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2 / 2)
帑币数额巨大,皇家跟本用不完,刘兆基以为动用一点帑币,以示皇恩浩荡,此举既可以为皇上博一个好名声,又能解辽东之急,实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刘兆基话一出口,周勋儒和唐学赶紧低下头去,他们怕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刘兆基这一建议不仅使他们摆脱了眼前的尴尬,更替他们做了他们一直想做却始终也不敢做的事。
自神帝在内库中积聚了庞大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后,第一个继承者光宗对钱没什么病态的痴迷,但却一月而亡;德宗对钱的感情虽远逊于神帝,但那股吝色劲还是够人喝一壶的,不愧是神帝他老人家的宝贝孙子。
经过德宗的积累,内库中积聚的金银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思宗登基,他对内库的态度,早就成了一众文武大员最想知道的事,但却没人敢来试探一下。
内库,如今已成了帝国唯一的一柄快刀,一柄可以一刀斩断朝廷这团乱麻的快刀。
释放内库,几乎可以解决目前所有的问题。
帑币虽没内库那么敏感,但从思宗对帑币的态度也就可以推知他对内库的态度,如今刘兆基竟鬼使神差提到了帑币,周、唐二人又怎会不高兴
周勋儒和唐学一面在心里暗笑刘兆基愚蠢,一面提心吊胆地观察着思宗的反应。
“这就是你的主意”思宗听罢,脸色陡然沉了下来,声音也极是阴冷。
刘兆基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他不明白皇上怎会有这等反应。
也难怪周勋儒和唐学笑刘兆基愚蠢,因为他太幼稚,因为他把思宗当成了什么圣明君主,而忘了至尊至贵的皇帝陛下承继的是谁的血脉。
在常人看来不管多么正常的事,而一旦放到皇帝身上,就绝不能以常理度之,连这一点都不明白,刘兆基又怎会不愚不蠢
所谓英雄见惯亦平常,何况是思宗这个总自以为高明,却又总怕被臣下欺瞒的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
虽然对思宗的了解还不深,但自从枚卜大典之后,周勋儒和唐学就不敢越雷池半步,可笑刘兆基竟还以为皇上对他有什么天大的恩典。
思宗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刘兆基哪里知道,至尊至贵的皇帝陛下的吝色劲和随之而来的仔细劲,就是升斗小民也远远不及。
登基之前在慈庆宫作信王的时候,因为宫里的东西贵,为了省几个钱,季由检逮着机会就托人到宫外去买东西。至今说起宫外的鱼、肉、蛋、蔬菜和各种小吃的价钱来,他还记得一清二楚。如今,刘兆基竟叫他出帑币示不测之恩,这不等于是剜他的心头肉吗自然,刘兆基的反应再机敏,也绝无可能猜出思宗为什么竟会舍不得几个私房钱。
沉默
沉默的压力使三位阁臣喘不过气来,他们好像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良久,思宗长长叹了一口气,他恨他的臣子竟这般无用,解决问题怎么就只能想到抠他的私房钱呢废物,一群他妈废物
“陛下,既然上天示警,而宁远又有兵变的消息传来,可见辽东欠粮欠饷的问题必须妥善解决,但仅靠朝廷补发粮饷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微臣以为,辽东问题的根本还是边帅无能,不擅统兵所至。如果边帅善于统兵,那即便士兵饿死,也会感念皇恩,而绝不会鼓噪兵变,因此朝廷应重新任命一个得力的边帅前往辽东督师,如此,兵变可息,且边患可平。”见思宗叹过气后,神色有点松了下来,于是周勋儒赶紧上前说道。
把难题推给未来的新督师,紧张的气氛立即就得到缓解,思宗和三位阁臣的表情也都活了起来。
万和鸣见君臣四位都已心平气和,于是赶紧示意小太监收拾周勋儒打碎的茶杯,又给各位换上新茶。
接下来的话题自然是督师的人选问题,这个问题简单,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三人都清楚,在辽东真能做点事的,可能有很多人,但除了顾忠信和张素元外,对其他任何人他们都没有把握,而这个时候又必须得推选有把握的人,否则一旦捅了篓子,那推荐的人必定脱不了罪,所以只能在顾、张二人中选一个,于是问题自然也就简单明了。
该选谁呢周勋儒和刘兆基与顾忠信和张素元基本没什么瓜葛,所以也就选谁都无所谓,但正因无所谓,所以不免稍稍犹豫了一下。
唐学与他们不同。对顾忠信和张素元,他瞧着都别扭,但张素元远比顾忠信更让他怵头,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顾忠信。
就在周勋儒和刘兆基略一犹豫的当儿,唐学痴肥的身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移到了龙案前。
“启奏陛下,前东极殿大学士顾忠信曾经略辽东,其间建树颇多,后被秦桧贤所恶,罢职赋闲在家。顾忠信经略辽东仅仅四年,却前后修复大城九座、堡铺十五处。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前后锋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盾牌等合计数百万具,拓地四万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边民转忧为安,其边功卓著,堪当此任。”
唐学语如连珠,一口气道出了几十个详细的数字,使在座的所有人俱都大为惊讶:他是从何得知如此详尽的数据
看到思宗和周勋儒、刘兆基三人眼中的神色,唐学自然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于是赶紧补充道:“当年因柳河之败,阉党弹劾顾忠信,微臣上本保奏,故曾查核过顾督师的边功。”
阉党弹劾顾忠信时,刘兆基当时还只是个四品知府,并不在朝,所以他不清楚当时的情形,但周勋儒清楚,如今经唐学这么一提醒,周勋儒记起了当时的事,于是满身的邪火就直透华盖。
唐学这个王八蛋什么时候保奏过顾忠信虽然记得不是太清楚,但这分明是当时的吏部尚书崔承志保奏顾忠信的奏章中的内容。
要不是修养实在够好,周勋儒怎么也得冲过去,啐唐学这个不要脸的王八蛋满脸花露水。
首辅大人真是气得已出离了愤怒,但他也倒不是气唐学的不要脸,而是气为什么这么不要脸的话没由他来说。
举荐顾忠信复职督师,一则平冤,以示天恩;二则举贤报效朝廷,而且还有良相伯乐识马之意。如此,既可以讨得皇上欢心,又可扩充自己的势力,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不行,绝对不能让唐学这个不要脸的王八蛋独占便宜
唐学美,但还没等他回座坐下,周勋儒也已躬身站在龙案前,奏道:“陛下,微臣以为不妥。”
“为何不可”思宗一愣。
“陛下,顾忠信虽有四年边功,可也曾用人不当,以至有柳河之败,而且军略方面并非顾忠信所长,这从柳河之败就可见一斑。其在辽东之所以能多有建树,全赖倚重前辽东巡抚张素元之故。顾忠信去职后,张素元屡建奇勋,辽东将士尽皆归心,故微臣以为,督师辽东,非张素元莫属。”
周勋儒说得头头是道,思宗沉吟不语,他想起了刘安曾毛遂自荐,主动请命去劝说张素元的事。刘安回来后,他心中极为不快,觉得张素元小瞧他,但如今坐在了这个位置上,看事的角度已不同于作信王时,他觉得张素元不贪恋权势,严守臣子的本分,不介入皇家内争,是个忠臣,很好。
本来没什么好犹豫的,督师辽东的人选就该是张素元,但周勋儒刚才说“辽东将士尽皆归心”的话却又让思宗皇帝泛了犹豫。就算张素元真是个忠臣,可他麾下的将士呢他们都是忠臣吗一旦张素元大权在握,羽翼丰满,谁能保证他们不贪恋富贵,不策动张素元谋逆前朝黄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