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光绪中华 > 分节阅读 245

分节阅读 24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并在每年开春后的乾清宫赐宴上,对上一年度的奖项进行逐一颁奖,同时颁布的,还有一项由军部从军费列支的同样奖金额度的军事工业方面地技术奖项,谓之为龙威基金。

在宣传部在全国各国有,民营媒体的大肆宣传之下,1902年普遍被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奠基年。

另外一个措施就是大幅增加皇家研究院的研究预算,并在编制上享受与内阁各部同样等级的待遇,这是继新政伊始以来大规模开办基础教育和精英教育之后,在近几年军事方面没有大规模开支的情况下的又一个在科教方面的重大投入。

如此算来,这两年现在每年二十亿银元左右的财政收入中,归由教育方面直接支配的就占到了近三成,达到了五到七亿元不等,成为财政支出的最大的大头。这些年来的军事和教育两项大头支出,加上各项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开支,构成了这一阶段以来的财政的最大三个方面支出。其中哪一项都少不得,所以尽管每年财政上都不是太宽裕,连续七八年我都没从国库往内帑拨入一文钱,但考虑到国家今年数十年的发展就靠这几年的奠基,什么也都值得了。

到了1903年的下半年,德国倾注大量人力物力的坤甸港终于投入使用,并成为南太平洋地区继马尼拉港之后的第二大港,德意志帝国的太平洋舰队终于有了合适的母港,并以此为基地,掀开了英德两国太平洋争霸的新格局。

到此时,经过一系列的舰队调整,英国海军用了一年的功夫在远东形成了对德国太平洋舰队微弱优势,东印度舰队新近补入两艘无畏级战列舰,而香港的中英联合舰队则接受了从地中海舰队调拨过来的三艘皇权级战列舰,加上原先的科林伍德号,形成四皇权的配备格局,一时之间,从新加坡到菲律宾,南至澳大利亚,再也不是风平浪静的格局。

寸步不让,这就是大英帝国展现出来的新的决心。

在国内格局方面,英国人民并没有对保守党力图保持在全球平衡的政策产生怀疑,但是对担任首相职位七年之久的索尔兹伯里侯爵难免有所不满。这位比任何人都富有虚荣心的典型地大英帝国的政客,终于在1902年结束了他长达七年的第三个首相任期,由于对德意志帝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毫无作为,并且在任期内逐渐丧失中国的友谊和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他终于在1902年地7月12日黯然引退,并将首相府的居住权让给了本党内的年轻一代亚瑟贝尔弗。

这位保守党的新领袖极富国际观和利用局势的能力。针对议会对德国挑战地质询,这位表现出十足鹰派气势的首相回答了简短而极其有力的一句话:从大不列颠刮起的风,将遍及中东到远东。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我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的时候,大英帝国自从德国在布尔战争的关键时刻发起全面挑战以来积累的怨气和愤怒。终于在用了两年的准备期后,大英帝国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政界军界地一系列走马换将本来就是一个政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而大英帝国随即而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更为这个信号添上注脚。

在中东地区,从内志到汉志两者合并为今沙特阿拉伯,到格什姆岛,到霍尔木兹岛,大英帝国全面加强了自己地力量,为了防止德国违反有关巴格达铁路的协议,英国开始在科威特屯驻重兵。在巴勒斯坦方向,英国开始支持犹太人。在波斯方向,奥斯曼土耳其为他的摇摆不定付出了代价,英国支持统治波斯的卡扎尔王朝向土耳其发动了低烈度小规模的边境战争。以作为向土耳其的警告。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英国和俄国之间如今已经呈现出一面倒态势地大博弈可以先暂时放一放。

而在远东和欧洲部分,英国的攻势将从本年度开始。

数个外交代表团同时被派往以下国家:意大利,土耳其,希腊,中国。

在愚蠢的土耳其苏丹因为在中东方向的战事而对英国的使节表示了最严重的不满,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向德国靠拢地倾向之后。大英帝国的决策立即发生了变动。意大利得到了英国人扔出来的第一块糖果。

意大利人得到保证,如果意大利对北部非洲如今的局势有所不满的话,英国将在适当的程度上支持意大利对如今掌握在土耳其帝国手上的利比亚的任何行动只要意大利愿意。

而希腊也得到意外的第二块糖果,如果他们有兴趣,他们可以派遣军舰到南方的克里特岛看看那里的风光。

鉴于土耳其这数年来的不良表现,加之俄罗斯的国力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颓势,土耳其的利用价值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所以。在欧洲巴尔干部份一直到中东这一块庞大的地域上,英国人不用派出大批的军队参与战争,就可以完成他们所需要的形势变化。

对这一切,德国人没有任何办法,他们无法要求盟友意大利放弃英国人赏给他们的那一大块糖,他们更加无法要求希腊人。他们只有给奥斯曼土耳其一些口头上的支持,尽管德皇的警告声音依旧响亮,但是英国人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们已经能够适应德皇这种声音。

随着这一系列动作,亚欧非交界的这一片土地上的势力的洗牌将不可避免,持续的时间长短,将根据英国人的意愿而定。

而在远东,外交部给我传回来的消息是英国人再次要求给皇家阿姆斯朗船厂增容,或者是在附近择地再建一个船厂。

在外交部无须请求就直接驳回后,英国人转而请求觐见我。收到外交部的请旨,我能够预料到来者不善。

果然,外交大臣寇松在两天后得到我的觐见许可后,绝口不提先前的船厂改建项目,而是另辟蹊径,重新另外提出了一套合作方案来。

合作的中心内容简单而又令人震惊,英国自即日起,全面支持中国的海军军备扩张计划,并且可以在技术方面与中国立即分享大英帝国所有的保留内容,任何中国感兴趣的问题。大英帝国都将全力给出答案。

而他们所要的回报就是在两年内,中国海军在除开协同作战项目上,全面与英国合作,包括分享长江以南的海军港口,弹药和燃料等补给,最核心的一条便是无偿租借马尼拉湾两年。期限很短,只有两年。

当然,这是低限度地版本,如果中国这两年中,愿意在英国与德国的任何形式的冲突中。以直接参与的方式占到英国一方,譬如派出舰队参与南太平洋上的舰队对决,那么大英帝国将在中法越南问题上,无条件的站到中国一方。英国将负责劝说法国离开越南,如果法国人拒绝地话,只要有需要,英国愿意在两年后将中英联合舰队的指挥权交给中国方面。

“这么说,两年内贵国将对德国人动手”这无须太多智慧,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得到这个答案,我沉吟道:“朕如果说不动心,那就是假的。朕看得到收益,但是朕需要时间剖析一下危险。”

我不置可否的回答着,合上英国人呈进地文件。交给寇连才着他送交总参谋部徐世昌,合上手看了看寇松道:“贵使远来辛苦,上次北京和会没见过贵使吧”

“没有,那时候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