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0(1 / 2)
沙勿略道:“你的烦恼,是可以解决地”
这时他布道的事情已经传开了,里老蔡大路赶来喝问:“你这外国人,跑到这里来干什么”喝问之后才发现陈羽霆,便看了他一眼。
沙勿略微笑着欢迎他,道:“又来了一位长者。”
蔡大路很不友好地瞪了他一眼,问:“你在这里做什么”
陈羽霆忙道:“林老,别这样,沙勿略神父在给我们讲道理,帮我们解除心中地疑惑。”
蔡大路顿足道:“陈里长,你怎么这般糊涂本朝地规矩,那些僧尼道士只能在寺庙道观里讲这些,是不可以跑到大街、市集、码头讲的”
大明洪武皇帝遗制,对各宗教活动都有严格的限定,并有相当严密的管理办法,朱元璋对宗教管理的制度延续了五六百年,而其精神则延续了六七百年,直到共和国,其宗教管理的精神理念依旧与朱元璋的宗教管理精神一脉相承。
澎湖、大员一切草创,许多大明固有的制度一时都还用不上,或者李彦直觉得不妥而没有提及,之所以会在宗教问题上有过强调,主要是因为有希拉里地存在,李彦直才会特别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明白地订立了规矩,要所有僧尼以及进入澎湖地佛郎机,在进行宗教活动时都到指定地方通常也就是寺庙或教堂进行。
沙勿略听了希拉里的翻译后忙说:“我们不是和尚、道士,我讲地也不是什么神道,而是真理。”
陈羽霆颔首道:“沙勿略神父说的,确实和那些装神弄鬼的和尚道士不同。”
蔡大陆却不管这个,对沙勿略冷笑道:“管你是神道,还是真理,总之李孝廉说了不行就不行”又责陈羽霆道:“陈里长,你也真是带头违反规矩,你叫以后怎么管这澎湖、大员”
陈羽霆脸上一热,便对沙勿略道:“神父,真是不好意思,虽然我觉得你说的话很有道理,不过本朝的规矩立在这里,不好破坏。要不,等三公子回来了,你说服了他,再布道吧。三公子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我想以他的慧根,一定会明辨神父你和那些和尚、道士不同。”
到了这份上,沙勿略也就只好听从。
第四卷南海移民 之二十四 萨摩剧变
沙勿略回到澎湖学院,发现自己对这里的宗教政策真是无计可施。李彦直也不是禁绝天主教,只是不支持、不鼓励、不提倡,虽然仍有一部分人跑到澎湖学院里的小教堂来听沙勿略宣讲,但大部分人都想孝廉老爷没信,那多半不是什么好货,就没响应。
沙勿略在澎湖学院教了半个月的书,陈羽霆但凡有空就来找他聊天,最初还是探讨一些天文物理的知识,后来就常常谈信仰了,沙勿略因鼓励他冲破体制牢笼帮忙传教,陈羽霆却总是摇头,道:“这事还是得等三公子回来了再说。”
沙勿略心想:“这里的人都叫那个李孝廉控制了不打通他这一关,呆在这里一个世纪也没用”便请陈羽霆安排自己去找李彦直。
陈羽霆甚是为难,道:“那只怕难以办到。三公子去了京师,如今朝廷禁海,外国人进不了内陆。在福建兴许还能活动,京城就去不得了。神父你要是个日本人,我或许还能帮你装扮装扮,但神父你的模样实在和我们差别太大,没法去的。”
沙勿略又住了数日,眼看事情没有进展,便有去意,本来就想先回卧亚或者满剌加,但这日在港口听一个倭人说起日本的情况,听说那里已经有人信教,甚感兴趣,便要到日本一行。陈羽霆闻言赶来,苦苦挽留不住,只好赠了他一些银两,送他上船。希拉里要跟着去,沙勿略却劝她留下,道:“你好好留守在这里。在教育这里的学生时。记得培养他们敬畏天主的心,这样对以后我们的传教事业会很有帮助地。”
就这样,沙勿略坐了乘最后一趟吹向日本地季风,到达了鹿儿岛。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鹿儿岛这个自由港如今已略具规模,唐客东侵、九州大乱似乎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东海各处商家大多在这里开设有据点,西日本的浪人也都奔向这里寻找工作。
沙勿略到达鹿儿岛之后,在几个佛郎机大商人的帮助下站稳了脚跟。让沙勿略高兴的是,这里不禁止他传教。但另外一个现象则让他很吃惊:尽管西日本有大量的浪人聚集在这里,但整个鹿儿岛港竟然仍有过半的人口是华人所以他传教的时候,找的必须是同时精通汉语和倭话地翻译
“怎么日本也说中国话的么”沙勿略私下里询问他的翻译。然后才知道鹿儿岛有大量华人地原因
“都是这两年的旱灾闹的”翻译告诉沙勿略:“许多中国人在那边都没饭吃,就跑到这边来了。”
这个“许多”,相对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受灾人口来说其实并不多。大概只有几万人,其中二三成在渡海的过程中或者被风吹散。或者遇难淹死,或者在船上就病死了,或者来到日本后水土不服,但能留下地就大多是身体强健的人,其数量大概在三万到五万之间。
中国人口流入周边国家是自古就在发生的事情,而去年之所以会一次性流进这么多人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海贸的发展让中国到日本之间的运输能力大大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在日本这边有人在主动做安顿来民的工作。第一批灾民被妥善安置的讯息以不同地途径传到南直隶、浙江一带以后。便有更多地灾民源源而至
不过,这两个原因背后所隐藏的重大图谋。以及此事即将产生地重大影响,就不是此时的沙勿略所能知道的了。沙勿略只是知道,主动安置这些流民的是一个叫做岛津胜久的日本诸侯。
“一个人有这么大的胸襟,甚至能够包容大海对岸的人民,那一定是一个英雄”沙勿略想。他虽然在印度曾给数以千计的土著进行洗礼,但其实他的传教思路更倾向于先征服上层,然后再普及下层,所以到达萨摩之后便想先去见一见那个叫做岛津胜久的日本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