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忠王远征史 > 分节阅读 8

分节阅读 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天呐,那是枪阵

由无数杆长枪汇成的枪林

韩喜子觉得自己胸腔狂跳不止,一颗心扑棱棱提到了嗓子眼处。

他顺着夕阳的余辉望去,细密的枪阵中裹挟着数根大大的旌旗,旗的下方一匹匹彪悍的战马排着齐整的方队,一只只耀眼发光的盔甲汇作无边无际的洪水,浩浩荡荡从山里边倾泻而出

“官军来了官军来了”

韩喜子呼喊声已经走了调门,边喊边抄起鼓锤拼命擂响哨楼上那面硕大的铜鼓,咣咣咣的刺耳响声顷刻间传遍前后水寨

根据后来的地方县志所载,这年六月上旬,广西陆川、桂平、藤县三个县共出动马步军兵4500人,会同广西巡抚衙门急调轻骑兵纵队5000人,重甲野战步兵一个纵队6500人,外加一支400多人的洋枪队,六门产自番地荷兰的红衣火炮,向盘踞在浔江野狼滩下马湾苏三娘所部艇军800余人大举进犯。

而事后的最终结果表明:这场即将拉开序幕,后来被全球各国高等陆军军事院校录入战术读本、奉为经典范例的“下马湾之战”,是李秀成一举奠定自己在世界近现代军事历史上崇高地位的神来之笔和开山之作

刀枪林立,人马如潮。

近两万官军簇拥着大清龙旗自清凉峰下的山口鱼贯而出,在水寨前仅有的那片较为平坦的坡地上集结。

当先一个庞大的步兵方阵居中,士卒一律身披金属头盔和厚牛皮铠甲,铜心护镜,长柄钢枪锐利闪亮,6500人按六个小型方阵列成两排,前排士兵坚盾护体,若一面厚实的城墙,区间有500名机弩兵贯穿左右,随时随刻都能发出密如飞蝗的致命弩箭。

重甲步兵两翼游弋着各一支轻骑兵部队,呈长蛇状列队,人人硬弓在手,悬壶羽箭触手可及,闪着锋利寒光的马刀已离鞘在握。

中军大旄下,400个洋枪手分列两旁,中间六门大口径火炮高昂着黑洞洞的炮口,仿佛食人巨兽张开了血盆大口,随时准备吞噬性命

在其后,数千名由各县兵丁中佼佼者组成的精锐纵队齐声呐喊,气势使人为之震骇

等下马湾水寨第一当家人苏三娘闻讯登上哨楼探视敌情时,声势浩荡的官军主力已经在寨前空地摆好了攻击队形

这位苏三娘绝对算是浔江两岸一个传奇人物。她四岁开始习武,家传剑法独步两广,十五岁那年已经名震天下曾经一个人北上泰山,剑挑齐鲁地方上横行无忌的江洋大盗“岱岳霸王刀”沈大阔;又曾游历四川峨嵋,力挫峨嵋派十余名剑术高手。十七岁那年,苏三娘家被乡里富豪陷害,全家老少十数人被府下入大狱,仅苏三娘和老父二人幸免,遂在浔江之上举旗造反,不足数月已聚集上百号人马。

老父病亡后,十八岁的苏三娘独撑大局,亲率部众奔袭城,铢杀县令县丞,开仓放赈,一时震动朝野,被大清王朝谕旨限期督剿,屡次三番粉碎官军围攻,在浔江下马湾扎下根基,活跃于广西境内甚至广东西江中游地区。这苏三娘的鼎鼎威名一时无两。

苏三娘貌美如仙,,行事果决干练,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武功高超,一柄清锋剑和一袋百发百中的飞刀鲜有对手,江湖绿林提起“玉面修罗”苏三娘,端的是名传遐迩

苏三娘向寨外只瞥了一眼,就不由得大大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过万人的大阵势,事先没有一点进兵的征兆,连她派到各县的细作也无半点消息传回,官家的保密事宜做得相当不错。

而且清狗们一反常态地敢于在黄昏列阵,摆明了是要连夜发起进攻,可见官军此番一定是有侍无恐志在必得

苏三娘十几岁即于江湖上崭露头角,十七八岁随亡父高举义旗,和官军周旋了这么多年,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恶战不知道有多少

她对朝廷那帮武将们的做派太了解了相互推委,瞻前顾后,畏敌如虎

这回如果不是京城坐龙庭的皇帝老儿亲自发话,两广地方根本不可能掀起如此大阵势的惊涛骇浪

看起来自己带领的几百号艇军兄弟难撑过今晚了

苏三娘暗想。

似乎要印证她的判断,清狗们集结完毕不作任何休息调整,便直接向寨中发起第一波攻击

寨前列队的官军阵势突变,步兵方阵向两侧分开,400名洋枪兵在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重甲盾牌兵的掩护下,快速前移进入攻击出发位置。

“轰轰”随着几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苏三娘脚下的水寨外墙被炮弹炸得砖石崩溅。远处敌营后方那几们红衣巨炮炮口冒起阵阵白色的烟汽。

进入洋枪射程的400名枪手,分高中低三排各自就位,瞄准寨墙每个防守要点预备进行火力压制。

负责指挥的偏将高擎令旗,长长的呼号声如一条刻毒套索在半空飘荡:

“全体瞄准预备放”

枪声大作,弹飞如雨,打得寨墙上石屑纷蹦,象老天突然下起了猛烈的白毛烟雨

苏三娘握在腰间宝剑剑柄上的手指不自觉加力,平静地身边的属下道:

“吩咐下去,清狗要开始进攻了,叫弟兄们准备迎战”

第五章浔江战云2

苏三娘与浔江上的另一水军头领罗大刚并称“浔江双侠”,两人所率领的几千号弟兄外界合称“艇军”,专门同朝廷作对,相互关照呼应,而且这一男一女两位头领据说也彼此呼应,只是尚未论及婚嫁。

如今下马湾有难,苏三娘自然而然想到了赳赳武夫罗大纲。

可今日官军来势汹汹,自己水寨里眼下仅有不足800人,其中还包括百十名妇孺,而外面的官军看阵势差不多接近两万人,平均每个艇军弟兄要对付30人

下马湾的险要之处在于江深流急三面环水,至于寨墙却并非坚不可催,加之这回官军携带洋枪重炮,明显是有备而来,自己能够抵挡朝廷重兵的雷霆一击吗

如果今夜里破寨,那罗大纲纵然有心救援,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罗大纲那边顶天算来也不过两千人马,浔江两寨兵合一处,同骑军重甲的朝廷兵马相比,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前路茫茫,未来凶多吉少,让苏三娘颇有无计可施无奈感。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苏三娘左右彷徨的时候,官军已经展开一波凶猛的攻击

炮声隆隆,炮弹爆炸的冲击力掀起滚滚气浪,硝烟伴着被炸飞的碎片如雨落下,骇人心魄。洋枪密集的弹雨疾飞而至,不时有寨内的兄弟中弹倒地,胸膛脑壳被兹兹作响的子弹撕裂

苏三娘见属下被枪炮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忙命令寨中高坡上的炮台开炮还击。

水寨内有两门土炮,射程既近,炮膛里填充的铁沙钢钉等物杀伤力也有限,射出去之后官军置于前排的重甲盾牌兵尽可以手上的坚盾隔挡。

由于土炮发射间隔时间过长,刚打出一响即招来对方红衣大炮的报复性还击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弹片横飞,两门土炮双双哑火,退出了交战序列。

耳听得呐喊声起,官军方阵两翼的轻骑兵催动战马象潮水一般涌来

马蹄得得翻飞,马上弯刀摇动,寒光闪烁,马队激起的尘埃腾龙怒卷,滚滚扬扬拖出一片迷蒙的尘烟。

这太反常了稍有点军事头脑的人都清楚:轻骑兵的优势在于突击速度,攻城拔寨以重装步兵为佳,再辅之以火炮羽箭等远距离打击武器。

而用轻装骑兵攻城,就好象用精美的瓷器砸向敌人的脑袋,能否伤敌先不说,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