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仕官 > 分节阅读 192

分节阅读 19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你问我,我问谁去”陈拥军拍了拍他胳膊,哭笑不得地说道:“路你姐给你指出来了,怎么自己想办法吧。”

人逢喜事精神爽,豁然开朗,前途一片光明的田文建,这才想起谁是自己的贵人,连嘴上的油渍都没擦,便猛地转过身去,在陈洁脸色来了一口,二皮脸似地谄笑道:“姐,你就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天使,哈利路亚,阿弥陀佛,真是太感谢了。”

三人顿时爆笑了起来,陈洁一边擦着脸颊,一边指着他那张二皮脸,一边笑骂道:“离我远点,我老公还在呢小娜,你也不管管,给他俩大耳刮子,让他清醒清醒。”

小娜又恢复了婚前的古灵精怪,正作势要给田文建个耳光,突然蓦地转过身来,在她另一个脸颊上亲了一口,随即吃吃笑道:“姐,你帮文建出了这么好一主意,我也得感谢感谢你。”

“这两口子,原来都是属狗的。”

陈洁一把搂过她的纤纤西腰,在她柔腻的腰肢上挠了起来,小娜笑得花枝乱颤,陈洁脸上笑靥如花,看得两位男士心荡神摇。

s:为了保证情节不至于中断,常常都是5000字以上的大章节,看上去好像更新不给力,其实字数并不少。泪求手中有票的大大,支持一张宝贵的保底月票

同时,请各位喜欢仕官,还没顾上订阅的书友,订阅支持一下。一个月下来最多十五块钱,也就是一盒烟的事,拜托大家了

正文 第二百一十章 钱、船、人

第二百一十章 钱、船、人

十一月十二日下午,组团外出跑业务的老爷子们终于回来了。

正如田文建所料,他们并没有载誉而归,而是在码头边徘徊了近三个小时,等钢结构公司和机械公司都下班后,才乘最后一班公交车悄悄的返回。尽管如此,还是没能瞒过门卫们的耳目,他们前脚刚走进乐老书记的院门,田文建后脚便跟了进来。

乐老书记把行李客厅一扔,就坐在破沙发上唉声叹息,看上去很是憔悴。与之前那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一点儿也显不出老态龙钟,出发时踌躇满志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简直判若两人。

吴总工程师的头发更白了,那双灵敏的大眼比以前更浑浊,瞄了田文建一眼后,就与上访专业户李田宝、第三任厂长陆卫平围住在旧方桌边,一声不吭地整理起车票和住宿发票来。

“路费七千四百五十八,住宿八百四十二,还有二百二十五块钱没发票饭费一千七八二十六”

李田宝戴着老花镜,一边“噼里啪啦”的拨打着算盘,一边不时沾沾口水,一丝不苟地翻看着记流水账的笔记本。陆老厂长则小心翼翼的整理着一张张车票,一排一排的在桌面上摊得整整齐齐,还掏出钢笔,在最上面那张标注是几月几日,在什么地方,乘什么车之类的备注。

“哦,还有电话费,一共四百二十五,也没有发票。”

李田宝刚说完,乐老书记狠瞪了他一眼,接过老板递上的茶杯,一边招呼田文建坐下,一边唏嘘不已地叹道:“世道变了,真变了,拿着介绍信都不让进门,非得要什么预约,这还算好的,有些单位更霸道,连个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就差点让保安赶我们出门。”

“老书记,不说这些了。”

第四任书记尹介明摇了摇头,随即指着客厅中央的那堆行李,冲田文建一脸苦笑着说道:“好不容易出去一次,也没买什么东西。包里有几根天津花,是老书记特意给小娜带的,也不知道压碎了没有。”

七位平均年龄超过68岁的老人,为了保住这个历史悠久的老厂,风里来雨里去的跑遍了沿江、沿海二十几个大中城市,来回行程近3万公里,历时一个半月,仅花去了一万多一点,平摊下来一人才一千五百块钱。

可以想象,他们不但没住过一天宾馆,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车上过的,甚至还可能常夜宿在火车站和汽车站。

得知他们竟然还惦记着自己,还大佬远的给小娜带回几根花,田文建禁不住泛起了一酸楚,连忙强颜欢笑道:“一个花,一个狗不理包子,那可津门的特产。小娜肯定喜欢,我先代她谢过各位了。”

“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谢什么谢”

老书记摆了摆手,不无沮丧地说道:“这一趟算是白跑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去,劳民伤财啊不过你放心,我们都商量好了,车旅费大家伙平摊,不会让你为难。”

“为单位办事,怎么能让你们自己掏腰包”田文建连忙站了起来,拍了拍李田宝的胳膊,异常严肃地说道:“财务下班了,今天是来不及。李大伯,明天一早你就去财务科,该怎么报就怎么报,另外还得把出差补助给算上。”

“事情没办成,好意思花公家钱吗”李田宝长叹了一口气,一边从怀里掏出那封鼓囊囊递了上来,一边低声说道:“这两万块钱一分没动,你点一点。”

田文建准备开口,尹老书记突然抬起头来,不容置疑地说道:“田书记,你就别为难我们了。再说厂里也不富裕,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节俭归节俭,但眼前这几位还真不是缺钱的主儿,田文建沉思了片刻,干脆大大方方的接了过来,并不无得意地笑道:“各位前辈,你们出去跑业务,我在家里也没闲着。在朋友的提醒下,对厂子怎么才能走出困境,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乐老书记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不等田文建说完,便急不可耐地问道:“什么想法”

见众人不约而同抬起头来,齐刷刷的盯着自己,田文建连忙笑道:“反其道而行,造船不行咱们可以拆船。”

他们可都是行家里手,哪能不明白拆船的利润,不过造船和拆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个弯子一时半会儿还真转不过来。

“听起来虽然有点那个,但这却是咱们唯一的出路。各位别瞧不起拆船,真要是做起来,做出点影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这是一项事业,利国利民的大事业”

看着老爷子们瞪目结舌的样子,田文建掏出香烟散了一圈,一边挨个给他们点上,一边侃侃而谈道:“从国际上来看,这个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行业,咱们已经落后了,特别是印度,他们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

他们给予拆船业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取消对废船进口的限制,减免拆船厂的税收等等。这让他们的拆船业飞速发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