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3(2 / 2)
这一次儿童团的团员们做的很成功,小海团员在计算方面给团队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小珠团员更是把一路上需要用图形表达的详细资料记录下来,小远团员引经据典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唐各地的风采。
还有小强团员们,在行动中及时合理地提出了建议,并且用事实证明了他们建议的正确性。
当然,还有一百个张王两家的护卫,在行动中做到了统一指挥,同步前进,展现了我们茁壮护苗儿童团的风姿,维护了我们的形象,这点值得表扬。
我相信,在我们团结一致中心思想指引下,儿童团的未来是美好的,是积极向上的,是继往开来的,好了,现在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怕有负担,要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贝说出这番话,终于是松了口气,一个时辰没白憋,想到了哥哥和姐姐在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会怎么做之后,把劣势变成了优势。
一直对其他事情不关心的小海听到妹妹的发言之后,头一回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大男小男满脸的崇拜,小珠的眼睛来回转转,想要把这珍贵的一幕记住,好落在画纸上。
扫了眼处在茫然中的一百个护卫,小远使劲地晃了晃脑袋,诧异地盯着小贝仔细打量,似乎想从小贝的脸上看出点什么。
“哈哈哈哈”位于华原县的路上,等待弟弟妹妹们归队的张小宝,听到派去保护的人回来复述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王鹃也是抿着嘴,把眼睛眯成了桃形。
张小宝一直笑,笑的蹲在地上一手捂着肚子,一手使劲地拍大腿“哈哈,哎呀,笑死我啦,咱们的小贝真厉害,一定是你这个姐姐平时教导的好,把黑的说成白的,绝对是官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不错。”
“你别往当官的身上泼脏水,当官的再能瞎说也比不上你们这种诈骗犯,也真难为小贝了,怎么想的呢,多不容易,走啦,队伍向前走,估计到了小贝他们得到了消息,应该快到华州府那边,接了他们就去华山。”
王鹃忍着笑,把张小宝拉起来,吩咐队伍开进。
在华州府的县城城外,两个队伍汇合到了一起,小贝找到哥哥和姐姐,使劲地吹嘘了一番她在这次调研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当然,她还说了几个小错误,非常虚心地表示以后会多学习。
张小宝表扬了小贝等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承认了儿童团取得的成果,并鼓励他们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继续发扬不怕困难的作风,至于在行动中出现的小错误,也给予了指导,最后大手一挥,此次的活动经费全部报销,还额外拨了一笔专项资金解决儿童团财政上的困难。
队伍继续前行,此地离着华山已经不远,准确地说是就在华山的境内,最后要达到的是华阴县。
从京城送来的消息显示,李隆基也同样上路了,因为有周围几个国家的人在,仪仗全打了出来,队伍比较大,估计要等上几天才能到达华阴。
自然,李隆基写的旨意当中也表扬了张小宝和王鹃一番,这都是因为赤德祖赞与默棘连在堂上的时候用出了臣下之礼,周围其他的地方更不用说了,日本派来的进贡的人,新罗派来的人,同样都用了臣下的礼节,至于他们心中是否服气,那就不管了。
又三日,到达华阴县的张小宝、王鹃开始进行最后的调整与布置,要给周围各个国家前来的人一个永生难忘的印象,各个关键的地方都要看看。
重新树立了在团中地位的小贝经过路上几日在哥哥身边的学习,理论方面更加的成熟,带着一百多人继续去执行她的意志。
一场大雪落下,从京城出来的队伍不得不放慢速度。
望着外面飘荡的雪花,李隆基心情显然不错,饮口杯中的茶,仔细品位一番,对伺候在旁边的高力士说道:“又是一个好年景,明年这方不能旱了,小宝那边准备的如何”
“回陛下,来信中说已经准备妥当,就等吓唬周边国家的人了,还有一封家信,里面写了小贝他们的事情,陛下您看看”
高力士一想到小宝信中所言的事情就忍不住要笑。
李隆基伸出手去接信“恩,朕看看,小贝也许久不见,怪想的,哦竟然真的去找人麻烦去了跑到了放牛村呵呵呵呵这个小贝呀,呵呵呵呵。”v
边种田来边建房第四百二十九章论剑初始强攀岩
一场大雪,下的等待明年有个好年景的人高兴不已,下得张小宝和王鹃忧愁起来。
“怎么就下雪了还得调整一番,加快度。”王鹃看着穿上白色衣服的白云峰没有丝毫惊艳的感觉,只认为影响了计划。
“有点难度也是好的,让赤德祖赞、默棘连见识下咱们部队的本事,也让日本、新罗明白与大唐的差距,更可以使河北道北部各都督府的人熄灭那颗等待复燃的心。”
张小宝把围脖紧了紧,站到一棵大树的旁边,背风。
王鹃也没再继续抱怨,看看天“希望真正表演的时候天能好点,不然就少了一种威慑。”
看到下大雪,为了给张小宝和王鹃更多的准备时间,李隆基在乘着走了一段路之后,选择走水路,漕渠,正好让跟来的各个地方的人知道什么叫破冰之旅。
一声声沉闷的爆炸声响彻在漕渠两岸,船头包有厚厚铁板的船一路碾压过去,在冰的碎裂声此起彼伏地传到跟随李隆基队伍的众人耳中之时,原本还准备看看笑话的有心人脸上终于是变了颜色。
从船舱中出来,赤德祖赞拿起借给他的千里眼听着漕渠前面进行的爆破,看着那大船一路迎冰冲过去的架势,说不震惊那是假的。
“大唐武力竟然厉害如斯,不知此番到华山之上会有何等遭遇,哎”赤德祖赞压压头上的帽子,觉得风小了一点,望向漕渠两岸观看爆冰的百姓人群,瞅瞅横跨于渠上的铁索悬桥,感叹地说了一句。
气色明显变好的金城公主站在赤德祖赞身侧,目光柔柔地放在了视野所及的各个地方,听到赤德祖赞的话,眉毛微抬,轻声对赤德祖赞说道:“赞普,不如待回到吐蕃,也学这边黄河之上的情形,在那里搭上几座铁索桥,以方便行人往来。”
“我又何尝不想。”赤德祖赞回了金城公主一句。
金城公主便不再多言,她明白赤德祖赞什么意思,论冶铁技术,吐蕃比不上大唐,即便是想要搭铁索悬桥,也没有合适的铁环来用。
何况用石头来做压桥的墩子石头不好找,用大块的铜铁来制作,本就是不够兵器用的铁就更缺了,至于水泥灌注,张王两家不卖给外面。
大唐自己境内用的水泥,即使是出钱,也需要在张王两家派出的人盯注下才准施工,不知有多少想要得到水泥的人恨张王两家恨的牙根痒痒。
一阵孩子的欢笑声吸引了金城公主的注意力,拿起千里眼看去,只见漕渠的南岸之上,一群孩子正在放纸鸢,本是春天放的纸鸢在冬季中竟然同样是那么让人看了开心。
再仔细观瞧,纸鸢之上并不是糊的纸,而是粉红色的绸布,一只像凤凰的大鸟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