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7(2 / 2)
“那就挑个好时机,给他道圣旨,让他以二品特进的身份主审此案如何”李大帝捉狭的笑道:“无论成与不成,都可以有个回旋余地。”
长孙皇后笑着点点头。
李道宗兴高采烈的回来后,非要拉着李治跟我喝酒。看样子今天是大大的扬眉吐气了。
一顿小酒喝完,已经是月上中天。
李道宗今儿高兴,直接喝高了,已经被下人扶回房休息。
本来这主人都趴下了,我们当客人的自然也该散伙了,可偏偏李治属于酒上头就得拉着人家说话的那种。拽着我的袖子他不放手而且说的还特没营养,他拉着你背书从,反正五经六典的狂背。
最可恨我还不知道怎么给李治送回去。送皇城里那是肯定不行的。送他府上要是被晋王府司职的那群老儒生抓住,李治逃不了一顿说教,我呢还不得被扣个狐朋狗友的帽子真要这样,我冤枉大了送赵公府也不合适,因为俩人身份太敏感,是甥舅关系不说,老长孙还是李治的老师之一,如今司职晋王府,若是给醉呼呼的李治送老长孙手里,等于给老长孙顶了杠头上,这风儿放了有心人的嘴里,不定能吹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咱不能这么干不是。留宿江夏王府得,那就更犯规矩,这宗法里有明文规定啊最后一咬牙,算了,给李治拉我府上去吧
抓江夏王府的侍女,半掺半扶的给李治抬到门房,李治这会儿居然开始背论语了,侧歪着头,唔哩唔哩的,要不是我耳朵好使,还真挺不懂他说什么。
招呼了江夏王府的管家,让他弄套车驾。李治的那套肯定是不能用的,这擅用王子车架的罪名可大,我担待不起。
招呼尉迟刚,俩人给李治架上车,一通手忙脚乱,总算给这位大爷运到我小李庄了。
还好,这位背书背累了,已经沉沉睡去。长吁一口气总算解脱了
亲自给李治背了房间里,让老关叔招呼两个稳妥点儿侍女伺候。千叮万嘱,千万不敢闹出点儿啥风流韵事。老关叔心领神会,直接招呼俩五大三粗的老妈子守着。
赞赏的点点头,今儿这罪受的,累啊
快五一了,哈哈,夜游最喜欢过节,因为不用上班啊
上部 第一百三十四章 奇案三
更新时间:2011430 22:24:18 本章字数:3550
第一百三十四章奇案
贞观十八年六月二十,三司在开审宫女鸣冤案五日后,也没审出个结果。李大帝当庭问奏时,刑部尚书张亮甚至说出了神鬼之言,李大帝号称龙颜大怒,将三司官员狠狠训斥了一顿。
御史大夫褚遂良及大理寺卿孙玄威皆上奏,自称能力未足,难破此案,请李大帝派个帮手共同破案。
李大帝问他们想找谁做帮手时,褚遂良居然一口咬定,特进李逸思谋有奇,心思缜密,曾一举破了昔日刺客案,最适合当此人选。
李大帝当庭下旨,着二品特进,扶风侯李逸,汇同三司主审此案,还真相于大白,树法令之威严,平朝野之非议。
当钱公公到我府上将圣旨完,我直接目瞪口呆这玩笑可开大了
拉住钱公公给前因后果打听完,我郁闷的说道:“钱总管,我可是军中将领,从未参与政事,这等人命关天的大事,可是开不得玩笑的”
钱公公笑眯眯的说道:“扶风侯说笑了,这圣旨都下了,谁敢说是开玩笑您的本事,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您就别谦虚了,这三司官员如今各个都着急上火呢,您灭火的能耐大,不找您找谁啊”
呸我自己这都火上梁了,谁来帮我灭灭
老规矩,塞个红封子,又塞了面盒镜,乐的钱公公脸上都能开出花儿来。
“侯爷,您是个大气的主儿,如今到您这儿宣旨,那可是人人羡慕的肥缺儿。”钱公公悄悄拉着我说道:“皇后娘娘跟陛下提过您的婚事,只要您这趟差办成了,我看也就差不多了。”
“那三位公主眼下情况如何”我笑笑问道。怕光问两个太明显,所以干脆三个都问了。
“这个侯爷放心,江夏王爷只是罚三位公主在宗庙将皇后娘娘写的女戒每人抄五遍。”钱公公笑的谄媚:“我每天都安排人手好吃好喝的伺候呢。”
不错,这我就放心了。笑吟吟的给钱公公打发走了,心里暗自腹诽:还肥缺儿呢,小爷我巴不得你们别来宣什么旨意。每次你们来,小爷我都没好事儿啊
一个人做了厅里生闷气。褚遂良可恨,好端端的给我拉扯进来干嘛我又没得罪他。办案,办屁小爷我就没学过这个
“双儿,今晚去弄个酱烧猪头,少爷我要啃了它”气的大叫一声。全当是啃褚遂良了,谁让猪、褚同音呢
猪头啃完也就啃完了,可差事该办还得办啊不为别的,就为钱公公说的,这趟差办完就能娶媳妇
第二天一早,我这儿还没起床呢,大理寺接人的车驾就已经到府门口了。
这帮文臣不比军中那些老流氓,咱还真不敢耍啥二皮脸。否则被他们盯上,哼哼,那好日子就算到头了。
上上下下收拾利索,想了想,揣了几个琉璃配饰跟几面玲珑镜子在怀里。然后才带着尉迟刚登车去了大理寺。
在大理寺只看见了褚遂良跟孙玄威,刑部尚书张亮没来。从褚遂良吭哧吭哧的表情上,我就明白了,张亮根本没把我当会儿事儿。呵呵,也好,省的我招呼了。
客套一番,埋怨褚遂良给我拉出来顶杠头。结果褚遂良居然得意的说什么来而不往非礼也,告诉我不能厚此薄彼,难道光给江夏王想招儿,他这儿有事儿我就不帮忙了
两句话给我说的噎住了,我郁闷
案卷拿来一看,直接犯晕。这关系复杂不说,而且太玄乎了
长安城下辖万年县内,有一富户姓常,名澄明。这常澄明乃万年县油商。娶妻丁氏,无子女,过继了家中亲戚的一个女娃,取名常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加上常澄明行商本份,从无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的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