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4(1 / 2)
知柔显得更加的激动。
“老尚书,有这样的人在,您怎么就能放任不管全才呀,不知道年岁几何若是还没有老尚书您的岁数大,能做不少事儿。”
“谁说我没管正是因为这样,才不敢去强求,万一那人觉得不安稳。离开张家怎么办我现在还教着张王家的两个小娃子,不知是因那人知道有这样小娃子到了张家,还是因他来了,两个小娃子比寻常人家的娃子厉害。
说出来你或许不信,那两个小娃子只要你肯教,他们就肯学,今天教的,明天提些不懂之出,就算学会了,我教他们的时候,千字文就已学通,论语也全背了下来,现在正学文选,学到了一定程度,觉得跟不上,又开始去背尔雅,怎样”
老头也不隐瞒什么,这些都比较正常,不正常的那种正常,对刘知柔说出,刘知柔听了后是目瞪口呆。
推荐一本
边种田来边建房第七十四章入京与否细思量
”纹回你知道了吧。有此时候,不用非要且了面才能把卑珊假好,千里眼你也见到了,对于咱们来说。很平常的一些东西,两个水晶片。一个竹筒,可这东西做出来就能让军队提前知道敌人的动向。”老头不管刘知柔傻在那里的样子。继续地说着,觉得茶泡的差不多了。把茶碗托起来,用盖子把茶沫撇了撇,请请地喝上那么一下,又呼出口气来,一副享受的模样。
刘知柔喝过这样的茶,只是当初喝的是张小宝与王鹃让人从河南那边偷来的信阳毛尖,这次是西湖龙井。
“咦老尚书,您这茶””喝过了一口,刘知柔惊讶地问了一声。
“是不是觉得和你以前喝的不一样可知这茶从何处得来”老头一见对方的表情,就猜出对方还不清楚茶出自什么地方。
刘知柔摇头道:“还真不知是什么地方出的,当时别人给我送来的时候,说是让我帮着张忠一把。但主考的官员与我并不是那么融洽,也没帮上什么忙,谁知张忠竟然考上了,后来安排官职的时候,我同样未出上力,那些人似乎也在帮着张忠。
后来想想明白了,既然能找了我,人家就可以找别人,这茶难道是张忠家里买来送于别人的木耳我也没少得,听说是张家庄子种的,到现在我也没琢磨出来,木耳该如何去种。没种子呀,说是让那人到司农寺。还真一点也不屈才。”
老头没有直接说话,而是又喝了一口茶,抓起桌子上的南瓜子,吃了几个,刘知柔也未去打断,坐在那里静静等待。
老头吃好了,拍拍手上粘的一些个依附在瓜子上的调料,说道:“你喝的这个茶是我让人从西湖那边采来的,转手交给张家庄子他们便给我拿回来现在的茶叶,你以前喝的茶是从河南那边拿来,同样是转手了张家庄子。”
“张家庄子出这样的茶那他们岂不是,岂不是成为了众矢之的”刘知柔自然明白这种茶的价值,喝起来上瘾,自己喝的时候都是小心又小心,舍不得,哪知这个东西张家庄子只要把茶采下来给他们送去,他们就会做成好茶。
老头对刘知柔的话不以为然。
又喝了一口茶水“众矢之的哪来的矢别人喝的茶,全是从王府送出去的,张家产的茶,一部分自己留着喝,一部分直接卖掉,大部分全送到了王府,让王府或是送人,或是卖了钱之后分。
谁敢来抢张家的这个方子那与抢王府有什么区别唯一能把方子弄到手的就是皇上,但皇上可是对兄弟非常好,怎么会因一茶而做出这样的事情何况皇上想喝,还能少了不成”
“老尚书说的也是,那自然的书,是不是能给我了我回去让人好好琢磨一番,说不定能做出更有用的东西刘知柔此时提起了书的
情。
“哦李尚就不等等吕侍郎了说不定吕侍郎能把人给带
来。老头故意一说。
“换成先前还行,现在是不可能了,张家竟然能够和王府搭上那么密切的关系,又怎么会怕一个侍郎尤其是听人说,张忠手段了得,华原县刚刚到手,就把原来的人给收拾了,又是修路又是修山的,还有河也被您那外甥给修了。
有心找差错也不好找,就算找到了,只要不是造反,又能把他如何张家献那方子的功劳还没找到借口封赏,大不了,就扯平了,但皇上心中却未必是能扯平,待吕侍郎回来,我好好劝说一番
刘知柔这时已经不对吕侍郎报什么希望了,上官下到地方,自然要摆出架子,京官和外放官员不可能一样,哪怕平时在朝中再和气的人,也会带上那么一点点的傲气,加上这个事情能立大功,天气还如此之差。就是点脾气也很正常。
问题的关键在乎时方是什么人。张忠可以说是管着两个县,家财万贯。新科状元,与王爷交好,与老尚书的关系也不错,还有献方子的功劳。这样的人会管你是不是京官
“不急,等人回来之后再说,若是没办成,那就把书拿去,办成了自然不用我多费神,听两个娃子说。药王山那里以后要修个湖,这也是你工部的事情,到时可别忘了该怎么做,张家庄子出手,向来不简单。”
老头还准备看看那个吕侍郎把事情办成什么样,哪怕刘知柔已经知道要坏事儿,在那里不急不缓地说道。
刘知柔明白其中的意思“老尚书。不知这张忠以后要到什么地方去”
“还能到什么地方,华原县在其手中,也会如三水县这般,成一上县。到时自然是入朝为官,不是五品的官,也得是正六品上的,或许那时你们就有机会共事了
“这个”张忠的年岁是不是还
上江。这么小便入朝,不好授实职实权的官,那可真是荒废个。”
刘知柔觉得这样做并不好,只在地方当过一任县令,不管是中县还是上县的人,就算真的进到京城。以后的仕途也不会太顺畅,换成别人。他不会去惦记,但张家那的那个人。好象一直在帮着张忠一步步走上来,张忠如果以后的仕途没有什么进步,谁又能保证那人不会心灰意冷。
经刘知柔一提,老头也想到了这点,平张家的本事,不该太早入朝。到地方上去历练一番,多些资历才是正途。
想到这些,老头陷入了沉思当中,手上拿着的南瓜子被他捏来捏去。
刘知柔在对面看着,提议道:“不如等着张忠把华原县变成了上县。咱们帮他一把,不让他入京了。外放到远点的地方,苦点的地方去。按他们的能耐,把那地方稍微做好一点点,也走了不得的政绩和资历。”
“这个事情还不能太早就决定下来。待我写封信给小宝和鹃鹃,问问他们的学业如何,顺便提一下。张家若是同意了,那便让张忠外放。多使些力气,这个还是容易做到的,若是不同意,那就在能帮的时候帮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