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8(2 / 2)
双儿低着头冲我笑了笑:“我在少爷写东西的时候眯了一会儿,不累。”
“瞎说”我摇摇头道:“走,吃饭,吃完去睡觉”
“少爷”双儿红着脸跺脚道:“才早上”
“瞎想什么呢”我捉狭的笑道:“我睡我的,你睡你的谁还能说出个错处来”
洗洗涮涮,吃过早饭,给双儿赶回去睡觉,然后一头钻了屋子里睡的昏天黑地。中饭都没吃,到晚上还懒洋洋的不想起来,最后被尉迟红一把给提溜起来的。
“该睡觉的时候在书房里发疯,不该睡觉的时候睡的叫都叫不醒。你这功夫倒是练的深。”饭桌上,尉迟红白我一眼,没好气儿的说道。
“红妹妹说的是,夫君还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才行。”李雪雁也点点头道。
“没有,我昨天想事儿想的入神,等回神儿的时候天就亮了。”我笑笑道:“下次保证不这样”
“哼”尉迟红一脸不相信的样子:“你呀,就属于你自己说的,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尴尬的挠头笑笑。
“夫君这次有想到什么了”李雪雁笑着摇摇头问道。
这个可有说头了,来劲,让玲儿到书房给我写的道藏大纲拿来,然后显摆的给俩夫人一通乱掰,唬的俩人一愣一愣的。
“编纂道藏”李雪雁一脸吃惊的看看我道:“夫君啥时候想到的”
“呃,其实在跟玄奘和尚经辩的时候想到的。”我愣了愣说道:“怎么,你们觉得不妥”
李雪雁跟尉迟红摇摇头,叹道:“如今敢说这话,能干了这事儿的,大概也只有夫君你了。”
哈这是怎么说的
“夫君不会真的打算去当道士吧”尉迟红突然问道。
“没有啊”我赶紧摇头:“没那打算。”
“那你干嘛要编道藏”尉迟红不解的问道。
“我是看不惯佛教的咄咄逼人之态”想半天,总算给说辞理顺了,这事儿还真的大义凌然的来,否则难不成还能真的说自己想趴下躲事儿义正言辞道:“佛教乃外来户,道家乃我中土精华,可是就是因为道家博大精深,入门难,修行难。所以才难以形成规模。若长此以往,别说给道家发扬光大,只要不绝了道统那就偷笑了。我怎么说也算在道家里挂了名号,自然就得为道家尽把力,我还就不信了,我道家会输给佛教”
李雪雁和尉迟红相顾一望后,李雪雁叹了一口气道:“夫君可知,这道藏可不是一年半载能编完的”
当然知道,还就是冲了这个原因,我才上杆子去编的。但尉迟红和李雪雁的担忧我也清楚,所以我点点头道:“两位夫人放心,我此次编纂道藏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打算海纳百川,所以不会傻乎乎的不顾你们和孩子而去闭什么关。我保证,早上去老君观,晚上回家。绝对不耽误事儿。”
听了这话,李雪雁和尉迟红才松了一口气,点头笑道:“如此甚好”
第二天一早,换了李大帝赐的道袍,带着尉迟刚就奔了老君观。
跟袁天罡俩笑着打了招呼,然后也不客气,直接给拉他和李淳风一起编纂道藏的想法说了。
袁天罡也听愣住了,编纂道藏这事儿从古以来就真还没人干过啊
“师弟可有具体打算”袁天罡正色问道。
“当然”我点点头:“否则怎敢来师兄面前卖弄”说完给袖子里的大纲稿子掏出来递给袁天罡。
袁天罡拢衣袖,正色接过我写的大纲,然后开始细细阅读。
“好”袁天罡一路路点头,还不住赞叹,什么“奇思妙想”、什么“妙哉,妙哉”的,嘴巴就没停过。
嘿嘿,能不好么,这一套理念,可是总结了几千年的,经过不断的探索汇总的,这要不好,还有什么好
肯尼亚,要不是去过了,我还都不知道居然还有这种地方一句话,兄弟姐妹们,没事儿别坐非洲的飞机,估计机师都是开战斗机的
bk
上部 第一百七十章 喜临门
更新时间:201163 22:08:25 本章字数:3732
第一百七十章喜临门
袁天罡什么人对于编纂道藏的意义他会不理解给大纲看完,老袁直接拍板,编一定要编
快马给李淳风找来,然后李淳风把我和袁天罡的意思一听完,又给大纲看一遍,也举双手赞成
行了,有了他俩的支持,这事儿就算定了
贞观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早朝之上,袁天罡、李淳风、我,三个人集体辞职
这一手大概出乎李大帝和所有人的预料,可我们三个义正辞严,还就真的甩手不干了
理由很充足,为了给我中土道门发扬光大,为后世修道者打开方便之门,我们三个决定辞官编纂道藏这事关道家百代传承,不可马虎,而且这道藏肯定一时半会儿编纂不完,为免俗事缠身,全心全意投入道藏的编纂工作,所以我们三个打算集体辞官
这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摆出来,满朝震动在这庙堂上站着的,不管是不是道家的,不管信不信道教的,有哪个没读过道德经、庄子等道家名着的
如今大唐天下,还能找出比袁天罡、我、李淳风三个更权威的道家学者么孙思邈算一个,但谁揪的着他谁又敢去揪他再说了,老孙虽然号称是道士,但人家是医学领域的权威,若说对道家经意的研究说不定还真比不上袁天罡和李淳风。至于我,嘿嘿,纯属为了自己那点儿私心凑热闹的
李大帝苦劝良久,但我们三个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就是要辞官还非要去编纂这道藏不可最后李大帝没辙了,凭了我们三个人的身份和名声,还真没人敢说我们没资格编纂道藏。
“三位爱卿既然主意已定,朕也不再勉强了。但你们三人皆是我大唐栋梁之才,所以你们的官职不准辞,朕下一道旨意,你们安心编纂道藏,任何人不得擅自打扰。这地点就定在老君观。”李大帝一脸诚恳的看看我们三个:“待这道藏编纂成功,朕必当亲自题序,刊行天下。而三位爱卿了却这桩心愿后,再为我大唐效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