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公元1042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了一个疯子和一头猪睡在一起,好像亲兄弟一般。

詹抃得救了,尽管做了件很丢脸的事,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心中,就算是愈合了,也会永远留下阴影,可是他还活着,这才是一切。

第224章 包拯登场

寒冬将至,西夏休兵,汴梁地震,大辽蛰伏。

仁宗隐居在宫内一连几日没有露面,朝中大事小事全都交由吕夷简一人处理,早有大臣起了反感,抱怨吕相爷太霸道专权,趁着京师灾难私自提拔官员。

这一次进宫面圣的不是旁人正是谏院欧阳修,平常就好直言,做惯了言官,脾性依然如故,若是遇到什么不利于国的事,不管是什么人,他都敢弹劾。

一阵北风刮过,天章阁的东墙倒了。

轰的一声闷响,砖石落地,千斤的重量猛地砸向地面,大地颤抖涟漪荡开,无形的气浪四散开来,将砖缝中的沙粒抛起,轻松的就像扔一粒豆子。

“地震了,快跑啊,大人”

守门的内侍慌张地闯进暖阁,拉起里边的大人便往外跑,那人一身绯衣,头戴四梁冠,金涂银带,薄底黑靴上一尘不染,慌忙中手里还攥着一本书,屋顶灰尘簌簌落下,洒了一脸一身,眼睛里火辣辣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来到屋外时,已经成了大花脸。

“大人,地震好像停了”内侍惊魂未定地望着身后的藏书阁,看到东墙倒了一片,砸烂了一座凉亭,连亭子附近的石狮也未能幸免,成了无头狮子。

“咳怎么遇到这事了,真是晦气”这位大人一边吐着满嘴的灰尘,一边抹着眼泪,眼前模模糊糊的,连路都看不清了,想伸手去扶住内侍的肩膀,哪知确是一只有力的大手。

“请随我来”

“慢点啊,慢点,本官眼前一片模糊”

“是,是”

内侍大气都不敢出地随在后边,心说包大人这回肯定要挨本子了,居然敢去拉陛下的手,我这个当奴才的都不敢,最多只是搀扶陛下的胳膊肘而已。

天章阁始建于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仁宗陛下即位时,早已修成,这里收藏着前朝真宗的墨宝、亲笔题词、皇家御书,还有本朝先帝的画像。

这位包大人就是新近才调回京师的端州知州包拯,包希仁。

出任端州知州期间颇得当地百姓的好评,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整顿当地吏治,平易了不法商人恶意哄抬当地特产端砚的价钱,使百姓减轻了赋税,同时在教化当地蛮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加之为官清廉,在当地士林中的口碑甚好,人气声望直追京中红人富弼富大人。

经过朝中审官院考核通过,包拯的声望已足够担任京官,于是,吏部下了调令将包拯迁回京中任职,吕夷简大笔一挥给了包拯一个吏部郎中的小官没什么实权,后来仁宗知道了此事在给吏部的批文中加了几个字:吏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事

这一下可不得了了,权知开封府事可是实际的差事,按理来说包拯的资格还不够担任开封府知事,吕夷简就曾上书反驳过,可是谏院的欧阳修还有御史台一伙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言官门偏偏出言支持陛下的任命,说是包拯此人可重用,端州政绩就可以见一斑。

吕夷简知道,欧阳修这人分明是跟自己作对,还有御史台中几个不怕死的老家伙居然撺掇着一起反对他,实在是可气、可恨。

既然,这么多御史出言支持包拯,仁宗也没动摇的意思,吕夷简借机下了个台阶,说陛下慧眼识人,包拯应该担得起开封府的重任,老臣只是一时担心,看来是多虑了,请陛下明察。

仁宗对吕夷简的大度很满意,觉得谏官们私底下对老相爷的诋毁是多心了,老相爷也是一心为朝廷办事,不应该这样怀疑他。

于是,更加放心让吕夷简去处理政事。

几日前,包拯回京了,吕夷简忙于汴梁的重建一事,没空去搭理那些言官,每天批阅公文,下达政令就够操劳了,哪还有空去计较那些风言风语,不过京东路转运按察使沈邈回京时带来的消息,让他震惊了。

不得不,马上停下手头上的事,临时交给参政文彦博。

在政事堂中见了一个人,这人叫詹抃,乃是广济军定陶县知县,据詹抃讲,他奉朝廷之命带着广济军进入济州地界,经过一番查探后发现巨野城被叛贼占领了,他率部奋勇攻城,哪知,贼势浩大,居然出一骑兵从背后袭来,广济军腹背受敌,全军覆没,他,詹抃,若不是想把这个消息传出来早就想以身殉国了,他是杀破了重重敌阵才走脱的,战马都伤重而亡了,他是靠着双脚走到京师的。

这一点,京东路转运按察使沈邈的家人还有随行的军兵可以作证。

吕夷简乍听到这个消息时,眉头一皱,随即想起一事,于是赶紧问詹抃,“你可知占据巨野的贼人打得是何旗号啊”

“相爷,他们打的我军的旗号,若非如此,广济军也不会被贼人偷袭得手啊,等到了近前才发现是贼人扮的”说到这,詹抃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哭成了泪人,好像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他还发誓说,如果陛下追究愿以死明志,绝不会辱没了广济军的声誉。

吕夷简本就是怀旧的人,更何况据吏部官员名册记载,詹抃确实广济军的监军,虽然一直没有什么政绩,也没什么过错,这几年来广济军挺安稳的,

还有一点,詹抃是莱州海沧镇人士,自己的本家也是莱州的,就凭这一点吕夷简就会另眼相看,经过几次出言试探后,吕夷简发现詹抃这个人可堪重用,至少很听话,不会像那些言官总是找他麻烦。

于是,才有了收为己用之心,没过分斥责他,只是告诫他此事千万不能声张,如若说漏了嘴军法从事,对付济州乱贼,两府自有办法,他先下去候命吧。

詹抃走后,吕夷简命人去请枢密院的人,杜衍此时不在府衙,正带着几个推官在外巡视城防,毕竟汴梁四城损毁严重,他身为军队的首脑人物理应出来安抚一番,激励守城的禁军沿守各处,就算是城墙没了,也得把牢关口,除非有特别的规定,否则四城还是准时关闭开启。

第225章 大话龙亭阁

大内龙亭,仁宗最喜欢去的地方,据说这里新建了一个映画阁,仁宗陛下每晚都会来到这里观看映画,直至深夜才回宫歇息,宫外的御史谏官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内侍也没人敢透露,直到包拯的出现这里才被外界知晓。

这一天正午,

御医用清水冲去了包拯眼内的尘垢,接着又上了些眼药膏,吩咐包拯静坐上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烧完后,包拯火辣辣的双眼才恢复了知觉,轻轻眨了眨后,一道光明重回眼内。

“多谢,御医妙手回春”包拯开口道谢。

“不用谢,要谢的话,包大人还是谢陛下吧”御医还礼一揖,面朝着仁宗。

包拯忽然感到背后有双灼热的眼睛盯着他,忙起身望去,只见仁宗陛下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对面,正笑呵呵瞧着他,好像在说包爱卿没事了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