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 分节阅读 190

分节阅读 1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边境,似乎也有开战之意。

饶是康熙号称一代明主,也被震惊了

说起来,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加强中央集权,是必须要做的,大明王朝,南宋王朝已经攻打过来,而北宋坐观虎斗,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外敌如此强大,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声音才能抵抗。

所以他才不得不讨论削藩,试图加强中央集权,不料这个苗头刚刚露了个头,就已经出现了如此惊人的场面。

吴三桂等人自然有叛变的理由,而且十分正当。

吴三桂此人,本来就不是什么有大志向大出息的人,一个一怒为红颜,不顾天下百姓存亡的人,想要有出息,有点高估他了。

吴三挂并非胸怀国家民族、有高尚情操者,拥有现在的一切,已经十分的心满意足了,他最大的梦想,无非是如同明代世代镇守云南的沐英家一样,在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中,受着中央王朝的管辖,却能够让自己的子孙代代相继承。

吴三桂如果要叛乱,早就叛乱了,比如当年大清刚刚成立,南方叛乱未平,他率兵绞杀永历帝的时候,就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从他个人来说,功业辉煌,已经到了巅峰,人气极端高涨,手下战将成群,都是跟随着他南征北战,经过千锤百炼的优秀将领,兵精将勇;最为关键的是,当时的战争,还没有消停,吴三桂的锋芒如刀,没有一丝一毫的销蚀,依旧骁勇威猛。

就吴三桂个人来说,年龄刚届五十,身体健康,精力仍然充沛,领袖水平无论政治还是军事皆处巅峰期,远非十一年后垂垂老矣时可比。综合一看,帅、将、兵,皆处顶峰。

而相反,大清这一边,正值新老君主交替之际,咱们的康大帝也才八岁,四大臣帮着辅政,虽说朝政稳健,根基牢固,但总比国家历经战后九年从夔东十三家败亡算起休养整顿,根基进一步打牢,且康熙已经亲政、正值年富力强时差些吧。这样此消彼长,形势变化就大了。

可是吴三桂哪里有什么反叛之心,一心只想舒舒服服做他的亲王兼云贵王呢。

问题来了,他想舒舒服服的做一个太平王爷,问题是你愿意,别人不干啊

反过来,你还得经常把心提着点,生怕做错了什么。

于是,吴三桂与朝廷之间便处在了一个很有趣的相持平衡阶段。表面上,君臣和睦,俨如一家,彼此毫无芥蒂;私下里,又各怀心事,互相猜忌,暗中较着劲。

朝廷严防吴三桂势大甚至谋反,威胁大清统治,处心积虑想削弱乃至剪除他;而吴三桂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用尽一切办法想打消朝廷的疑虑,同时欲世代守着云贵,担心朝廷不履行诺言,撤其藩地。

双方你来我往,明和睦、暗斗法,不知有多少回合,一直到韦小宝的横空出现,彻底的搅乱了。

吴应熊,是吴三桂的亲子,世子,身份高贵,更别说是吴三桂理想的记载体,韦小宝设计阉了吴应熊,彻底的粉碎了吴三桂最后一丝的梦想。

本来大清王朝与吴三桂之间的斗法一直是不温不火,但是现在形势变了。

在康熙初期,采取拉与打、放与制相辅相成的稳健之策。一方面,对整个三藩,不仅对吴三桂,百般笼络,依赖他们镇守南疆广袤之地,严防大陆抗清之火死灰复燃,以及对付海上台湾郑氏及叛服无常的少数民族土司。

另一方面,时不时用一下杀威棒,敲打敲打他们,尤其对吴三桂,从而逐渐削夺其权力。比如把吴三桂的心腹爱将们调离云贵,异地任用;对其精心建置的忠勇、义勇两营来个釜底抽薪;等等。当然,做得肯定会柔和一些,总得让吴三桂有台阶下吧。

这两招并用,效果十分显著,朝廷越来越占据了上风。毕竟位置不一样,只要你措施不过激,不把三藩特别是吴三桂逼反,后者终归是臣下,还是只能被动接招的。

吴三桂也极为配合,你不是担心俺有兵马吗,好吧,俺就裁个五千来人给你看看;你不是害怕俺权力过大吗,好吧,俺就辞去总管云贵两省事务。

但是韦小宝的骤然出手,立马改变了整个形势。

康熙蒙在鼓里,在他的算计中,这样的一步步蚕食,根本不会促使吴三桂反叛,所以他逐渐加大了步伐。

在康熙看来,如果就这样下去,和平的解决三藩,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事情的发展哪有他想的那么好

华山派与南宋金钱帮的进攻,让康熙感到了一丝危机,但是一件事的成功,让他昏了头。

在华山派刚刚登陆朝鲜半岛的时候,六十九岁的平南王尚可喜提请撤藩归老,并希望大儿子尚之信袭爵。

康熙自然乐不可支,大喜过望,正不知咋办呢,你却自动送上门来。这样吧,也别一个走一个留了,你们父子一齐回老家吧。

尚可喜愣了,这可是他没有想到的事,但他不是吴三桂,赤胆忠心惯了,除了服从也没其他办法。唉,那就与极不相能的大儿子一起走吧。

说起来,这也是大清王朝做的不厚道,这三藩且不说,在这三藩之前,还有一个定南王孔有德,顺治时就已两次上疏,请求北归安享余生了;只是南方抗清斗争依然艰巨,朝廷没有同意,结果就在最后一次上疏的那年,被李定国败困于桂林,城破兵败而亡。

而平南王尚可喜,顺治时也两次申请北归而不得,以后不要说大乱前,就是乱中也坚决不反,对大清一直忠贞有加,赤诚一片。

尚可喜还不怎么说,吴三桂与耿精忠却如遇霹雳,怎么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自己也从未打算过撤藩,但皇上这么痛快就恩准了老尚与儿子一起回老家,难道对他们也是一个暗示

怎么样,该考虑是否撤藩了吧是主动学习先进,还是朝廷下令让你们跟着模范做,自己掂量去吧,但转过来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唉,真是伤脑筋的事,是置若罔闻,还是迅速跟上矛盾啊

老吴、小耿自非老尚,对现有的一切,留恋着呢,想让他们主动撤,门都没有,可人家尚可喜开了口子,打了头阵,表了忠心,咱们总得有点表示不是于是二人各自关上门,自家人在一起密议一番,最终决定先主动提出撤藩,探个行情,摸个准信,再做打算。

吴三桂虽然儿子不能生育了,但是抱个养子延续血脉,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心里终究还是存着一丝念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