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5(2 / 2)
能够与华夏君王吃上同样的菜肴,那实在是大家的荣光。
就算一些农民工匠,家中并不一定很殷实,但是也愿意购买两道菜式回去试试,一打开纸条,发现只是家常菜肴,更是哈哈大笑。多有回头再十道全买的人,很快,两女面前的小摊子就让人挤爆了,洛阳人们喜热闹,一看大家都买,人人谁也不输,而且这也不是坏事。
有人认得是当日倔强的两女,大叫她们曾得小公主亲自喂水,又有王师盛赞:谁言女子不如男。
绘声绘色地讲述,更是惹得人人哄动,连声喝彩,非要购买她们这个九菜一汤不可。
两女书写不完,而人群则越来越多,里外围了三圈。
李胖子帮助维持队形,让人一个个来购买,但是也无法供应,两女长眉一颦,计上心来,她们请来十几名儒生,把小摊子合并起来,专门给她们书写菜名,每时辰每人支付五十文钱,这个方法大大地减轻了她们两人的负担,只是负责收钱即可。
人群越来越多,人人心急想得知华夏圣王到底用了哪九菜一汤来款待王师,购买到的人却死活不说,凭什么自己要购买,别人空口来问,一脸神秘地哼哼,然后与购买到的友人一起欢天喜地地讨论,更激得人们的兴趣无穷。
忙碌了近两个时辰,程杨二女终于明白到洛阳人有多么地喜好热闹了。
当然,这与他们尊敬甚至崇拜华夏圣王徐子陵有关,只要扯点与他有关的,那么大家都爱听,都想知道。
等人群散去,十几个儒生累得手臂抽筋,差点没有口吐白沫。程杨二女非常不忍心地每人再多付奖金五百文,让儒生们大为感激,甚至隐隐有第二天也尾随她们行事以她们马首是瞻之意。
不少没有雇佣上的儒生也来打听,问问明日她们需不需要有请人,他们十二时辰听命。
两女与胖子细细点算一番,点得手指发软筋疲力尽,发现她们在一个多时辰的总收入超过五万文。按照华夏军的兑率是一两银子五十文铜钱,那么五万多文足有一百两银子不止。除去支付的薪金和笔黑纸砚,还有华夏军过来收取的百一税之后,还有七十多两银子,再加上两人原来的二十两,又接近百两。
对于她们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也不好的消息,据说华夏圣王听了她们的举动先是大笑,然后命令明日华夏官员贴出条文,禁止儒生以自己为名目做事。
不过他对于两女这第一次的大胆冒犯,一笑了之。
第九百一十一章 武道进境
程杨二女在五天里,屡有惊人之举。
比如她们与半醉楼的老板合作,做出九菜一汤为敬师宴,请大儒王通和洛阳任教的诸多儒师教授出席半醉楼饮宴,大儒王通虽然因为国事不能亲来,但是其他的儒师请了几个。很多洛阳富户冲着敬师宴这一点,都来看热闹,甚至同样点上一桌试试鲜。
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没有谁不知道这就是华夏圣王徐子陵款待王师王通的菜式。
很多人虽然购买了菜名,可是家里做的不一定就是,干脆第二天来半醉楼试试这个敬师宴。程杨二女安排每桌,必有一位儒师相陪,而众人只需要出数份之一的金额,才能吃个满意的敬师宴,甚至还与任教的儒师们拉近了关系。
再到晚宴,几乎有空的儒师都来参加。
面上有光,而且还不必付钱,何乐而不为,何况这样的敬师盛举在穷酸般的儒生中可不多见。
敬师宴之后,两女把数百儒生的伙食集聚于半醉楼,让他们在五天内的消费更低。同时提供他们就职的机会,一些砍来柴火,与钓来的鱼虾之类,不管有用没用,统统收购,让儒生们感激万分。
程杨二女与半醉楼合作,再推出状元红。
与女儿红相同,只要把这些上面写着状元红的酒坛买下,再埋放到家院中,等家中有学子高中状元,再起出来喝,如此一来。那么家门就有日后出状元,饮此佳酿的隐喻。酒坛之上,有数百近千儒生学子墨宝同签,祝贺未来的状元。以示传承。
虽然不知道这里面哪一位是今年状元,但是所有人都相信,这里面肯定会有一位是状元。
家中有小孩子的,赶紧来买一坛。
没有小孩子的,也赶紧来买一坛,虽然现在没有儒生考取状元,可是这一份祝愿可是天长地久的,花钱买一坛。那么子孙后代说不定哪一个后人就得了福荫中了状元。
也有年轻的夫妻,准备要小孩子的,赶紧买一坛,两夫妻对喝了。
还有什么比提前把状元红渗到小宝宝的魂里更加稳妥而且喝酒对于造人计划也能带动情绪兴趣,于是,不少年轻夫妇赶紧来买。年迈的夫妇也来买,特别是老年的儒生,他们估计自己这辈子没有指望再中状元了,干脆喝一坛状元红以慰老怀。
到了第五天。几乎所有的儒生都对两女马首是瞻了。
谁也没有办法比得上她们,哪怕是出身大家大族的子弟,做生意再精明强干,赚的银子再多,也及不上她们每日狂进千银的恐怖记录。连同跟随她们一起的儒生,不少人的分红,已经早早达到二十两银子了,让他们更是衷心地感激。
最重要的一点,她们是女孩子。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己也许中不了状元,但是能娶个状元妻也不错。就算她们也做不了女状元,那么成家立室也是人生大事,何况如此聪慧又美貌的女子如何去找退一万步,没有办法追求,可是也不能让别人追求去了
于是儒生们个个都聚于她们的身边,奋力拼搏,力图给她们一个好印象。
假若同朝为官,能够在一个五天内就挣七千多两银子的女状元手下做小跑腿,也是很多儒生心中乐陶陶的美事。
程杨二女。捐出三千两给华夏朝廷,让华夏官员每年在半醉楼操办敬师宴。
捐出三千两,在华夏的积福保险里,成立状元红保险,每年给入学就读的小孩子一份提供保障,由以后每年的状元郎及录取儒生继续下去,形成传统,延绵流传。
尽管二女上交银两之时,每人仅剩五百多两,可是也远远超出任何的儒生,是所有人总和的一半还多。
徐子陵几天一直很少理会儒生们,但是几乎天天都有大臣在他的耳边说起儒生的种种,惹得他大笑。对于商易和算学,徐子陵原意是锻炼儒生们的独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