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朝第一弄臣 > 分节阅读 395

分节阅读 3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出了另一项让士人们深恶痛绝的建议。

“”众皆默然,这件事比召集海盗还麻烦,后者好歹还有个招安的故例可循,前者可是毫无理论根据的,或者说反面的理论根据才更多。

当初谢宏进京,之所以激起了朝野上下的义愤,除了他身为天子近臣之外,最令人诟病的就是他这个手艺人的身份。

匠人,那可是孔圣人最为鄙视的职业,大明立国以来,也遵从了圣人的教诲,将匠户彻底打落了社会底层,怎么能让这样的人伴在天子左右呢

尤其是这个人还是弃文从匠的,好好的圣贤书不念,把秀才的身份丢在了一旁,去做什么匠人,对士大夫们来说,谢宏的行为完全就是在挑衅,所以才有一直以来的攻讦。

但真的说士人们不了解工匠的重要性,那也不尽然,至少在江南这里,士人们对工匠的作用还是很了解的。就算不了解,到各家的作坊走上一圈又有何难看看也就明白了。

可不论重视与否,对匠人的使用,终究也是潜规则,绝对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否则就只能等着士林的摒弃了。

王鉴之的提议很合理,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书呆子也不会出现在这个地方,可就是没人应声,连谢迁也是垂下了头,眼观鼻鼻观口,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

对于众人的沉默,王鉴之恍若不见,依然说道:“除了召集工匠,还应该设法去探明那怪船的底细,下官认为,此事应当从辽东着手,谢宏的港口肯定设在那里。”

“辽东”李熙突然冷笑道:“若是陈巡按稍尽心力,早做提醒,又岂有今日之祸辽东再大,谢宏再能,他毕竟也是初至,难道就能一手遮天了陈大人一月数报,都说那谢宏在府中玩乐,可结果呢人不但去了倭国,现在更是到了天津,叫人如何信赖”

他话音刚落,人群中又站起一个中年人,这人满面通红,也不知是气的还是羞的,起身时,他气势汹汹颇有反唇相讥的意思,随即又想到了什么,最终只是一声长叹。

“唉,家兄的心性毕竟太过纯良,不意那奸贼处心积虑,早在入辽之时,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金蝉脱壳家兄久在朝外,又怎能识得那奸贼,却是愧对诸位同道了。”他这话似辩解,又似告罪,倒是让不少人都刮目相看。

当日谢宏入辽,满朝上下都是一片叫好声,完全没人察觉到谢宏的计谋,又岂能单单责怪一个陈世良谁要是再揪着不放,难免要冒着犯众怒的危险,试问谁又能再说什么

“好了,那奸贼诡计多端,陈巡按误中奸计也非战之罪。”当下不是内讧的时候,谢迁摆摆手,中止了这个话题。

“倒是明仲所言有些道理,既然敌人以奇y技巧设计陷害我等,我等士人召集些工匠,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不算违了先贤之道,说起探究这怪船,明仲可有良法”

“下官还没想好。”王鉴之略一思忖,看神色似有所得,可抬起头时,却只是摇了摇头。

“也罢,此事容后再议吧。”谢迁将他反应看在眼中,以他的观察力,当然发觉了异常的地方,不过,能入阁拜相的人物,城府又岂是寻常,他并不点破,只是将事情暂且搁置了。

“王大人虽说是疾缓并行,可以本官观之,实则却都太缓了些,就没有见效快速之法吗”

王鉴之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谢宏,然后将各种策略结合起来,全面出击,就他所说的这些策略来说,的确没有见效快的法子。

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谢宏如今羽翼已丰,若是定要强调速度,勉强动手,难免又会步了诸多先例的后尘,国家大事岂能如此轻忽

王鉴之闻言心头就是一怒,循声看去,就要疾言反驳,可看到说话的人,他当即便是一愣,嘴唇动了动,却是无法开口了。

“泉山兄,此事的确不能操切,那谢宏如今肆无忌惮,连天子仪仗,甚至圣驾他都随意指使,又岂有速效的法子明仲所献对策虽然过缓,可却不失为良策,如今国家正在危难之时,只有同舟共济,方能渡过难关,泉山兄以为如何”

王鉴之不敢反驳,谢迁说话也如此客气,足可见说话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他不是别人,正是南京兵部尚书林瀚。

单说官位和辈分,林瀚虽然德高望重,可也达不到这种程度,让人在意的是他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福建士人的领袖。

在朝堂上,江南士人固然是占了半边天,河北、河南两地,官居高位者也不在少数。不过福建人口虽少,可读书人的比例却高,近年来更是在中枢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还算不上举足轻重,却也是足以让人侧目的一股势力了。

谢迁也很清楚林瀚为何表示不满,去吕宋的商路,向来为福建、广东所占据,和江南人井水不犯河水,双方保持着相当的默契。

可王鉴之的暂避锋芒,积蓄力量的策略,却是要江南人转向去吕宋,这样一来,就大大的伤害到了福建人的势力。

比起江南人,福建人对海洋更加看重,赶海的传统也更悠久,当然,反过来,海洋对福建人的重要性也越高。

江南士人若是离了海贸,那么财富会萎缩不少,却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但地少山多的福建若是离了海,那么立刻就会向甘肃、宁夏这些边塞之地看齐。

按照王鉴之的提议,江南人大举转向,虽然不会赶绝福建海商,可利润定然是要被分薄的,林瀚又怎能欣然接受

“老夫也是心忧国家,倒也没有其他意思”即便心里有所不满,可谢迁已经这么说了,再要反对的话,为免有点不顾大局的意思,林瀚长叹一声,却也不再多说。

只是看向王鉴之的时候,他的眼神却有些复杂。他的动作很小很隐蔽,不过还是被谢迁看到了。

谢迁见状也是微微冷笑,其实王鉴之说的这项策略,他倒也不是想不到,只不过,提出这建议的人,会得罪很多人。

勾结海盗和召集匠人只是损伤名声,不过抵制和限运却让江南人损失了很多利益,改变商路也让众人很不爽,顺便还得罪了福建人。

作为一个老政客,谢迁是不会做出这样的提议的,象雷火之夜那样,用利益动人心,哪怕失败都不会遭到众人的攻讦,才是他做事的风格。

不过,既然王鉴之做了首倡,那他顺水推舟倒是无妨,左右旁人也不会怨恨到他身上,成功之后,他也可尽收全功,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他会采纳,也是因为王明仲的话有道理,谢阁老可不是盲听盲信的人。

眼见已经没有反对意见了,大体的策略也已经敲定,谢迁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仿佛又回到了在文渊阁的时光。他面带微笑,就要宣布会议结束,然后等到众人散去,再召相关人等秘议,商量细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