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6(2 / 2)
高力士心中想着的时候,朝堂上已经吵开了,有的人说这六个人都可以,随便选出三个就行,有的人则是专门挑了三个出来。
还有的则是把六个人一一否定,没一个可以的。此时张说还没出声,还不到他亲自站出来的时候,自然有自己人帮忙。
吵啊吵的,时间就这样悄然离去,李隆基也不着急,让人送来茶水。自己坐在那里喝上了,礼部的官员看到皇上喝茶,同样是选择性失明了,随着日头的升高,可是越来越热了,万一皇上身体承受不住晕过去怎么办喝就喝点吧。
李隆基看着热闹,准备一会儿再吃点什么,把早朝延长,听着下面人各自的借口。觉得很有意思,示意高力士到近前,对其说道:
“力士,你说派三个蒹葭书院考上来的人过去怎样哦,不用三个。一个足矣,蒹葭书院考核之严比科举更胜。”
高力士很想点头答应,如果派去三个书院的人,那小宝和鹃鹃就省心多了,但不行啊,只能回道:“陛下,臣认为不妥,蒹葭书院的人应该放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新蔡县旁边有小宝和鹃鹃坐镇,根本不用担心别人做差了。
何况,即便是派去的官员做不好小宝与鹃鹃也有办法对付,当初交给他们收拾的何一伟,如今不仅仅没有出差,还学了很多的东西。不贪不占,一心为民,这都是小宝和鹃鹃的教导。”
李隆基不着急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还真不相信了。派出去三个地方官。能够在不听话的时候躲过小宝和鹃鹃的手段,真有那样的人,该给更好的位置。
听过高力士的话,对其同样非常满意,不帮自己的义子捞好处,忠啊。微微点下头,说道:“不如责令张忠在洛阳也建个书院,可以从集贤院中找人去教。”
“臣觉得洛阳不成,不如在万年县中建书院,到时张忠来京城,那里就可以有人管了。”高力士提议道。
两个人就在下面的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说起了别的事儿。
等着一君一臣说的差不多的时候,下面的张说终于是说话了。
“臣以为,应当高官低配。县令之位臣推荐殿中监,崔日知。”
边种田来边建房第三百二十章人生命运已更改
不允的话音一落,朝堂突然肃静了,众官员看向张谅”联种有所不同。
崔日知现在可是从三品的官,张说就要给弄到地方去当从六品的,这一下子就降了一大截,真算起来的话,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排到从六品下,那得落多少
而且还是由京官变地方官。俸禄什么的都会跟着变。
但再仔细想想,殿中监,确实太闲了点,没什么实权,不如到地方转一圈再上来,得一个好位置。
若是张小宝和王鹃听到,就会知道,这叫高配,为了提拔人,可以先把一人飞快地提到厅级,给个非常闲的闲职,这个人比如说是个科员。三五年就可以提上去。
到时候把厅级干部再下放到二级市的某个小县当县长,或书记。这个位置本来是正科级的干部,最高也不过是正处,但要是小的,同样连副处都没有,看上去也非常合理。厅直接就到了正科的位置上了,高配。
如果再操作的话,就会又把实职拿走,提到省厅,不在地方市中。这回的位置稍微有一点权利。接着再下放,变成处级,有实权的,来回折腾,用不上十五年的时间就能给提到真正的正厅,不是市长就是副市长入常的那种,要么就是副书记,再锻炼两年,换个平常的市,书记兼市长或副市长党政一体干几年,换到好的市,只抓政,当书记,然后就是副省长那一步了。
来回换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又升又降,其实是在步步升。
张说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先给落下去,反正在殿中监那个位置再想换已经不容易了,不如兜个圈子再上来,顺便还能多赚点钱,谁不知道去只要张王两家呆过的地方当官,于任上好好干,不闹事儿,等地方展起来了之后,一离任,马上就能得到一大笔钱。
尤其是三水县,别看当县令的时候捞不到好处,但当的时候家中所用。县中全管了,俸禄都花不掉。当然,也不用攒着,一旦熬过几年,不出错,升上来的时候,便能有一笔县中给的钱,是在任的时候想贪都贪不到的数,足够三代人不浪费的花消了。
到现在还没有人敢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非要贪,非要受贿。
“臣以为不妥,崔日知乃是京官,到了地方上万一想不通,那还如何处理政事。有一个官员这时站出来反对。
“此言差矣。皇上当初可是专门把地方官提到京城,把京官下派,以此来让政令通行,怎么如今就不能照做。小
张说这边的人也马上出来回应。于是两边又吵起来了,最后让皇上来决定,李隆基对于派谁去根本不关心。反正不管是谁去都那样,何况还要给张说点面子,当下同意了张说的提议。
崔日知的任命下来了,宇文融这边不干了,想了想,也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主簿之职应该派现国子司业的李林甫担当。”
众臣又是一愣,刚才下去一个三品的,这次提出来的是个四品的。看样子比起张王两家。京官真不值钱了,一个从六品的位置,往下派的全是高官。
同样的,又吵了一会儿小李隆基也同意了让李林甫下去。
李林甫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应该有的命运让人给改变了。
至于第三个县尉的名额,李隆基自己安排的,派了一个别的县的县令,同样很“笨,的那种,和当初的何一伟差不多,准备送过去让张宝和王鹃来收拾。
蓝色的火苗幽幽冒起,一个水壶就坐到了上面,周围不少人在观看。
丫鬟小桃手中拿着一块蜂窝煤,对观看的百姓讲解着“这个就是蜂窝煤。那个是蜂窝媒的炉子。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比除了粗木头之外的平常柴火烧的时间更长,自己制作的话。二十个蜂窝媒也只不过是一文钱。
等河通了之后,煤面子会一船船的运来。有的人会说,我烧柴火不花钱。年年烧,根本就不用拿出一文钱,又要做煤,又要做炉子。不划算。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不会让大家白白花这个钱,如果有柴火的话,可以拿出来,然后卖给我们,我们会高价收购,一车差点的柴火,我们愿意用五文钱来收,一车好的柴火就能达到八文或者是十文。
又有的人说了,我一车柴火可以烧一个月,但制作蜂窝煤的话。十块也只能烧一天而已,那我要说,你就是十车的柴火少一年,也赚不到钱,但如果你打了柴火之后卖小两三天就能有一车的柴火,这不就是赚了
而且我们还有一个计”就是凡是家中烧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