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陆海巨宦 > 分节阅读 234

分节阅读 2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劾不是一封封,而是一打又一打地飞来,按照这局面,这时正在天津阅兵的李彦直已经不得不回来

拿着这些奏折,朱载仿佛也抓到了支撑自己的力量,他赶紧下旨,要李彦直回京对问。

李彦直没有抗旨,但也没有即可回来,他给出了一个期限:“再给我一个月吧,这边还有军务上的事情要处

一个月就一个月吧,还怕你跑了不成

皇帝用上了最后一点耐心,言官们做好了准备,摩拳擦掌,要在李彦直一回京就将他搞定

风启听到消息也是如临大敌,他知道这些言官不好对付。说到骂战,这帮人的战斗力比起战场上的李家军那也是不遑多让

“三舍只怕骂不赢他们吧。”风启说。

这帮言官可是大明地专业骂手,一个两个不但能量巨大,而且久经沙场,这些年李彦直在外其实已没少挨他们的弹劾,只因镇海公领兵在外,内阁才有理由将那些弹劾压下,“免得动摇军心”但现彦直近在天津,他们骂将起来,给李彦直造成地压力显然就更加明显。

“嗯,我也觉得骂不赢他们,”蒋逸凡竟然也这样想:“不过三舍既然这么做,应该是另有打算。”

“怎么打算”

“我觉得啊,”蒋逸凡说:“按他办事的套路,一定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他应该不会向上次廷议一样,和这帮言官在口水仗上硬碰硬,我觉得他应该会避短就长”

“避短就长怎么避短就长法”风启摇头:“这帮言官手无缚鸡之力,这是他们的弱点,但咱们总不能调兵进京,把他们都给捉了吧”

“这个应该不会。”蒋逸凡知道,要真这样,那李彦直就会完全丧失他在士林阶层的威望,变成董卓

李彦直显然并非董卓,他以往的手法,从来都是在体制地边缘活动,以顺应人心的举措不断地冲击旧体制地边缘地带,一步步地把旧体制撕开一道道的口子,这种做事手法,虽然也引来争议,但士林中地开明派却因此而支持他,认为他的作为虽然并不尽合祖宗家法,却也是一个难得地改革者,而非整个伦理纲常的颠覆者,这也是李彦直能够平平稳稳地走到今天的原因。

“可是,三舍会怎么做

就在这时,风启和蒋逸凡却是戚继光要回河套了。他们都是李彦直手下出来的,彼此有交情,只是戚继光是武将,如今带甲在身,不好和京城各派势力显露出过分亲密的关系,但离别之际,还是特别派参谋送信告辞。

“啊,元敬要回去了,这么快”

“是啊,因为户部已经拨了款项,所以我们也就不好久留了。”

“户部拨了款”蒋逸凡一奇:“户部居然还有钱”

“是啊。”这本也算军事机密,但戚继光的参谋也明白风李二人的身份,压低了声音说:“足额呵呵,将军也说,户部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还这么爽快,这可是少有的事情。”

“足额”蒋逸凡惊呼起来,虽然尽量压低了声音,在参谋走后,他与风启道:“这件事情,可有些古怪啊就算是先付一半,那也得二三十万两白银户部一时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再说,这么大的事情,以我们的耳目,居然也到现在才知道,能将此事瞒得这么紧的,恐怕就只有三舍

风启微一沉吟,忽而笑道:“我说这次要对付这帮言官,三舍怎么没给我们来个信儿,原来他这事是交给了张太岳去办了啊。”

蒋逸凡一怔了:“张居正这关他什么事情啊,户部”随即喜道:“我明白。”

第六卷 之九十五 过日子

朱载看着满桌子弹劾李彦直的奏章,心中欢喜,数着日子,就等着瞧李彦直的晦气。

看看已过了半个月,限期未到,朱载等得正心焦,忽见正宫皇后带领了一帮妃子太监来哭穷,原来本月宫中例钱竟未及时发放。这两年大明是日渐的国强民富,但朱载自登基以来却总是过着苦日子,后宫一切从简,太监宫娥加在一起也只剩下两千多个,这数量可是大明开国以来的低谷啊,不仅如此,所有一应开支,能省的都省了,太监尽穿百纳衣,六宫粉黛无颜色,他这个皇帝过的日子,过得比寻常富翁家还不如,但朱载也忍了。

可如今竟然连宫中开销的钱也不按时发,这内阁六部欺负皇帝未免欺负得过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当即就派人去户部过问,但冯保去了半日回来说:“陛下,不止是宫中,京中大小官吏的俸禄,这会都还没发呢奴才到了户部,那里都快给人挤破了”

朱载眉头愁成一团,作为皇帝,他这几年一直只是作为象征,并不怎么管事,所以太仓有多少银两他本不清楚,但想起一个月前的廷议上,户部尚书报过的数,就说:“上个月户部不是说还有五十万两存银吗这才多久,难道就花大事,最是花钱,五十万两存银算个什么随便哪里破个窟窿,两下子就流光了奴才听说,过去半个多月里各项开支这么一凑,就花掉一半

冯保无奈地笑了笑:“皇上啊,这不前几天,戚继光才回河套。这事您记得吧”

朱载当然记得:“他当然得回去了,河套的大事等着他呢。”

“是啊。”冯保道:“临走之前,他领走了三十万两,去填河套军费的窟窿。”

“嗯,西北之防乃是重中之重,”朱载想起了蒙古人南侵的事情,心想当初若不是西北防线出了问题,太上皇嘉靖多半就还在位,这之后的这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优先照顾那边,也是应该的”说到这里喉咙仿佛哽住了。呀了一声:“这那这太仓”

“如今太仓啊”冯保叹息着:“听说是一两银子都没有了。”

冯保的形容,几乎不含夸张。

主管户部地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把那笔钱拨给了戚继光以后。太仓真就没几两存银了。正如朱载所说。西北之防是重中之重。所以当初张居正建议拨钱地时候。皇帝没有从中作梗。言官也没有封驳可道太仓地底细啊。皇帝又太过年轻。考虑事情又不全面。所以竟然就让这笔钱就这么溜了出去。看看夏秋两税都还得有一段时间才到。但太仓已经完全发不出俸禄来了。

从来京官最不好做。升官可以走北京地门路。发财却得靠外放。北京城里。除了少数几个肥缺之外。大部分地京官都闹穷。尤其中下层京官最是穷中之穷。许多穷苦京官。都等着太仓发钱买米呢俸禄忽然一断。这些人就得断炊。这叫他们能不闹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