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 / 2)
先给包的严实的小包拆开,不拆不要紧,一拆吓我一跟头,一包包牛皮纸小袋袋装的,居然都是我买的优质良种上头的印刷体简体汉字那是真真的,咋这玩意都穿越了
给信拿过来看看,信皮子上有台章兄亲启五个字,不管了,拆开看看。还好咱为了研究农史啥的读了个经史研究硕士,不然还真不一定能看明白这没标点的老长一封信。
信写的繁琐,大致三段,第一段叙述了跟这个台章兄长久不见,兄弟万分想念云云,第二段介绍给台章兄一个人,想来就是我了,姓李名逸字乐休,十六岁,陇西名门李氏之后,原为当地旺族,可在一次吐谷浑的侵袭扫荡中全家被杀光、烧光、抢光,就剩我重伤未死云云,身世着实可怜。第三段,讲我少年英才,六艺娴熟,文章出众,而且是贞观十三年通过地方考核的生徒,于是便让我进京参加今年的科举大考,希望身在京城的台章兄能照顾一二云云。落款为平之敬上,贞观十四年二月初七。
明白了,我现在就是李逸李乐休了,真是个可怜孩子,出师未捷身先死,连带着我莫名其妙的就“穿”了来唐朝。我这儿一肚子委屈的跟谁说去。
再打开路引,翻开一看,老长一串,怪不容易的,一个人穿州越府的足足走了五个多月啊,最后一个批文朱印是潼关的,时间是贞观十四年七月初五。
也不知道这台章兄姓啥名啥家住哪儿,这老大的长安城叫我哪儿找去。算了,求人不如求己,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将路引和信收好,我打起十二分精神,顺着官道,开始了我的唐朝之旅。
大唐长安
这个年代全球最繁华最雄伟人口最多的都市。
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部分组成,北面的宫城是皇宫所在,宫城南边儿的皇城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位于宫城、皇城的东、西、南三面的郭城是官民住宅与工商市肆所在地。外围城墙周长近四十公里,城墙内的面积达到近八十四平方公里。整个郭城有十三座城门,从皇城的朱雀门到郭城正南的明德门,有一条位居正中的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一百五十五米。整个长安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在当时世界是无与伦比的。所以长安正是以其宏伟博大的气势、海纳百川的胸怀,被当时的人们看做世界的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民前来一睹其神秘的风采,因而成为世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
以前在教科书上学的时候没什么概念,今天一看,妈呀看的失魂落魄,想的热血沸腾。
“喂流鼻血一边儿去,别跟杵桩子似的挡道儿。”
“是,是”我连忙点头:“乡下来的,没见识,让大哥见笑了”赶紧擦擦鼻血,给路引掏出来,咱进城先。
看看路引,守城门的兵士上下打量打量我:“来参加大考的学生”
“是”连忙点头。
“到里面盖章”兵士点点头,往身后一扇小门一指。
接过路引,我就顺着兵士指的方向,进了小门。
没啥摆设,就一张桌子,一个官员端坐着登记着什么。
看了我的路引,官员边登记边说道:“进了城后要到官学府去挂牌子,找到了住处后要去记得去报备,以方便联络你,长安城不比你们乡下,规矩森严,不准惹是生非,知道了没”
“知道,知道”我连忙应道:“学生初来乍到的,不知道这官学府怎么走,还劳烦大人指点指点”
官员将官学府怎么个走法给我讲了一遍,然后给我的路引盖了章还给我:“长安城虽然繁华,可也警卫森严,且不可到处乱闯,还有到官学府挂了牌子后,会发牌子给你,记得随身携带,否则后果自负。”
“谢谢大人关照”我连忙施礼。
本来我还想不去官学府了,毕竟就我这两下子,现代混混也就算了,要是敢跟人古人一起去考文章,那不是自找没趣么可听了官员的话才知道,唐朝对上京赶考的学生有一套专门的管理方法,所以不得以,只好先去挂个牌子再说了。
按照指点到了官学府,交了路引,自报了身份,办了相应登记手续。
“考哪一科啊”登记的学究问。
“啊”我一愣。
“问你考哪一科,啊啥”学究不耐烦的看我一眼:“没看后面还排队呢,快点儿,瓷嘛二愣的”
“啊考考”这大唐科考制度在延续了隋朝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加强,中央设国子学又称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科。像我这样经过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称为乡贡又称贡生,好像好像有秀才、明经和进士科吧,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还有其他几科是啥我咋就忘了呢好像还有明史和明算啥的,不过这都需要专门的举荐贡才能考。好像明经好考些,但没啥大用,进士难考,可考上基本就是当官的料。要不咋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呢秀才咋样忘了,像我这要啥没啥的,本就没指望考上,算了,报个秀才科吧,好歹也是个读书人,而且就算没中也不丢人,跟别人说起来还能牛哄哄的吹一声:“想当初咱也考过秀才”,哈哈,嗯,就它了。其实唐初科考沿用隋朝旧制,共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秀才为最高科等,相当艰难,士子均视为畏途。据传秀才科自贞观元年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废除的二十三年间,一共只有不到三十人报考,却无一人录取,其中甚至出现近十年无人报考的情况,所以于贞观二十三年废除此科。
“我考秀才科。”
“考哪一科”学究像是被谁咬了一口,声音一下高了八度。满屋子人的目光刷的一下焦点对准了我。
“考秀才科”我心有点儿虚,难不成我记错了,看电视里秀才好像不是那么难考的嘛,大家看我干啥
“好好好”老学究连说三个好字,二话不说就给我签了牌子,牌子正面的暗红色篆书“秀才”二字写的笔力雄浑,刚劲有力:“年轻人,有胆识”
正文 第二章 不是我的错 是酒惹的祸
更新时间:2011322 10:45:07 本章字数:4527
这一头雾水的,考个秀才跟胆识有啥关系到现在没弄明白。后来我才知道,我是近十年里唯一一个报考秀才科的学子。可老学究这俩字写的好,比我写的强。打小儿我就专门跟村里一老先生学毛笔字。老汉八十有九,耳不聋眼不花的,身板儿硬朗,一手字写的那叫好,专攻欧体和柳体,笔力刚劲有力,字里行间构架浑然一体,为了练我,还专门给我定制了一支十几斤重的铁杆重笔,一天一千字,写的不好就不算完,一连就是十年,三九三伏的从不间断,直到老先生驾鹤西游之后,我依然没有间断过练习,后来在各地农村搞农业时,每逢春节啥的,还给大伙儿写个春联儿啥的添份喜庆,所以对于毛笔字还是比较自信的。可跟老学究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