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科技狂人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猴年马月才能够落实。

“李建,你去把这些包膜容器清洗一下,虽然强华提供了实验仪器,能重复利用的还是重复利用,别让人说我们不知道节约。”

一个瘦瘦的师兄躲在白大褂后面,指着一些容器让李建去清洗,按照正常的操作来说,如果有条件,这种包膜材料的调试容器完全可以是一次性的,但是在当下的实验条件,这种容器一个也要几毛钱,那个项目组都舍不得让他们一次就发挥完光荣使命。

“好的。”

李建本想去提醒一下姜思成,记得姜思成在他其中一本书中写到他研究石英纤维不同包膜对光损耗的影响的时候提过一句,因为包膜容器清洗后仍然有少量残余致使他某次实验的时候得出了不准确的数据,事后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进行数据还原,这个问题困扰了他足足一年时间。

清洗过容器,李建回到实验室,李云聪已经不知道被哪位师兄指使的去干什么,而四五位有白大褂的师兄都围在姜思成身后,小心翼翼的不敢说话,生怕打扰到姜思成的下一步动作。

光纤已经被膜成功,姜思成的手很巧,本应该由机器操作的动作他用两只手就完美完成。

光纤的两头被分别连接上了光源和光检测器,李建看到这是一台很老旧的红外光源,机身上原本的颜色已经被磨损的斑驳不堪,漏出来的部分反射出镜面一样的光,这种使用起来非常精细的仪器能够磨成这个样子,足以看得出使用频率有多高。

而光纤的另外一头,是崭新崭新的光信号检测仪,白色铭牌上刻的是英文字母,上面一块不大的液晶屏上数字在不停的跳动,姜思成的眼睛紧紧盯着那块屏幕,右手握成拳头,似乎他的心脏也随之数字不停上蹿下跳。

“姜老师,成了,成了,019dbk,比原来的标准低了001,这说明有效果。”

让李建去刷容器的那个师兄好像是在场诸人最有资历的一个,看到数据之后兴奋的叫了起来,科研工作者,等的不就是这一天么,有任何一丁点的突破,就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累加,总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天。

“不会吧,这么巧就让我碰到了。”

李建听到了那个019,想起了姜思成书里提到的数据,好像正是这减少的001,抬头看过去,姜思成的脸憋的通红,似乎兴奋,却没有说话,好像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得不到宣泄的样子。

想必他研究这种石英纤维跟被膜已经很久了,一直得不到验证,今天憋足了劲儿,终于得偿所愿,这种技术宅对于技术的感情,非常人可以理解,不过李建自己也是个技术宅,知道这个时候可不能去触他的霉头,技术宅也是有脾气的。

“把这次试验的数据记录下来,延长纤维长度,进行数据复核。”

等了半晌,姜思成从激动之中恢复过来,却并没有就此放下去庆祝,而是立即进行二次复核,科学是需要经过千百次的重复来进行检验的,不能经过检验,那就是偶发事件,小概率事件不可以忽略,就此发表不经过实践反复论证的报告,万一真出了问题,那就是在自己脸上扇巴掌。

“姜老师,没必要了延长了吧,我们现在重新检测一下就是了。”

那个师兄看了看姜思成,

“要不等明天,姜老师你从上午做实验到现在还没有歇一歇,别累坏了身体,到时候就算有了研究成果,也没人能把他变成论文啊。”

“没事,我不累,你再用这根纤维做一次检验,数据记录下来,延长是必须要做的,短距离内衰减度降低了001,如果真的延长,衰减度不变的话,才有可能在长距离传输之中保持这种衰减度,要知道真正的应用,是要有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距离的。”

姜思成立即转身就要去继续准备拉长光纤的材料,李建悄悄的凑到了这位师兄跟前,偷眼瞄了一下实验记录本上的光纤跟被膜名称,果然是姜思成书里写的,困扰他足足一年的那种材料。

“师兄,这个衰减度是不是信号传输过程中衰减的意思,那中间加个放大器抵抗衰减不就行了。”

李建装作对此什么都不懂的提出了自己内心的疑问,师兄果然一边做着记录,一边好为人师的给李建解释起来,

“光放大器的思想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但是想要实现光放大,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材料,别的不说光元素周期表上能用的金属元素就有多少,此外数不胜数的化合物跟合成材料,你要一样一样的试过来,光是把他们融入到石英纤维之中就是干一辈子的活儿,我们国家底子薄,想要快速取得突破,就只能从纤维和被膜的融合方面进行着手了。”

李建回头看了看姜思成,对于这位不知道姓名的师兄所说的话并没有任何表示,想来也是认同的,国内目前没办法做到厚积薄发,想要取得一些科研成果,只能从相对简单的领域来进行,否则光是实验用的材料费,就足足把整个光传导项目组给拖垮。

“其实稀土类的元素本身就有一定的发光特性,制造荧光材料就用到了镧系金属,而且稀土矿本身就跟石英矿共生,为什么不试试把稀土金属加入到石英晶体之中进行拉制呢”

李建说的声音很大,当全实验室的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之后又接着说,

“据说安南普顿正准备搞这方面的研究,是一个在国外给我寄资料的朋友告诉我的。”

李建说完安南普顿,又偷偷用余光打量姜思成,果然,这位光电通讯业的大拿悄悄皱起了眉头,李建这也是因为刚才想起了姜思成的事情,又去翻了翻那本姜思成偶尔提及自己经历的书,不大的篇幅就提到了他在安南普顿做出了成绩却不被认可的事情,这也是促成姜思成回国的原因。

第一零九章稀土光纤

s:恳请各位书友,无论如何订阅一下这第一章支持一下醉马吧

“镧系金属本身不稳定,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矿藏之中,跟二氧化硅能够很好的契合,如果用镧系金属进行化合物实验,所耗费的时间到不会很多,这样,魏刚,你带他在找几个人去做这个化合物,光纤拉制到时候还是我来,被膜方面我晚上再考虑考虑。”

姜思成脸上的表情在一瞬间就恢复了正常,似乎广开言路一样接纳了李建的建议,让人觉得姜思成真的很有胸襟,其实李建知道,这是姜思成不想落于安南普顿的那些人之后,姜思成的才华李建是了解的,虽然在一开始因为国内的条件所限,落后于国外的研究,但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提升之后,很多光电子方面的难题,甚至是赶超世界水平的难题,都是在姜思成手中突破的,他所局限于的只是外部环境而已。

叫做魏刚的师兄一听说让他负责,脸上立即浮起了惊喜的颜色,虽然只是这个小师弟提出的意见,但是这可是头一次姜老师让他来独立负责一种材料的合成啊,不,不是一种,镧系金属一共有十五种,实验室里目前能够得到的有十种,也就是说,他要独自负责十种材料的合成,这简直就是鲤鱼跃龙门,成为学科带头人的节奏。

至于提议是谁提出来的,魏刚已经不在乎了,反正只要实验成功,功劳是跑不了他的。

做好实验记录。又把刚才的光信号传输检测重新做了一遍,得出跟刚才一模一样的数据之后。魏刚叫了三四个人,跟着他一起去着手进行材料合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