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2(1 / 2)
自己解决。神只只是跨越空间的介面,小事尚可相烦,这种大事,还是自己动脑筋吧
送走了天兵天将,丁一又想到利用网络,他又登出一则广告:
“征求能将亿吨土方送上太空的方法。”
这时已是二○一二年,科学技术进步非凡,不到三天,就有一个名叫朱里诺夫的俄国人来信说,他认为可行,但是经济力量不足,需要资助。
朱里诺夫是位陨石专家,他对一种所谓的“重石”下了不少功夫。在万有引力的立场,重石之所以重,是因为质量密度高,所以引力大。这种材料相当坚固,都来自太空,即令地球上有,也早就沉入地底、熔于地心了。
有一次朱里诺夫用透视方法,发现一颗重石上有个很小的孔洞。他仔细观察,却令他大吃一惊,孔洞里面有少量的悬浮微尘,这显然是一种无法用万有引力解释的现象。照理,以重石的引力,那些微尘应该附着在石壁上,不可能悬空漂浮。
他设法在孔隙中再塞入一些物质,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直至塞满了还是一样。在孔洞开口的一方,好像有股力量向内“吹去”。
这个现象让他困惑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接触到智慧学,书中认为万有引力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是“宇宙压力”。这两种说法表面上分别不大,所沿用的公式也相等。却如“天动说”与“地动说”一般,将导致科学上重大的突破。
宇宙压力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若压力产生自宇宙本体,则各个座标位置上的压力相等。物质因能量聚集而受压,会向压力较小的一面移动,且与其距离平方成反比。因质量密度极大的物质能隔绝宇宙压力,故在重石的洞孔中,宇宙压力极小。
朱里诺夫需要经费成立重力实验室,以证明这个理论。如果理论成立,就可以模仿重石的中空结构,制造出反重力的器材,轻松地举起重物。
丁一见事不宜迟,立刻拨一亿美金,让朱里诺夫在昆仑基地建立实验室,研究送土上天的可行技术。
不到一年的时间,朱里诺夫了解了重石结构,并利用分子重组技术,成功地制造出一种超大型的“失重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可以用很少的能量,将极重的物质送到离地球一百公里以外的太空。
这时仇峰和他的助理雪山子等人,已将许多山峰切开,一一运送到失重空间中,最后终于将此无重空间送上太空。整个计划动员了一千多人,上万部机器人,全部工程花了五年的时间。终于在二○一八年,将奥斯腾山挖出了一个长达四百公里,宽有五十公里,而平均深达四公里的巨大风口。
在一百公里的上空,一个人造卫星也成形了,可是并未引起世人多大的注意。因为这时全世界电脑联盟正在酝酿,大家吵嚷不休;兼以多媒体五花八门,虚拟幻境与实境交错;更令人兴奋的是,长生不老的美梦即将实现,谁管天上多了什么
再说美国人已在二○一一年移民火星,太空站、太空旅馆也有数十家,天上飞来飞去的卫星不下数万颗,所以这等大事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丁一又派工程人员将卫星整理成形,在中心安置了适量的重石,使之与地球重力相近。又请了生态专家,在地表注入大气、制造水域、种植植物、并选择搭配的动物。最后又设计了各种社区、道路等等,以利人类生活。
自丁一走后,卜二在广西的六万大山一个偏僻的山头,盖了几间茅房,连同几位弟子,再度归隐。
丁一不期而至,卜二扫地相迎。
卜二说:“此间无好茶。”
丁一自身边取出茶壶,笑道:“有好水即可。”
“怎么不见庄重与约瑟夫”
“约瑟夫事忙。”
“庄重情忙”
“差不太多,他受儿时遭遇所惑,我为他设了八斗七星大阵。准备花一百天,让他重历人世,应劫三生,以了诸孽。”
“那是庄重之福了。”
“听说智能晶片是你发明的。”
“怎么我总是最后一个听到”
“为什么不在公司做”
“一个上市公司,任何人只要买了百分之三十的股票,就可以控制主权。万一智能晶片落在某些人手上,我岂不是助纣为虐了”
“说的也是,但是至少可以向公司开口,要一点资金。”
“用不着,自你走后,我也把你留在我名下的股票全数出清,将得款用于晶片设计。完成后交给一家国际信托机构,由他们监督,公正处理。”
“立意甚佳,但你怎能防止人性之私”
“我用了一点小小的手段,是变自你的死马残局。”
“如何变法”
“这晶片有智能,只认一位主人,主人若多占一片,它就变成死马。”
“好极了,可是如何推广呢”
“原则上穷人赠送,富人付费。反正有钱人买得起,那是生意,生意是不愁没人做的。但若富人装穷,关系也不大,智能晶片会把富人当穷人看待。超过规定的钱,都会被视为不义之财,让假穷人烦不胜烦。”
“听说这事波谲云诡,各大公司谍影重重。”
“残局已终,那些俗事污人法耳”
卜二一边说,一边带丁一走进桂花林,沁人肺腑的馨香猛然扑鼻,顿觉心旷神怡。二人就石而坐,泡了好茶,卜二问:“道兄又有何见教”
“太空卫星建妥了。”
“恭喜恭喜”
“拜托拜托”
“我只是个拓荒者,现在找我不嫌迟了些”
“正是要你去外太空拓荒。”
“那是年轻人的事,八十多岁未免太老了吧”
“难道姜太公不钓鱼了”
“钓鱼现在连汽车都不能坐了。”
“放心我们采用反重力引擎,和住家没有分别。”
“那你呢一起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