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天生韩信 > 分节阅读 171

分节阅读 17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长城大多都是依着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用来截断草原游牧部落骑兵的进出之路。除了城墙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jiao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

整个长城就如同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三国才得以从与游牧部落永无停止的拉锯战中摆脱了出来,得以全力在中原争霸。

冒顿就在长城下啃到了块硬骨头,原本他以为匈奴倾力一击下,长城不过是不堪一击的城墙而已,轻松便可突破,却不料在高高的城墙下饱受苦果,五十万大军滞留在关外不得而入。

其实这也不能怪冒顿,他出生之时匈奴已经在赵秦两国的连番打击下一路北迁,始皇帝虽然修长城的本意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能将主力的精锐部队调回中原听用。可是秦国当时已经统一了全国,各国的反抗势力也基本平定,四周除了北边的匈奴东胡外也没有什么强大的威胁。

所以三十万精锐的北军就常驻在北地,用来持续对匈奴和东胡的打击。在这种秦国空前强大的局面下,匈奴人连南下牧马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越过城池袭扰内地。

到了后来秦国北军主力在钜鹿之战消耗殆尽,逃回北地的王泾为了回缩兵力便将长城沿线的驻军悉数调回。所以匈奴南下入侵一路都是兵不血刃的突破长城防线,并未见识到长城的难以攻克,自然对它生起了轻视之心,这才有了今天的灰头土脸。

冒顿挖空死心思数次用计想要偷袭,甚至佯败想要you秦军出城,可田市却丝毫不为所动,仍然中规中矩的按部就班,对冒顿的袭击you扰丝毫不给于理会。冒顿无奈之下只好兵围萧关,令归顺的司马欣和董翳二部五万余人为先锋,让有攻城经验的他们主导攻城,同时下令俘获的中原工匠昼夜不停打造攻城器械,想靠强攻拿下萧关。

匈奴在长城下碰壁,这对咸阳来说无疑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一直担心匈奴势大秦军有可能抵挡不住的人也终于放下了心来。秦国上下仍然保持着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并没有因为边关的战事而惶恐不安。

为了在战时有效的控制战略资源,韩信已经下令战事战马、兵器、盐铁、粮食等物资禁止民间私自买卖,而改为由官府统一出售。朝廷实行的也是内紧外松的政策,粮草兵械源源不断的通过咸阳调往上郡北地郡,军队也调动频繁。

为了应对意外事件,上郡和北地郡靠近长城的秦人被强行迁回了关中,改有当地驻军驻入。上郡的治所肤施城和北地郡的治所义渠城等地已经实行了宵禁,严查外地人以防止有匈奴的jian细混入。

虽然秦国目前形势占优,可韩信却丝毫没有轻松。相反,眼前这种僵持局面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虽说匈奴这次是倾巢南下,若被长城所拒那粮草消耗殆尽时自然会撤回草原,可却丝毫没伤着根本。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若干次。冒顿一定不会轻易罢手的,依照他的xg格不达目的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现在也有了这个本钱,匈奴已经一统草原,身边不再有强劲的竞争对手,这为他专注于倾力南下创造了条件。而秦国则不同,除了西面是一片流沙之地外其他三面皆是敌对国家。尤其是关东正在中原鏖战的项羽,更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可若是匈奴的威胁一日得不到解决,那秦国就无法从北边chou身,那谈何东进逐鹿中原。

这也成了韩信的死局,让他头疼不已,却也无可奈何。要知道现在秦国的国力早已经不是当年“秦王扫,虎视何雄载”的始皇帝时期,他无法集中全国之力倾力打一场北伐之战,一举解决匈奴的威胁。

论兵力,除去防守关中的守军外,他能调动的也最多不过二十万大军,这些军队若是拖到茫茫草原上和匈奴人野战,恐怕会死的很难看。

秦国已经不是当年那鼎盛时期的秦帝国,而冒顿匈奴同样不再是当年的头曼匈奴。却别只在于一个衰落了,一个却如日中天,所以攻守之势便倒转过来。

虽明知如此,韩信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困局,只好紧抓士卒cao练。这几日他就整日常驻骑军中,连公务的办理也搬到了军中大帐中,每日只是在傍晚时分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咸阳城内。

一支军队若想真正将它使用的如同手臂一般随心所yu,统帅就必须保持着和这支军队的紧密联系。所以许多兵书上关于练兵之法多会强调统帅务必要和士卒们同甘共苦,朝夕于共,这样才能让士卒真正的对你心生亲近,甘于为你卖命死战。当年魏国名将吴起为了治军,甚至甘心于为背上长疮的士卒用嘴吸脓,其实说到底无非作秀,用来讨好军心。

韩信当然是做不出这么恶心的事情,不过大概的精髓还是掌握了。治兵之道无外乎号令严明,赏罚分明,同时和士卒多生亲近。他在秦人中的威望虽然极高,可那对一般的士卒来说只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已,虽然恨倾慕,可未必会心生亲近。唯有亲眼看见,一起cao练一起上阵杀过敌,吃过同一口锅的饭,这样才能让军士归心,觉得你是自己人。

这一日已经黄昏,韩信正从南营回到咸阳。经过了一整天的忙碌,韩信早已经饥肠辘辘,可营中的饭菜确实粗劣,哪里比得上赢可亲手调饪的美食可口。所以韩信便耍了个心眼,中午在营中尽量的少吃,都将胃口留到了晚膳。

想着家中的娇妻美食,韩信就不禁心痒难耐,便猛挥马鞭,加快了马。

傍晚时分,咸阳街上的人群自然很多,熙熙攘攘的时分热闹,不过与之相对的确实街道旁不远的驰道上的冷冷清清。不管街上多么拥挤,始终没有人会私自踏上驰道,哪怕是xiao孩子嬉戏玩耍也是远远的绕开。

驰道是供王公贵族们以及五百石以上的官员使用,战时军队和信使也可以使用,但平民是决不允许占用其道的。自商鞅变法以来,秦人对法令的畏惧早已深入骨髓,言行举止都会不自觉的按照秦律来做。虽说韩信执政后已经将不少苛刻的秦律废除或者修改,但秦人数百年来对法令的畏惧仍然引导着他们的生活,不敢越雷池半步。

韩信一队二百多人,风驰电掣的沿着驰道一路疾驰,路上的行人看见远远打着武信侯的旗号,竟有xiao半跪下高呼万岁,余者也大多随之欢呼。

这些韩信早已经经历过不少了,起初还有些矜持,久而久之便也习惯了,每次都是充耳不闻只是专心赶路,要不然会被围观的秦人给活活累死的。

路过一处拐角处,人群中竟然冲出一人横拦在在驰道上。当先的韩信一惊,急拉马缰,战马前蹄高扬,长嘶一声险险的止住了奔势。

身后的亲兵已经纵马赶了上来,“刷刷”拔刀齐齐指向那人,厉声喝道;“你是什么人,竟敢阻拦上将军的去路,可是想死。”

韩信却面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