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4(1 / 2)
怪了,天生对方位地理能够记忆盘算,实在不足称道。龙伯才是天下奇才,到扶桑不足一年,竟能创下如此基业,当真是匪夷所思”他们已经听巫水说了伍封在扶桑的事情,佩服不已。
庆夫人点头道:“封儿夺下大魔城,又再还给东郭子华,这是绝妙之着。我对封儿了解算是深了,此策连我也意想不到大和六百里地的得来,与此事有莫大关系。若是封儿的父亲在世,必定也会惊叹赞赏。”她自小对伍封要求甚严,尤其是到齐国之后,更是严加督束,很少这么当众赞他。今日庆夫人也这么说,可见其他人对此事之欣赏赞叹了。
伍傲带着庄氏十子一起上来,向伍封等人见礼。他们有的是楚月儿的族侄,有的还是侄孙,是以称呼起来便怪了,或叫姑姑、姑丈,或叫姑奶奶、姑爷爷,而白胜又与伍封兄弟相称,梦王姬初见他们,一时还弄得糊涂起来。
巫水五人情若兄弟,久未见面,在一起甚是亲热。此刻也一一上前来向伍封等人施礼不提。
伍封想起一事,将鲍兴和小红叫上来,问道:“你们远来扶桑,孩儿伯乐怎不带来”小红怔了怔,叹道:“伯乐已经送给小宁儿和小英夫妇了。”伍封奇道:“这是何故”鲍兴道:“小宁儿与小英成亲多年,未有子嗣,公输问表少爷为小英诊治,说是很难有孕。小兴儿上次见了小英,心中不忍,一时大方,将伯乐送给他们当儿子,反正我和小红还可再生,他们二人却高兴得很。”
伍封叹道:“你和小宁儿从小到大的兄弟感情,果然与众不同小红愿意么”小红叹了口气,道:“婢子虽然不愿意,但小兴儿也不无道理,是以这事情便只好由得小兴儿这么做了。”伍封点头道:“其实这是件好事。伯乐名义上是小宁儿的儿子,实则还是你们之子。何况小宁儿这儿子得来甚是不易,必定会视若珍宝。”
宴饮之际,伍封笑道:“各位在海上多月,许久未履陆地,远来辛苦,这十日我们便不谈政事,只是在大和境内四处看看,各位看看有何要改进之处。十日之后,我便要起程西去,再回中土。”虽然他回中土之念极为迫切,但也不能如此不近人情,让众人刚来便陪他赶回中土去,何况舟上财物甚多,路程又远,非八九日不能搬卸完毕。
伍封大三艘大舟停靠海边,又有许多人赴往大和城,自然惊动了周围部落。次日鱼、熊、飞鸟各部的尊长都赶了来,拜见“神母”庆夫人以及新来的“神子”和“天孙人”。
本来鲍兴等人还心内暗笑扶桑人的所为,但见她们极为认真,气氛严肃,显是对伍封这“大神”寄望之厚,将部落之安危福祗尽数交在伍封手里。
伍封等人也认真处置各部难解的大小事宜,庆夫人等人虽然听不懂扶桑话,却感受到这种神秘而凝重的气氛,鲍兴等人也肃穆起来,寻思伍封与梦王姬等人,仿佛是带着天意而来,对扶桑日后的开化发展,必将有着极为深远之效用。
伍封还特地告诉鱼婆婆等人,过些天自己要离开些时候,可能有好几个月才回来。忙了整整一日,鱼婆婆等人才赶回部落去。晚间秦失念及东郭子华授艺之德,由伍封陪着,特地到东郭子华的坟上祭典了一番。
次日开始,一连数日,伍封与各位夫人陪着庆夫人等人巡视境内,观看各处农田山地,又看了铜坊陶坊、药田甘竹以及山上的牧地。众人见这大和规模渐成,虽然丁口仍少,不及中土,却颇有繁华之像。听说这大多是梦王姬的政绩,众人对梦王姬都十分佩服。
这日众人到了大和山顶上,看着四周的美景。伍封问庆夫人道:“娘亲,你看这大和之地如何”庆夫人道:“大和之地比莱夷不会差了,大和之人却是纯朴得很,胜过中土人多矣。这或是与大和还未开化有关,千百年后,大和之人是否还会如此便难说。不过如果有人能大兴教化,习以仁德之教,施以德政,或可避免大和变得如中土人般尔虞我诈,自私自利。”
伍封点头道:“我来大和一年,也觉得这里甚好,若非中土有事,真想常居此地。”庆夫人道:“难道你回中土之后,不想再回来么”伍封叹道:“只怕一回中土,我就抽不开身了。”庆夫人沉吟道:“当日我离开齐国东来时,你岳丈公冶先生曾说,有你这良将在外,田氏必有顾忌,若身处齐国,只怕难御田氏层出不穷的阴谋诡计,连国君也因此而被祸。”
伍封心中一惊,知道岳丈言之有理,点头道:“这也说得是。只是中土多事,国与国间日相倾轧,齐国不免卷入其中,我若袖手旁观,怎对得起国君丈人”庆夫人道:“万事有利有弊,事有可为和不可为。与其为一国之君争地,还不如为一国之民争利。你父亲和孙武在吴国算是功绩标柄,以军功而论,孙武还在你父亲之上,再加上孙武弃职隐居,一路散尽家财给吴人,甚得吴人敬重。然而吴人为你父亲立祀,却不为孙武立祀,这是为何全因为你父亲助吴王阖闾治国,施以德政,使吴国由一个东海贫瘠弱国,一跃而成富庶强盛的大国,这才使吴人仰望敬重,由心底里爱戴。你与其学孙武之军功,不如学你父亲的德政,施惠于民。”
伍封不禁沉思起来,梦王姬道:“梦梦也是在想,如果我们能使大和由贫瘠变得富强,衣食丰足,更能传文字、兴教化,这种事情更见功业,胜过开疆辟土。我们王室先祖文王、武王、周公都是一时雄主,文王兴周,使百姓教化,称为圣人。周公制礼,德政施民,亦称圣人。而武王伐纣,兴周室数百年,百姓却未称圣人。可见利民事大,为后世景仰。”
伍封笑道:“这么说我便明白了。”庆夫人道:“这一点玄菟法师和被离先生比你想得透,他们相助朝鲜,也无非是想多行利民之事。我不愿意再回中土,省得再看田恒之类的恶行,徒自烦恼。不过你也不必弃中土不理,你有余皇大舟和海行地图,又怀行天神术,来往中土扶桑之间,途中无非是一两月之事,大可以两头兼顾。这扶桑之政交给梦梦,足可放心。”
梦王姬道:“梦梦毕竟年幼,这扶桑之政事还得以娘亲为主。”庆夫人笑道:“我只想逗弄孙儿孙女,饴养天年。封儿只须将昭穆之庙移来便成了。这次我由莱夷带来的庄氏十子,他们为政多年,政事通达,足以相助,小战更是沉稳仁厚,又知道庶民臣隶之苦,可当大用。”
妙公主道:“若是将冉雍先生等孔门弟子请几个来,只怕更好。你有天子太保之爵授人,冉雍先生可当此职。”伍封摇头道:“冉雍先生自然做得了太保,但他们必不会来扶桑。眼下扶桑所需的是丰足,还说不上推行仁和礼,孔门弟子来了,就像让大象驱赶蚊虫,不免委曲了满腹学问。所以娘亲并没有带他们来。嗯,那太保、少保的玉碟我须带着,日后或能用上。”众人听他说“大象驱赶蚊虫”之说,无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