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8(2 / 2)
当时左宗棠便打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主意,半个月之后,他就在自家后园演绎了那场让人瞠目的晚清版的“焚书坑儒”
第十九章皇家3
封推期间连续解禁,敬请收藏
自打寒雨瑟瑟的那一天起,左宗棠就变得茶饭不思魂不守舍,整日里蹲在村口通往省城长沙方向,等待着小路上传来最终证实他预感的噩耗。
无论妻子周怡端怎样劝说他都不听,就那么固执地守候在冬季的寒风里,默声不响愁眉苦脸,有时眼泪噙在疲倦的眼窝中颤颤欲坠;遣儿子仆人给他送去的饭菜,凉了热,热了再凉,直到夜深了端回家经常是原封不动
他已感受不到生理上的饥饿,他正用灵魂在另一个冥冥幽境里同内心的偶像林则徐聚餐
左宗棠的前半生非常坎坷与传奇。比如说按大清的“高考”规矩,学生不首先考中秀才,是不允许参加举人考试的。可左宗棠却十分大胆地作弊,居然直接就考中了举人。
原因嘛说起来也简单这个中了举“左宗棠”其实是个西贝货,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假左宗棠
他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左家塅,原名并不叫“宗堂”而叫“宗樾”。家乡的界头铺一带,湘阴河蜿蜒流淌,恰似巧手秀女细密的针线缝合了东西两岸。东岸的左宗樾那年刚好二十岁,天资聪颖文名远播,十四岁去县城大成殿参加童子试考取第一,次年前往岳州晋级府试才惊四座,若非照顾一名年迈的老监生而屈让出头名,左宗樾便连拿了两个第一
当时阅卷的岳州知府张锡谦曾抖着他的卷子赞曰:“好一位唯楚有才的大家风范一支妙笔少年老成,见地精到文采飞扬,将来在科场上当可无往不利”
然而张锡谦的这番预见猜错了恰恰与他所说的相反,这位他看好的“左宗樾”从此开始了曲折得令人不可思议的科举经历。
时间转眼过了几年,省城即将又一届的开科“”。左宗樾的哥哥左宗植打点行装要去长沙赶考,惹得已连下两城的左宗樾心中瘙痒,嚷嚷着也想跟随兄长去参加考试。哥哥宗植大为惊讶道:“你还没考取秀才,拿到考举人必需具备的监照,哪有资格参加举人大考呢”
宗植所说的“监照”也就是“秀才证书”,大清开科取仕的通行证。左宗樾尚未经历过监生考试,亦即还没获得“秀才”头衔,那张大清文凭又非茅厕里的草纸,那能说想要就唾手可得呢
但左宗樾人极聪明,很快便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变通之计冒名顶替,李代桃僵
他们左家大屋地处湘阴河东岸,对岸的河西有位古稀之年的本家长辈,大名叫做“左宗棠”。这位左宗棠老先生曾考中过秀才,当然也就拥有一张左宗樾急需的“监照”。老人家在八股世界里拼搏一辈子也没中过举,这时节已经风烛残年再也考不动了,所以他那张“准考证”正好能够被左宗樾所冒用。
左宗樾此计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倘若他考试时假身份被戳穿,或者有人投诉举报,则非但左宗樾要背负破坏清朝高考制度的罪名,那位提供监照的本家长辈也会受到株连
开始老人家好说歹说就是不肯协助犯罪,可招架不住左宗樾糨糊般贴身紧逼,最后胆战心惊地把那张作案用纸给了同宗晚辈
这样一来湘阴河东的青年左宗樾,顶替了河西老者左宗棠去省城参加大考。老先生想象不到的是这次有预谋的阴差阳错,却让他籍籍无名的一个小人物的名字,从此成就了一代名臣光照千古的赫赫威名
第十九章皇家4
今天是李秀成英勇就义的忌日,在此谨向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叛徒”致敬,并感谢红龙兄的提醒
连左宗棠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他会对文忠公林则徐大人产生这般深厚的感情。
他认识林则徐缘于几段文字。非常巧合的是,他同另一位大恩公陶澍大人相识相交,也缘于他才华横溢的文字
左宗棠晚年主理福建军政要务,开始兴办福建船政,在马尾开设造船局和水军学堂,最早掀起中国的洋务运动时,曾推心置腹地对林则徐的女婿、最后也官至巡抚总督的同僚沈葆桢说:“我与尊泰山的关系就像千里马之于伯乐,若非鸦片战争时期我贸然投书声援令岳,便不会首先在见解文辞上被林大人赏识,自然也就不会有其后大人对我破格礼待的奇遇。令岳驾鹤西去,而我当时已赋闲归隐务农,料定此生再无机会一展抱负了伯乐既死,千里马安在岂知世事如戏,总归要在你彻底绝望之际峰回路转想当年我与故家爷陶澍大人的巧遇,大体也是这般情形。”
左宗棠所说的巧遇,间接牵扯到大清皇宫里一桩鲜为人知的秘闻
陶澍,湖南省安化县小淹村人氏,生于史称“康乾盛世”时期的乾隆四十三年,自幼家道贫寒而聪慧过人。故里相传陶澍十岁那年,村里有一家榨油坊新开张,重金邀请几位饱读诗书的秀才题写对联,结果都驴唇不对马嘴地难让主人满意。小小年纪的陶澍自告奋勇挥毫而就,一幅名联震惊了全场:
炸响如雷,惊动漫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唯楚有才,湖南籍胸怀锦绣的才子多得如过江之鲤
到了大清嘉庆七年,陶澍凭着幼年既已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