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138

分节阅读 13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绳索已经套牢了他的脖颈,他的双脚慢慢离开地面,呼吸变得不畅快,但他没有停下歌声,他通红着脸,鼓足肺腑中的气息,他依然在向天、向地、向他的同胞们,用自己的生命,用他灵魂深处的力量,向所有的人,传递一种炽烈的信念。

他的声音渐渐小了,但词中蕴含的力量,震撼人心、回荡天际,他在唱:“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在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在这片炎黄后裔生生繁衍的土地上,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胡虏、向异族称臣的人吧

他所唱的,是南宋陈亮的一阕水调歌头。以直白的笔调,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国感情,区区数十个字,写出了磅礴的气势,万丈的豪情。豪迈处,令人拔剑;深情处,动人泪下。

士卒们不懂文字,很多的意思听不明白,但那激烈的调子感染了他们;到了耻臣戎这一句,浅显易懂,稍识几个字,便可听懂。听懂的首先感动,跟着低声给同袍解释,上千将士,无不怒发冲冠、壮怀激烈。

满场壮志,凌云霄。

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一百个、二百个,没有人组织,没有人指挥,声音由小而大。围绕着绞刑架上的姚好古,四面八方,传来震耳欲聋的怒吼,像一条苍龙,凌云霄。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姚好古说不出话来了,他咳咳地喘息,竭尽全力,试图把曲子唱到底,却无法发出半点的声息。

邓舍听过这首词,他难以自已,站立诸军之上,抬望眼、仰天长啸,帮姚好古补上后边的几句:“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如今的中原大地,遍地胡虏;千古以来,汉人英雄人物的英魂何在你我若不奋起抗争,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若问汉人的国运什么时候才能磅礴伸展,去看一看胡人的气数就知道了。我汉人的国运,如烈日当空,方兴未艾。

“拿弓来。”

扈卫的亲兵中,有人取下弓矢,递给邓舍。邓舍开弓搭箭,箭破长空,射中绞刑架的顶端,绳索断裂,姚好古跌了下来。陈虎、杨万虎、河光秀等人,愕然相顾,问道:“将军”

台下诸军,齐声大呼:“将军”

历史本无邓舍,生死难测。生则罢了,若是我终究难免一死,姚好古这般人杰,决不可叫他死在此处。不错,历史上没有姚好古,可历史上,本也无邓舍。

邓舍千头万绪、涌入脑中,他拿着弓矢,面对满场士卒、百姓。吴鹤年低声提醒:“不杀,得有原因。”

“关平章,我之上官;姚好古、钱士德,关平章之属僚。他可杀我,无关平章令,我不可杀他。钱士德没在乱中;黄驴哥本我部属,杀免姚好古,收入牢狱,静候辽阳发落。宁叫人负我,毋叫我负人。”

给了不杀姚好古的理由,顺带不动声色地贬低关铎,锋头暗指钱士德内乱出自他的指令。囚禁姚好古,不放、不杀,留了这个人才,又向众人显现了宽厚仁义的胸怀。

吴鹤年暗中叫好。

场上万余百姓、上千士卒,尽皆拜倒:“大将军”

注:

1、刑以秋冬。

并非所有的死刑,都在秋冬处决。

比如唐代,恶逆以上和奴婢、部曲杀主人的案件,则“决不待时”,即除了断屠月、禁杀日外,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可以执行死刑。

断屠月:中国的佛家,把一年的二月至五月,六月至九月,十月至正月分为三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九、正月叫做三长月。在这三长月中,是不准杀生的,故三长月又叫做断屠月。

禁杀日:按唐代规定,就是每月的“十直日”,即每月的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共十日。

唐朝的秋冬行刑制度,基本为后代沿用,包括禁刑日不准杀人的规定。比如:明、清两朝都有规定“虽决不待时,若于禁刑日而决者,笞四十”。

2、眼看时辰将到,陈虎大步走到台上,左右跟着两个监斩官员,成一个品字形状,跪倒邓舍面前。

这个片段的描写,借用了明朝万历年间,献倭俘杀头的场景。出处可见涌幢小品,卷一的献俘。

略引原文:“先述官衔、名姓,凡数百言,字字响亮舒畅。宣毕,俯伏。上亲传拿去二字,左右勋戚接着,二遂为四,又为八,为十六,渐震,为三十二。最下则大汉将军三百六十人,齐声应如轰雷矣。”

3、藁街。

是汉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所在地,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

第五十二章 备战一

东牟山上,赵帖木儿左右为难。

两日前,他过了鸭绿江,一路西行,昨晚到的东牟山;本待一早启程,南下辽阳。天刚亮时,狭路相逢两个元军的游骑,捉住了一问,才知道就在他们横渡鸭绿江的那个晚上,毛居敬、许人利用地道加上火攻,一把火将纳哈出的后营烧了个干干净净。

那一夜,火光直冲了天。

辽阳城中的关铎趁机出军,内外夹击,混乱不堪中,两方鏖战到次日傍晚,死伤无数、血流漂杵;一边儿是破釜沉舟,一边儿是两线作战,纳哈出兵败如山倒。数万强行纠结起来的游牧部民,一哄而散;二十万大军连逃带死,剩下的不足一半。

纳哈出当机立断,服了输、认了命,舍弃辽阳,撤回沈阳。

论这一战,先有关铎与纳哈出相互使诈,敌我双方斗智斗勇。斗智上纳哈出胜了一筹。要非邓舍的平壤军马横空出世,要非洪继勋稳坐钓鱼台、确保双城不丢,趁虚夺下盖州,击溃高家奴,解了毛居敬之围,使其腾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