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6(2 / 2)
能够得到虞允文这位王佐之才的全心全意的投效,这实在是罗腾飞这辈子最大的快事之一。
将主题完成,罗腾飞想了一想,又在最后面加了一句,告诉韩世忠那金国完颜亮文武兼备,是难得的人才,这种人生在宋朝可以大用,生在金国却始终是个祸害,正是劝说韩世忠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一切如东方胜预料的一般,岳飞性情刚直,对大宋忠心不二,只要对大宋有利之事,他必定是首先站出来的一个。赵构还都汴京,这对抗金大业百利而无一还,故而岳飞还在罗腾飞跟东方胜商议的时候,赵构已经收到了岳飞的上疏。
上疏内容正是恳求赵构还都,将当前的形势纤细分析,外加劝说。
这份奏折中也表现出了岳飞直捣黄龙,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对于这份奏折,朝中展开了一系列的争辩。
因为先前一战,主战派的将领大获全胜,朝中那些坚持主战的官员一个个都意气风发,借助此事意图打一个翻身战。
主和派的大臣见此苗头,更加想忧心,怕自己失去了平日的地位,展开了激烈的反击。
对于他们这些文臣来言,这朝堂就是如同战场,不容对方有任何的翻身机会。
但最终因为赵构的偏袒,岳飞的这份奏章不了了知了。
主和派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但很快新的风波又传到了朝堂之上。
罗腾飞、韩世忠联名同时上疏希望赵构还都汴京。
这才是真正的导火索。
面对韩世忠、罗腾飞的联名,赵构也不敢擅自偏袒。
尤其是罗腾飞的奏章更加不能忽视。
赵构并非傻瓜,对于刚刚过去的那一场大战知道的清清楚楚。
这一战韩世忠、岳飞都是配角,真正的主角只有罗腾飞。
是罗腾飞领着神武前军正面抗击金兵,是罗腾飞识破破了敌方的诡计,全歼了入境的蒙古兵,也是罗腾飞攻克了汴京,最后还是罗腾飞击败了完颜兀术的正规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韩世忠、岳飞在这一战中根本没有什么建树,他们能够轻易的攻略诸城,说句难听的也是沾了罗腾飞的光,捡了现成的便宜。
罗腾飞又度立下了这般功劳,赵构在幸喜之余也渐渐感到了一丝威胁,罗腾飞立下的战功是在太多,太大,大的让身为皇帝的赵构也感到了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加不能无视罗腾飞的奏折,以免他们之间的“和谐”出现问题。
看着罗腾飞的奏折,赵构顿感左右为难。
第四部 雄鹰展翅 第五十一章 辩才无阂 还都汴京
第五十一章 辩才无阂 还都汴京
临安皇宫内殿。
赵构拿起了罗腾飞的奏章。拿起来又放了下去,反复几次,眉头都皱成了一团。收复了中原失地,确实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这还都汴京,却搅的他心神难安,愤然想道:“这临安多好,繁花似锦,远离战场。那汴京离前线如此近,万一金兵打过来,将如何是好”
他是打从心底是不想还都的,可当前的局势却逼迫着他不能不做出决定。
大宋朝最能打的三员大将都要求还都,而且用词都比较强硬,有死谏的架势。这已经发展成了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了。若因此时引起了这三员大将的不满,闹了情绪,将无人替他打仗。
虽然赵构喜欢张俊、杨沂中这类识时务的人,但更加清楚的知道在大宋能打能战的还是要数罗腾飞、岳飞、韩世忠三人。
赵构此刻想的不是如何权衡利弊,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在想着如何劝服罗腾飞、韩世忠,让他们收回还都汴京的想法。
也即是说从一开始。赵构就没有打算还都汴京,也不打算这么办。只是因为被罗腾飞、韩世忠、岳飞三员大将逼迫,没能下定决心而已。
实在想不出解决之策,赵构将罗腾飞的奏章放在了一旁,随手在旁边高高堆起的一层尚未批阅的奏章中,拿出一份,批阅了起来。
这是宰相王次翁的奏章,赵构粗略的看了看,不耐烦的将它丢在了一旁,低骂了一句,道:“真是一个不知干实事的混账。”
他又随手看了五份奏章,分别是参知政事孙近,太尉张俊还有大臣罗汝楫、勾龙如渊、杨愿,无一例外都被赵构不耐烦的丢到了一旁。
赵构越看越怒,看到杨愿的奏章时,火气上涌,将奏章撕成数份丢在了地上,怒道:“一个个都只知道空谈,没有一个能为朕排忧解难的。”
那六份奏章出自六个不同人之手,但意思却大体相近。零零碎碎一大推的废话,不外乎说什么,临安宝地,龙兴之处,大宋如今能够富强,只因落座龙脉所在。大宋想要恢复以往强盛,长治久安,绝不可动还都之念。
这些歪理邪说。赵构焉能不知,但他要的是能够说服罗腾飞、韩世忠、岳飞的办法,而不是这一些人人都知道说的废话。
“可恶在朕的身旁竟然没有一个真心为朕分忧之人,这一个个的,都是废物”
赵构沉默许久,最终又拿起一封奏章看了下去,粗略一看,冷冷一笑,道:“都是一个德性”这封到不是反对还都的,而是劝说他还都。用词真切,说了许许多多,不符合实际的空话。不用说,赵构也知道,这一封奏章定是出至于主战派的人之手。
赵构正欲将奏章丢在一旁,但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他发现落款竟然是枢密使王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