长的粮食呢。你看,那些灌木荆棘不是长得很好么”
看着这个相公的思维也算是蛮快的。
休整了十日,第一日大家走的倒是快些,这样的速度能两日半赶到呢。
傍晚行至一块开阔地,已经有四五队商人安营扎宅了。
方奎想了想,也在此处驻扎,人多,狼群不敢上前啊。
等他们展开大的帐篷,摆设上桌椅,就显现出那些商贩的不同了。
加上他们是个人就有马骑,有佩剑,弓箭,还有盔甲。商队的领头朝丫环婆子们打听,也没有探听什么身份。加上被骑马的侍卫叱喝,所以就老实呆在各自的队里,不在出头。
晚上,李夫人对儿子说道“今晚你们也在我这帐篷里睡,有事好照应。记得,凡事不要分开,不要被人调虎离山了。我心里总是有点不安的感觉。”
孙嫚子抚上她的手“母亲,您不安是因为快要见到舅公,多少年没见了,心里澎湃激动呢。”
“是这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