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无尽梦境 > 分节阅读 84

分节阅读 8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甚至摘下兵器架上的那张二石弓,让黄志试着拉看看。黄志兴致勃勃地试了一下,竟是只能拉出三分之一。单从外观上看,这张二石弓与黄志得于东部山贼的复合弓并无两样,只是不知道为何两者的差距竟会如此之大。

对此,黄忠自有一番解释。

不说西方的长弓、短弓之分,单说亚洲弓,其分类为单体弓与复合弓。顾名思义,其区别就在于弓身制作方式的不同。

黄志从南河缴获的第二张弓白蜡短弓,即为单体弓,基本上是新手用的入门级小短弓。

在西方,无论是长弓还是短弓,都是单体弓。这种弓的优点是易于制作,适合大量装备军队。但缺点则是短弓射程太近,在大规模作战中较为吃亏,若只用于打猎或者单兵作战还可以。单体长弓固然可以确保射程,但又因为弓身太长,不适用于骑射,只能列装于步军。

所以亚洲骑兵主要还是采用复合弓,在保证射程的情况下,又能缩短弓身长度,算是古代亚洲制弓技术的巅峰之作。欧洲人并没有此技术,因此他们的骑兵基本上不使用弓箭。

传统的复合弓不同于黄志所认知的现实世界竞赛用的复合弓,古称角弓。黄志的第一张弓的标准名称也就是竹制角弓,基本上是最低档的复合弓。

制作角弓弓干的选材为柘木为上,檍木、柞木次之,竹木为下,其他诸如紫杉木、橡木、柳木也是可以的。除了制作弓身的“干”以外,还有角、筋、胶、丝、漆,合称“六材”。正因为复合弓用到了牛角切成的薄片贴于弓体内侧用于加强弓体的弹力,所以被称为角弓。

角弓的唯一缺点在于制作难度,基本上一张合格的复合弓需要花费二到三年的制作周期。一般为冬天开始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各种材料,第二个寒冬时把做好的弓身放入弓匣定型,来年春天上弦,再放一年,方可使用

第五周 一贫如洗 第二夜 宿命的会面四

听得黄忠介绍了那么多,黄志这才知道他的二石弓竟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难怪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惜此行时间有限,且武器袋又不在这“备用”身体上,否则他定会向老将求一张好弓来。

不过黄忠随即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若是没有与之相应的能力,一张好弓有时反而会让他无从发挥。黄志对此不得不表示赞同,就拿眼前的二石柘木角弓为例,就算黄忠大方地相赠,他也没有足够的臂力去使用。

在黄忠看来,先不说手、眼、身、法、意这些大道理,臂力便是一切的根本。只要你拥有比对手更强的臂力,能够使更硬的弓,在更远的距离上展开打击,那么就先立于不败之地。至于那些什么“连珠箭”、“散射箭”不过是技巧罢了,若是没有足够的臂力基础,掌握来也无用。

黄志听了老将的话语有如醍醐灌顶,古人总是强调强弓劲弩,对于技巧反而说得较少。说到底,决定远程攻击的关键便在于弓弩的射程,而决定弓弩射程的关键便在于使用者的量。只能说以前他受现实世界各种网络游戏的荼毒太深,总以为弓手的主属性是敏捷在三国箭神现身说法,才矫正了他这个错误的认知。

随后黄忠又简单地将自己的“散射箭”等技巧大概地向黄志演示了一下。但是说到底,要掌握这些技巧的基础依然是量此,黄志以自己的亲身体会验证了这一颠簸不破的真理。

老将为黄志找了一张普通的竹木角弓,也就是以他此时能力所能使用的极限。来到城中校场,黄志吃着一箭五发的“散射箭”。结果差点让他找个地洞钻进去,五支箭软绵绵晃悠悠地飞行了不到二十米便全部落地,根本谈不上杀敌。

先不说准度问题,一张竹木角弓拉满之后所能够积蓄并且通过箭矢释放出来的动能是固定的,大约在80焦耳左右。当这些能量分摊到五支箭矢时,各支箭矢的动能明显不足,初速也就惨不忍睹。

这张竹木角弓的量为六十斤,与现实世界七十磅的运动用复合弓量基本一致,但比起黄忠的二石弓显然就差太多了,也就是四分之一的量,也难怪射不出象样的“散射箭”。

所以,要掌握五发齐射的“散射箭”,前提是黄志能够使用二石弓,否则初速和射程都如此不堪的“散射箭”,不会也罢。

至于黄忠的另一绝活“超音速箭”,那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二石强弓,哪有如此高的初速。这根本就不是技巧的问题,纯粹取决于量。

若要说“超音速箭”的技巧,那便是螺旋的飞行轨迹。这是为了确保高速飞出的箭矢准确性的技巧,无关于速度,这一点和枪炮等热武器的螺旋膛线原理相同。

归根结底,黄志的问题就在于量不足,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至于技巧方面,黄忠基本上都已经点拨过他,只待他的量提高以后便水到渠成。

当天下午,探马传来消息,刘备的荆南征服战已经开始,关羽领一军来攻长沙,不日即将抵达。

黄志知道自己和黄忠短暂的缘分即将结束,对于这位老将的心情也是爱恨交加,这种亦师亦友亦敌的关系让他很是纠结。

不过到了最后,他还是忍不住要叮嘱一句,“长沙孤军恐怕不敌刘备,将军便降了他,于长远计,亦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老将闻言一愣,呆看了黄志好一会儿,“那士心又当如何”

“某于此地了无牵挂,自是一走了之〃再晤汉升之时,当兵戎相见。”

黄忠犹豫了好一会儿,也明白士心是为自己好,于曹操手下,恐怕自己是再没有出头之日,而刘备军正是用人之时,自己虽老,却反而有用武之地。“若是来日战场相见,某定退避三舍。”

黄志至今也没搞清楚梦境世界里的种种因果关系,更是无法弄清今日相见对于十年之后的定军山又有何影响。可以肯定一点,今日长沙一别之后,下次二人见面就是定军山于自己定军山是因,长沙是果,于黄忠则反之。但这因果之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