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忠王远征史 > 分节阅读 180

分节阅读 18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再好不过。”左宗棠道,“左三虽未经大人开蒙教诲,却早在心里尊大人为楷模师长晚生家资了了,奉召赶路匆忙,急切间也没准备什么礼物奉赠。左三此来只带了一件拙文,望大人当面指教”

“噢拿你自家写的文章做礼物送给老夫这倒是很稀罕。”林则徐颇感惊奇,“季高学识渊博,才思过人,想必这篇文章定是得意手笔喽”

“不,晚生三试落榜,徒有虚名而已。”左宗棠摇头苦笑道,“这篇拙文是晚生京试落第时所作,曾被京城里的考官学子们讥嘲为妄言诳语之作”

林则徐愈发感到这位落魄的晚辈有趣:“这可奇哉怪也,你左季高被批得一无是处的文稿,为何做为礼物送给老夫呢难道你左先生家里穷得只剩这几页旧作了吗”

第二章北京烤鸭14

“大人莫要误会,大人曾主政大西北军务,晚生当年这篇策论置省,恰恰是呼吁朝廷重视加强对西北统治管理,扎紧篱笆避免亡羊啊”左宗棠叩首道。

“哦置省你一介书生竟敢斗胆评议军国大事,主张于西北设置特别行省吗”林则徐大为惊讶之余,终忍不住欣喜激赏,“难怪传言你左季高狂放不羁,襟怀远志”

林则徐打开那卷被当做礼物的应试卷子,一目十行飞快地通读了一遍,虽部分观点稍显偏颇,然壮怀激烈目光远大,实不乏真知灼见,其中所显露的文韬武略,宛若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在崇尚空谈的官八股氛围下,如一股清新爽利的春风直透人心田林则徐边读文章边连连颌首称许,由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这左宗棠报效家国的万丈雄心。

“好哇,好哇”放下卷子的林则徐不由得激动起来,满船舱来回踱步说,“老夫在西北为官经年,几乎跑遍了天山南北的新疆大地,才发现了朝廷边疆防卫上这个极大的漏洞。想不到你左季高足不出户,身处湖南偏域却能洞察西疆的隐患老夫从此有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知音左季高。就让我们老少二人做好篾匠,为华夏疆域扎牢藩篱吧”

左宗棠忐忑道:“左三一时激愤妄想,不知地厚天高,尚请大人原宥。”

林则徐嘉勉说:“胸怀天下而不嗜浮夸,才情卓越而出言审慎,谁说季高为人狷狂以老夫所见,那些贬损你的无知之辈皆有眼无珠哇来,季高,难得这个机会,且把你的看法细细跟我道来。”

左宗棠整理了一下自己思路答道:“老大人明鉴:前明中叶倭人为患,万里海疆不堪其扰。自本朝嘉靖以来,奉行闭海锁国策略日甚一日,海防优于陆防的论调甚嚣尘上,加之西夷坚船利炮迫我开放海禁,故朝廷的忧思都停在东南沿海上面。殊不知我泱泱华夏幅员广阔,沿海各港口失利,还有广袤的内地作为支撑,西夷迢迢数万里劳师远征势不可久,海防不过是疥癣之疾。若论真正外夷来犯的心腹大患,我以为不在于东南而在回蒙藏内陆”

“是吗老夫愿闻季高详诉”林则徐听得专心致志,不觉移近身体,跟左宗棠比肩而坐。

“东南沿海土地富庶人口众多,兵员供给可就地取材,真有外敌来袭可层层阻截,迟滞夷人的行动,朝廷便好举全国之力调兵遣将,从容布置防御。西北则不然反观西北地广人稀,个别少数民族首领与圣朝离心离德;英夷由印度觊觎,俄罗斯和中亚诸国对新疆、蒙古垂涎已久,一旦战事突发,西北军力空虚,朝廷因长期麻痹武备荒废,到时候拿什么御敌国门我大清疆土,京畿为心脏,中原江南为脸面,而莽莽西北为胸腹,回蒙地区譬如羽翼;倘若羽翼被剪除,则华夏之邦再无冲天高飞之日以新疆而言,遥远边陲着实让人有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之感,假如沙俄趁虚而入,大清丧失回疆屏障,便只剩阳关和玉门天险可以据守,届时军需粮秣供应绵延几千里,耗费国力实不堪重负况回蒙一失,内陆腹地门户大开,外夷进可长驱直入,退可凭借隔壁大漠娓蛇周旋,果真若此,我大清岌岌可危,中华数千载文明之邦将面临丧国灭种的祸难啊”

左宗棠这番话要是别的朝廷官员听到,必定认为是危言耸听的奇谈怪论。但林则徐曾于西北为官,对新疆的现状及形势可谓了若指掌,自然感到左季高之言有切中要害的感觉。“季高所言,真是句句深入老夫肺腑现如今西夷步步进逼海疆,两广和西南地区政局动荡,偏我大清灾情肆虐国力日衰,皇上和朝廷就更加无暇西固啦。可万一西北回疆告急,千山万水相救不及,到时悔之晚矣老夫本以为阖国上下唯老夫一人杞人忧天,不料今日季高也存此忧患,将来平定西北力挽狂澜的重任,只怕大半会着落到你左季高的肩上哈哈,吾皇幸何如之,大清幸何如之,泱泱厦华百姓幸何如之“

林则徐讲着讲着,联想起自身为国操劳奔波近半世纪的心酸,不知不觉动了感情,脸上老泪纵横道:”季高,老夫今年六十有三,已垂垂老矣,只愿有生之年替你们年富力强的人搭桥铺路。希望你不负一个老者所托,赴国难救危局,帮扶我圣朝万里大好河山,老夫林则徐为了江山社稷,代天下黎民百姓冲你叩谢啦”

林则徐说完拖着病怏怏的身子,便朝左宗棠跪拜下去

左宗棠被林则徐出人意料的举动吓了一大跳,忙也跪地还礼说:“老大人折杀左三了林大人享誉四海国人无不景仰,乃我大清国之栋梁柱石,而左季高不过是大考落榜的草民布衣,如何当得起大人行此大礼再说朝廷满汉之隙经久不去,把持朝政那些王宫亲贵嫉贤妒能,西北有事怎会听凭左三居间谋划”

“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林则徐被左宗棠跟家人搀扶起来,仿佛解决了积压心头的一个大难题,心情变得格外愉悦爽朗,“望季高循序渐进,力争早日出仕,免得朝廷需要你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老夫也会上疏万岁,为我大清推举大才”

左宗棠听后至为惶恐,俯首拜伏半晌不肯起身

第二章北京烤鸭15

当晚左宗棠即在画舫上休息了一夜。他和林则徐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一夜连手骈足闲话,聊得是山南地北海阔天空。林则徐追问左宗棠为何对西方夷国国情这么熟悉,左宗棠便提到魏源所著海国图志,以及自己颇花了些功夫研读的四洲志。林则徐大喜过望,做为晚清时期主动开始了解西方列强的要员第一人,林则徐也对海国图志钟爱有加,并对左宗棠这种敢为人先、知己知彼的做法高度赞赏

第二天拂晓船抵天下读书人神往的岳麓书院,用罢早膳林则徐邀左宗棠陪他前去参观。山路曲折,古木参天,有层薄霜铺排在石阶表面。冬季里万物凋零,青砖瓦舍的学府看起来过于肃杀庄重。

林大人问:“令亲翁陶澍公系老夫挚友,好像他也在这间书院求过学吧”

“岳麓书院乃天下名院,学生中能人辈出名士云集,像曾国藩、郭嵩焘均曾于此就读,当年家父也受教该院”左宗棠如数家珍地介绍,神色中不无得色。

林则徐又问:“你自己呢,为什么绝口不提左季高老夫眼拙,亦非相士,可老夫敢于断言它日这岳麓书院定以左宗棠为荣,将学府精神发扬光大”

左宗棠谦逊道:“林公谬赞,左三羞愧无地。这间书院当年曾得一代名相、理学泰山北斗朱熹驻停授业,宗棠何敢与圣人并驾齐驱”

“朱熹公吗”林则徐面透意味深长的浅笑,“程朱理学刻板教条,朱夫子唯好空谈而已,若论知行合一,老夫更推崇王阳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