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乱世英雄 > 分节阅读 306

分节阅读 30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个时候,美军采用军官与士官两套晋升体制的优势显现了出来。

在指挥作战中,军官是主体,但是在战斗中,士官更加重要。别的不说,在美军中,军士拥有很高的地位,一级军士长相当于美军的四星上将,见到将军的时候都不用敬礼。在基层部队中,军士与军士长更是士兵的领头人物,很多军官解决不了的问题,交到军士手里都不是问题。

从增强基层部队的战斗力来看,军士的作用明显超过了军官。

忙完这些事情,已经是八月七日了。

此时,中国军队在南方战场上的反击行动已经打了十多天。虽然在芜湖方向上,华中军取得了重大突破,迫使美台联军全面退守芜湖,只能依靠有限的空中补给继续坚持下去,而在铜陵的美台军队已经放弃了死守的打算,在八月四日就展开突围,并且在八月六日全部到达宣城。

只不过,在南京方向上,东南军的进展仍然不太理想。

虽然在溧水县,经过十多天的苦战,东南军成功击溃了十多个台军步兵旅,并且迫使协助防御的美军第一骑兵师与第二装甲师将防线收缩了近五十公里,但是在攻打石臼湖南面漆桥的战斗中,东南军遭到严重挫折,三次大规模进攻全部被美军的反击打了回来,还损失了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兵力。

也就是在这里,东南军后继乏力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不管陈必时是否承认,在攻打漆桥失利之后,东南军已经难以继续挺进,甚至难以在美军装甲部队强有力的反击下守住已有的战果。

万幸的是,陈必时不是罗耀武。

虽然在当时看来,如果东南军能够打下漆桥,南京南面的局势将出现重大改观,即便不得不由攻转守,接下来的防御作战也将好打得多,但是陈必时非常清楚,如果投入重兵仍然没有能够打下漆桥,或者在打下漆桥后守不住,那么后方的防御部署将漏洞百出,让美台联军获得进军南京的机会。

当然,陈必时也知道,美军正在为全面反击做准备。

受此影响,在八月六日,陈必时就让前线部队降低了进攻强度,将三个主力集团军撤了下来,用于加强南京防线。

必须承认,陈必时对战局的判断非常准确。

再说了,东南军在南京方向上发起猛攻,主要目的不是围歼南京南面的美台联军,而是为北方战场上的东北军争取时间。战略反击打了一个多月,现在已经是八月上旬了,眼看就要到八月中旬,东北军获得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京津地区的防御部署得到巩固,所以东南军已经实现了战略反击的主要目的。

在无法继续扩大战果的情况下,自然得考虑守住胜利果实,至少不能让敌人反败为胜。

这一调整,让陈必时抢在美军发起反击之前,完成了防御部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东南军在南京的防线有多么坚固。

事实上,战略反击消耗了东南军原本就很少的主战装备,使得东南军的战斗力进一步下滑,加上大批经验丰富的官兵在战斗中伤亡,东南军的战斗力明显下降了很多,而没有天险可守的南京防线也就变得更加脆弱了。

正是如此,加布里埃尔才会一再敦促帕特里奇在南方战场上采取行动。

可以说,现在正是美台联军攻打南京的最佳时机。

八月八日,第一批两个新增主力师到达前线。

两日之内,另外四个新增主力师先后到达前线。

八月九日夜间,美军对南京展开了全面轰炸,开始进攻前的火力准备。

数个小时之后,在美军的轰炸与炮击达到巅峰的时候,帕特里奇向前线部队下达了进攻命令,攻打南京的作战行动正式展开。

此时,陈必时抽调下去的三个主力集团军刚刚进入防御阵地。

从时间上看,如果陈必时晚半天做出由攻转守的决定,三个主力集团军肯定无法赶在美台联军发起进攻之前进入防御阵地,更不可能做好防御准备。

问题是,即便如此,南京方向上的防御部署仍然不够理想。

要知道,此时集中在南京地区的美军主力师多达八个,而在此之前,只有第一骑兵师与第二装甲师。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反击之前,陈必时手里拥有五个主力集团军,等到美台联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只剩下了三个主力集团军,而且这三个主力集团军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与损失。

此消彼涨之下,东南军在南京的防御作战打得非常艰难。

八月十日下午,美军的装甲部队就攻入了溧水县城,与守在这里的上万名东南军将士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仅仅数个小时后,美台联军就在南京东面的镇江取得重大突破,撕开了东南军的防线。

当天晚上,困守芜湖的美台联军发起全面反击,好几次都差点撕开华中军的包围圈,迫使王虞珉不得不从宣城方向上抽调兵力,加强对芜湖的包围力度,避免美台联军从芜湖进军马鞍山。

虽然在防御部署上,马鞍山属于东南军,也一直由陈必时负责,但是南京两面受敌,陈必时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到第三个方向,东南军在马鞍山的防御部署也不够牢固,王虞珉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阻击美台联军的重任。

由此可见,在投入重兵之后,美台联军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扭转了战场局面。

打到十一日上午,因为通过溧水县的道路已经被美台联军切断,所以在石臼湖南面作战的东南军不得不绕道安徽。虽然这边的地面交通还没有被切断,但是主要公路得经过由美台联军控制的宣城,部队只能走县道与乡道,不得不抛弃大批重装备。

陈必时也在这一天做出了收缩防线的决定,让东南军从溧水县撤了下来。

在兵力不足,且防御部署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只有收缩防线,缩小防区,增强兵力密度才能挡住美台联军。

问题是,这么做,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