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9(1 / 2)
概念,且能根据这些因素,达到理解认知的目的,前述的汉字基因理论才能成立。
“同时,在求证过程中,是以满足一般人的认知水准为最低条件。其中有反应速度、记忆容量以及理解程度三个指标。反应速度越快越好;记忆容量越小越好;而理解程度则是越高越好。
“这种印证的实际过程,便是产品的设计,是称汉字基因工程。我相信透过此工程,我们可以达到人机沟通的目的。至时,人便可以利用电脑的速度与记忆能量,为人类谋取最大的福祉。”
至于汉字基因的六大类是这样的:
字码基因:共二十五码,分占标准键盘之字符键,供文字输入用。
字序基因:仓颉输入法有二十五个“汉字字母”,供文字排序用。
字形基因:基本向量笔形九个,字根六四个,供字库组字用。
字辨基因:即字码基因加八十个辅助字形,逆向处理之。
字音基因:六书中之“形声”,适用于六成以上之汉字,供语音辨识及合成用。
字义基因:常识基因组成基本概念五百一十二个,供理解用。
将前述各种基因,以现代化的科技,结合为一种拟人的、可与人沟通的应用工具,此即为“自然语言”,亦即“汉字基因工程”。
一个国家的兴衰绝对不是偶然的,卜二坚信,中国人虽有一时的愚迷,但在传统文化的照耀下,迟早能拨云见日。任何一种新观念,总要时间去证明,何必介意别人的眼光既然自己认为该做,去做就是
一九八七年,卜二回中国时,曾打算把汉字基因的根留下来,可惜无人问津。当时正值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期,人人向钱看。卜二知道时机未至,微软视窗正大行其道,第一流的工程师都忙着“汉化”视窗。大气候如此,还能说什么
卜二在深圳科技园待了三年,设计了一些软体套件,教出一批学生,却找不到汉字基因的同道人。九一年,微软挟着视窗三○,有意鲸吞中文市场。卜二义无反顾,立刻由深圳返台,要求微软公司把文字介面公开,将中文交由中国人自行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种商品市场的垄断,充其量只是经济上的得失。经济所图者不过是一时的利益,谁有能力,谁就有所得。文化则不然,它是一个民族的命脉,完全与得失无关,其结果只有存或亡
当电脑普及到社会上,学校、家庭都开始大量应用时,电脑上的文字便成为社会通用的标准。如果这种标准任由一个外国公司垄断,所可预见的,便是这个公司主宰了社会文化。果真如此,国家民族的命运不啻掌握在唯利是图的微软公司手中。
这种现象能接受吗稍有血性的人,稍有良知的知识份子,都应该群起反对
事实刚刚相反,台湾的知识份子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人人嘲笑卜二不识抬举,微软大阿哥为不争气的小中国人效劳,岂有不乐之理
有一幕凄惨的悲剧,在历史舞台上不断重演,很可能就是我们这古老民族的归宿。荷马的史诗〈伊里亚德〉传说也有历史学家认为确有其事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连续十年不克,而双方损失牺牲不赀。战况胶着下,希腊人安排了一着妙计,他们扬言退兵,在沙滩上遗留下一座高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兴高采烈,战争结束了,而且虏获敌人木马为战利品。他们把木马拖进城中,军民同欢,大肆庆祝,人人喝得烂醉。
到了深夜,藏在木马中的希腊士兵跳出来,打开城门,城外埋伏的希腊人一拥而入,特洛伊人从此成为奴隶。
资讯时代到来,政治军事的形态彻底改变了,今天的微软视窗,怎知不是现代的木马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敢公开其中的文字介面是不是里头隐藏了千军万马,等我们的高级工程师,在痛饮视窗烂醉如泥之际,把中华文化全部丢到垃圾桶中
中国人不能处理自己的资讯,不仅假手外人,而且还沾沾自喜国家亡了尚不可悲,可悲的是当今的知识份子辜负祖宗期许,浪费国家资源,窃居庙堂之余,犹自为外人作嫁。一点骨气、一点认识都没有,早已做了亡国奴
卜二眼看美国木马被国人前呼后拥的捧进城内,自知力薄难当。一九九二年,他带着一干弟子,归隐于台东都兰山中,专心研究他的汉字基因,与世无争。
丁一约了卜二在赛马俱乐部会面,那是个安静的场所,环境幽雅。卜二头上三分灰白相间的短发,身着蓝色牛仔装,施施然而至。
丁一说:“听说你在巴西住了很久,一定喜欢西餐。”
卜二笑说:“刚刚相反,就是吃不惯,我才回国的。”
丁一说:“那我们换一家。”
卜二说:“不必,很久没吃了,也有点想念。”
“你最喜欢什么”
“该不是指吃的吧”
丁一笑笑,说:“当然也不排除。”
“我最喜欢做自己该做的事。”
“那你该做什么”
“我该做个垦荒的人。”
“为什么要垦荒呢”
“因为已经开发的资源一定有限,我不喜欢和别人争。”
“可是竞争才有进步。”
“我从来不缺乏竞争对手,那就是我自己。”
“难道是找不到对手”
“那倒不是,只因我不学无术,不知道能和谁比。”
“古今中外,总有一个人可以比比吧”
“有的,是直钩钓鱼的姜太公,我已六十多了,看能不能等到八十一。”
两个人都笑了,丁一说:“文王只有一个。”
卜二说:“姜太公也天下无双。”
两个人点了菜,继续谈天说地。
丁一说:“以你之见,中国未来如何”
卜二说:“剥极而复,否极泰来。”
“何以见得”
“天道公允之极,盛极必衰,衰久必盛。中国在秦汉时期,文治武功堪称第一,直到宋代,除军事较弱外,其余经济、科技、文化均达鼎盛。而西方在教廷与贵族的统治下,正值黑暗时期,完全不能相比。仅以代表科技力量的炼钢而论,宋代已有十五万公吨,而同时期西方全部的总和,才二五万公吨。西方的兴起,不过是风云际会,而中国近三百年来之衰弱,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循环周期而已。”
“听说你有个计划,要让电脑学习人。”
“是的,今天的电脑是供少数专家用的,不可能普及到全人类。由于电脑具有时空处理的优势,对力量与财富的累积成对数增加。长此以往,人类社会必然两极分化,导致不平与不安。所以我在努力,要把电脑高高在上的地位拉下地来,让人人会用,人人有用,人人都买得起。”
“可能吗”
“当然可能,只是不知道文王在哪里”
丁一便说:“我们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在香港有个上市公司,想把文化与科技结合起来。只是我们找了不少专家,一再和他们探讨,他们认为科技就是现代文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与传统的文化结合。”
卜二说:“我不同意,文化是一条生生不息的长河,现代便是过去的延伸,又是未来的传统。问题在于现代的科技从业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未来的远见罢了。”
“可是,怎样才能科技和文化结合为一体呢”
“简单以科技发展工具,以文化为应用内涵。”
“是些什么工具呢”
“资讯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