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悠然农庄 > 分节阅读 1

分节阅读 1(1 / 2)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本书下载官网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强推感言

终于收到强推的消息,老舟心中百感交集,悠然农庄这本书发表至今,已经历时两个多月,走到今天,是和广大书友们的支持和爱护分不开的,尤其是开书之初,数据寥寥无几,那几位最早的书友给了老舟莫大的鼓励。

老舟在网文界是新人,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责编锐利大大,提供了许多指点和建议,在这里老舟说声谢谢了。

由于老舟是业余写作,思路也比不了那些思维敏捷的作者,导致更新速度很慢,让很多书友等得焦急,老舟说声抱歉了,今后尽力更新,一定会坚持到完本,这也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悠然农庄不是一本纯粹的乡土文,实际上是本都市生活和乡土结合的书。单纯的乡土文像葫芦大大的随身带着一口泉,那种风格老舟也很喜欢,也通篇拜读过。但写文还是有点自己的特色为好,所以并不想跟风。

本书接下来依旧会保持轻松愉快的风格,不会掺杂大量其他都市书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大规模商战、间谍战、仲马、争风吃醋、黑涩会、官场、修真等元素。

老读者们都知道,起点强推意味着上架,在这里也请各位书友支持本书,订阅正版。其实这已经是个老问题了,老舟只是希望有经济能力的书友能尽量帮衬一下,学生由于没有收入,如果去看dt我也不会怪你们,尽力而为吧,给老舟投上两张推荐票也就可以了。

最后请大家继续支持本书,谢谢。

第一章 艰难的求职之路

十月,正是秋意渐浓,红叶烂漫的季节,清晨的微风已带着丝丝凉意。可天海市中心体育馆此时却是另一番火热的场景,只见无数黑压压的人头拥在大门外,嘈杂的声音一浪一浪地四周播开,犹如沸腾的黑色海洋。人群焦急地等待着,议论着,抱怨着,原本存在的队伍变得混乱不堪。一些带着胸牌标示的工作人员正努力地维持秩序,动作简单而粗暴,引起呵斥声、怒骂声不绝于耳。

铁栅栏大门上方悬挂着一米多高的红色条幅,上面用醒目的黄颜料书写着“天海市第十二界大型人才交流会”一排大字,这也解释了如此热闹场景的产生缘由。

“请大家排好队保持秩序”“请大家排好队保持秩序”

几只手持喇叭不间断尖声地向人群传达着命令,却是意料之中的徒劳无功。

李悠然,本文的主角,这个长相普通的年轻人此时正混在乱糟糟的求职人群当中,他单薄的身子随着人浪前后涌动,就像海中的一片浮木。他面无表情,这种场面已经经历过多次,早就习惯,或者说麻木了,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李悠然,名字叫悠然,日子过得可一点也不悠然。两年前毕业于三流杂牌大学的他,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毕业后他才知道,自己所学的经济管理专业,就是一个万金油,哪儿都可以用,哪儿也不是特别需要。家教、打杂、销售、市场调查之类的零工,他在校期间和毕业后都干过,却无法维持下去。

稍微正式一点的单位,求职信投了无数,最终都是泥牛入海,连点水花都没激起。

之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保险推销员,据说这是市场上门槛最低,难度却是最大的职业。两个月下来,面对惨淡的业绩和经理那张冷漠而鄙夷的面孔,李悠然在自尊心的作用下,主动辞职了,连最后半个月的基础工资也没要。

李悠然并没有抱怨,他知道,如果不是国家对高校实行了扩招的政策,凭自己的学习成绩根本无法考上大学,出路只能是在家务农,或加入外出打工的民工队伍。

李家沟。。。二叔。。。二婶,一想到这个,李悠然心中一阵酸楚,那个穷山沟,二叔为了自己上大学欠下了巨额外债,至今无法还清,自己却。。。。

“铃铃铃。。。。”急促的电铃声响起,打断了李悠然的思绪。交流会终于开门了,无数只手舞动着门票,急不可耐地向会场检票口涌去。

“砰”“哗啦”“哎呀”前方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以及尖叫伴随着女人的哭声。现场工作人员急忙双手一阵乱划,向事发处冲去。但更多的人却无心关注这种事,他们的目标只能是场馆内的招聘摊位。

人流迅速填满了场馆内所有空地,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震得通体玻璃幕墙嗡嗡作响。

李悠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一家招聘单位台前,形象很是狼狈,那件省吃俭用购置的行头――灰色西装,被蹂躏得皱皱巴巴,领带歪斜到一边,早上出门时精心擦拭过的皮鞋也印上了无数脚印。

“您好,我叫李悠然,我的专业是。。。。”李悠然努力向招聘人员介绍自己。

“好了,放下简历吧,合适的话公司会通知你面试。”招聘人员不客气地打断了话头。

李悠然只好讪讪停住口,取出一份简历,小心翼翼放在那摞子小山般的纸堆上,然后还用手压了压,才退出人堆。

会场外一块空地上,打扮时尚的电视台漂亮女记者正做采访节目,镜头前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那是市委宣传部的领导。

“你好,王主任,这次人才交流会盛况空前啊,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嗯,是啊,本届交流会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以及多方面的配合,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大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用人单位和广大人才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了本市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王主任微笑着,侃侃而谈。

“啊,我在这里都已经感受到了现场热烈的气氛”,女记者做了个夸张的表情,接着问道,“还有一个问题,您对社会上流传的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需要正确看待。”王主任顿了一下,面色变得有些严肃起来。

“其实,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并不缺少,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端正自己的心态,好高骛远,找工作挑三拣四,这个嫌脏那个嫌累,要不就嫌工资低,这怎么行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老想一步登天,怎么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所以,总而言之,放下身段,到基层岗位上去锻炼,去发光发热,才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

“想当年,我们这批老大学生毕业,那时提倡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响应党的号召,去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愿做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有人说这种精神过时了,我说不,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还要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王主任说到这里表情有些激动,不由提高了嗓门。

据知情者爆料,王主任自己的儿子也是今年大学毕业,早就响应党的号召,安排到了市税务局一个非常有“锻炼价值”的岗位上。

“您说的太好了,看来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才是关键所在。”女记者满面笑容地附和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