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风1276 > 分节阅读 750

分节阅读 75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腓力四世对自己说:箭雨是落向异教徒的头顶但愿,法兰西重骑兵永远不要出现在长弓攒射的区域。

接下来该那群异教徒倒霉了吧腓力又幸灾乐祸起来。

处在箭雨覆盖范围的是作为战役预备队的一个团,而姜良材所率的血战淮扬连就在队列最前,首当其冲的面对箭雨。

满脸麻子的副连长许仲远朝对面的长弓兵开了一枪,看着升上抛物线最高点,开始加速下坠的箭雨,他一边咬开纸弹壳给枪支做着再装填,一边朝地上吐了混着点火药末儿的口水:

“他祖母的,好不容易坐了次预备队的冷板凳,到底老天爷是不会让咱们血战淮扬连消停的,弟兄们,瞄准了打,把龟儿子的卵蛋轰爆”

姜良材重复着口号,令一二三排进入固定的排枪射击模式,同时连配属的两门三斤炮以霰弹扫射敌群猬集处。

能够洞穿重型鳞甲,一切锁子甲都无法阻挡的长弓箭矢从天而降。

阵地上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声,也有尖锐箭头划过金属盔甲发出的令人牙酸的摩擦声,间或有士兵闷哼一声,显然已被箭矢所伤,不过立刻就退下去由医官进行了简单处理,轻伤不下火线,重伤转入医院。

如果说长弓的箭雨在欧洲人心目中已是非常可怕的存在,足以令遍身披挂的骑士胆寒,那么对汉军来说就早已司空见惯

蒙古劲旅总是随身携带两张弓,顽羊角弓在马背上用,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大弓则是下马步战时用,其中用大弓抛射轻箭雕翎狼牙箭的战术,就和长弓攒射如出一辙。

蒙古大弓是反曲复合弓,威尔士长弓是单体弓,蒙古大弓的射程和威力犹胜威尔士长弓,暴风骤雨般的打击常常令对手胆战心惊。

只不过反曲复合弓的制作成本相当高,考工记中记载需要“干、角、筋、胶、丝、漆”这六材,精良的弓制作时间长达三年,虽然不是专门指蒙古大弓,却也说明了良弓的高昂价值。

要知道成吉思汗铁木真青年时,别人送他一副弓箭,铁木真也是高兴非凡,犹如后世赠送一辆宝马车似的。

长弓相比蒙古大弓的优势,不在性能而在价格,单纯用整根榆木或者紫杉木制作,成本比反曲复合弓降低了不知多少,而性能上则相去不远。

试想数十年前拔都西征饮马多瑙河,蒙古大弓在俄罗斯、东欧平原和巴尔干大显神威,欧洲骑士闻风丧胆,则与蒙古大弓性能接近的威尔士长弓能够轻易射杀欧洲骑士,是无庸置疑的了。

可汉军的装备和欧洲骑士并不相同。

大规模使用威尔士长弓兵、并令此成为欧陆争霸一著名强势兵种横行三百年的长腿爱德华,目瞪口呆的看见他麾下那些从青少年时代起苦练十年以上的威尔士长弓手,射出的箭矢急若流星可以洞穿欧洲一切装甲,遇到了汉军的盔甲箭矢却叮当乱响着纷纷坠地,完全不能穿透

汉军并没有戴遮住整张脸的全钢面甲,因为影响视线、降低步枪装填和开火的效率,但汉军的钢盔是有较宽帽檐的,类似于宋军戴的范阳笠儿,抛射的箭雨自上而下坠落,便被帽檐儿挡了下来。

大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都允许装备包含四肢在内的全身甲,同样因为影响作战的整体效率和严重增加单兵负载而被舍弃,仅配备保护躯干部的板甲,不过灵活的四肢本来就不易被箭矢射中,即便射中箭矢的穿刺伤害不仅不容易威胁生命,及时处理连残疾也很少留下。

能够洞穿两层鳞甲的箭矢,在汉军盔甲上只能留下肉眼看不大分明的浅浅划痕,缺乏保护的四肢受伤的士兵数量极少。

能够洞穿两层鳞甲的长弓,对汉军就像挠痒痒一样,爱德华怔怔的看着这一幕,二十年训练威尔士长弓兵,本想作为争霸欧陆的资本,却遇到这样无情的打击,他想仰天大叫,又想痛哭一场

虽然不知道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英王爱德华也忍不住心头懊丧:“仁慈的上帝呀,您给了我威尔士长弓,为什么又给了汉军这种坚固无比的盔甲”

汉军的盔甲并非上帝所赐,而是楚风技术革新的成果。

鳞甲和锁子甲均由小铁环或铁片叠压而成,具有分散受力的作用,当战刀劈中时,沿刀口一溜的铁片同时受力分担开来,便能有效防御;而遇到穿刺伤害铁片连缀处就很容易被绷开,起不到保护作用。

譬如宋代步人甲,可算得上鳞甲技术的最高峰了,最高重量达到了惊人的七十斤,对刀剑劈砍的防御力可谓惊人,但遇上了蒙古军攒射照样被射得满头包,就是因为技术上鳞甲对穿刺伤害的防御不佳。

板甲就完全不同,它提供整体式的保护,就像一只坚硬的乌龟壳,无论劈砍还是穿刺都能够有效阻挡,内层的柔软衬垫还能起到减震的效果,防御力远远超过鳞甲、锁子甲和札甲。

如果楚风没有西征,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前行,先是在克雷西战役中威尔士长弓手完胜了穿锁子甲和鳞甲的法国重骑兵,再是百年战争后期整体式板甲逐渐发展到长弓无法洞穿的高度,法国就渐渐扳回了局势。

如果没有整体式板甲,什么圣女贞德都是浮云,你还没冲过去就被射成刺猬了,还打个屁呀百年战争法国前期完败,后期连战连捷收复失地,从军事技术上看就是长达一百年的长弓vs板甲

当然,长弓无法洞穿的板甲,又被火枪轰开,从而使长弓老祖宗英国人放弃它改用火枪,这就是后话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管状火器,也是中华老祖宗发明的猫对长弓党的碎碎念由来已久了,好些穿越文里面都全国制霸了也不缺硝石硫磺还出现长弓的身影,我倒,咱们祖宗的火药火炮不用,偏生去使英国长弓,崇洋媚外就到这种程度嗯,此段不算字数

不论爱德华的长弓兵多么厉害,他们终究不能脱离地球上的基本物理定律,长弓发射的箭矢重量不过五十克,初速度也才六十米每秒,按照动能公式其离弦动能也就九十焦耳,受空气阻力影响在空气中飞行一段时间之后还要持续下降。

而汉军所穿经过综合热处理工艺调质的中碳钢装甲,其防护力相当于均质低碳钢板的一点五倍。汉军制式装备的胸甲厚度为一点五毫米,防护力等于二点二五毫米均质钢装甲板。

即使敌方武器以九十度垂直方向劈砍,击穿它的杀伤动能也要超过二百五十焦耳。

长弓所射箭矢九十焦耳的离弦动能,和击破汉军盔甲所需的二百五十焦耳相差甚远,这就注定了它无法对汉军构成切实有效的威胁。

动能公式,是这一位面的基本规则,无论英王爱德华、教皇本尼迪克特,抑或成吉思汗铁木真死而复生,神箭手哲别再起于地下,他们都无法修改这一规则。

楚风掌握了规则的力量,所以战无不胜。

长弓无法穿透汉军所穿的板甲,汉军的步枪却能高效的杀伤敌方。

十克的弹丸以每秒四百米的出膛速度,枪口动能达到了八百焦耳。

汉式步枪与英国长弓,八百焦耳比九十焦耳,这是跨越时代的差距,文明与野蛮的距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