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释怒 > 分节阅读 43

分节阅读 4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行,汗王,如今的形势已经变了,宁远不再是一座孤城,这样的消耗战我们打不起,而且进兵千济,解决粮食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当误不得;再者,蒙厥林丹部内乱,这是我们收服他们的良机,同样不可错过,在处理好这两件事前,我们最好避免与帝国冲突,所以不论张素元打的什么算盘,我们都要跟他谈,我们也需要拖延时间。”

“范先生说得极是,哦,对了,范先生,你还没有回答本王的问题呢”皇天极一笑问道。

“汗王,如果微臣不幸言中,张素元不能力敌,那就只有智取,我们只有找机会借帝国的手把张素元赶出辽东,当然,若能够借刀杀人就再好不过。”

“范先生,我们如何才能找到这样的机会呢”皇天极追问道。

“汗王,张素元背着朝廷与我们谈判,是授人以柄,这件事将来必定会成为政敌攻击他的利器。”

“范先生,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件事呢”

“汗王,这件事只是我们对付张素元的一个契机,若要成功赶走他,还需要别的因素和时机,但这些却大都是我们无从着力的,目前我们只有等待,等待机会出现。”

看到皇天极眼内失望的神色,范文海劝慰道:“汗王,种子种下,却并不一定就会发芽,但若不种下中子,就永远不会有发芽的一天。汗王,既然种下了种子,就要耐心等待,时机到了,我们自会知道。”

“范先生,本王该如何回复张素元呢”皇天极也知道这种事急不得,于是暂且放过,问起了眼下就要处理的事。

“汗王,很简单,礼尚往来而已,我们和张素元走得越勤,来往的越久越好。”范文海一笑说道。

“本王知道先生的意思,就这么办。”皇天极也笑着说道。

六天后,李昌之和左长回到了宁江。

六十章 东风

巡抚衙的一间密室中,暖烘烘的火炕上,一只面盆大的尖锅放置在一张矮腿八仙桌上。锅里冒着腾腾的热气,汤水滚沸,满屋子浓香四溢。锅旁并排放着四把锋利的短刀和四支肥嫩的羊腿。

在张素元的一再坚持下,盛情难却,李昌之不得已在首位坐下。张素元相对而坐,祖云寿和左长分别在左右首陪坐。

“大师,素元用这等酒菜为您洗尘,实在惭愧,还请大师见谅。”张素元带着些许歉意说道。

“大人,哪里话来,俗话说什么样的酒菜迎什么样的客,大人豪迈,喇嘛虽老,但一腔豪气未老,这些酒菜对极了喇嘛的脾胃。”李昌之豪爽地说道。

老喇嘛的两句话说得屋中的气氛登时浓烈起来。

简单地说了说经过,而后,李昌之从怀中掏出蜡封的文书,递与张素元。张素元去掉蜡封,取出皇天极的回函看了看,然后递给李昌之,说道:“大师,皇天极通篇都写得极为诚恳,言辞处处都透着真诚和解的意愿,但却惟有一点不妥。”

信很短,李昌之扫了两眼就看完了,但他却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看着李昌之不解的目光,张素元跟着解释道:“大师,您看这称谓,大箭国大汗致书张素元先生大人。皇天极对素元虽极尽尊重,但在朝廷看来,这就是将后箭与帝国并列,这个朝廷断不会答应。素元如将这封信转呈朝廷,必定要碰个大钉子,所以仅凭这称谓,就转奏不得。”

“大人,这个贫僧倒不曾想过。不过正如信中所写,和贫僧交谈时,皇天极确是极其诚恳,贫僧看不出他有丝毫虚与委蛇之意,所以会不会是皇天极也没想到这个”大喇嘛疑惑地说道。

“大师,要是如此,当然再好不过。”张素元一笑,说道。

“大人,要不向皇天极遣来的两名使者详细说明原委,而后遣回,请皇天极另写回函”李昌之建议道。

“大师,如果让皇天极的使者回去说明原委,是不是显得我们缺乏诚意”张素元略略皱着眉头说道。

“大人,既然如此,贫僧就再跑一趟。”大喇嘛慨然说道。

“大师能去,当然最好,但您年事已高,素元怎好让您再历风霜”

“大人,无妨。别说贫僧身子骨还算硬朗,就是有病在身,如果大人需要,贫僧也愿往。为了辽东万千百姓尽些绵薄之力,是贫僧莫大的功德。大人,如果没别的事,贫僧明天就动身”

“大师,用不着这么着急,您好好休息休息再走也不迟。”张素元笑着说道。

一个月之后,先前随同李昌之来到宁远的后箭使者纳吉方又独自做客宁远。

纳吉方给张素元带来了一封皇天极的私函。函中,格式虽作了修改,开头没有了大箭国的字样,但口气依然强硬,没有明确双方的关系,张素元对此依然不能接受,于是回复道:恕难奏报。

如是,双方信函往来不断,半年后,皇天极终于彻底改写格式,并提议天字最高,帝国皇帝低天一字,箭国汗低帝国皇帝一字,帝国诸臣低箭国汗一字,地位作了让步。

皇天极虽然作了很大的让步,但张素元还是不能将这样的信转奏朝廷,因为在朝廷看来,皇天极的先人吉坦巴赤原本不过是帝国臣子家中的奴仆,至多也不过是帝国所封的边疆小吏,这样的人怎能越级直上与皇帝比肩,而且仅仅是左右之差

能不能将皇天极的信函转奏朝廷,张素元并不在意,能转奏的话,当然再好不过,不能转奏也无所谓,因为不论能不能转奏,事情的本质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这半年来,张素元与皇天极之间的信使往来不断,对此他既不刻意隐瞒,也不大事张扬,一切都任其自然。

和谈的细节,张素元对王丙元和江上庆两个太监毫不隐瞒,更通过他们将和谈的事全部密告秦桧贤,但对朝廷,他却至今没有奏报。

时至今日,张素元觉得应该向朝廷报备了。在这种事上,他不能太过被动,不能让人质问得哑口无言,他得始终都站在理上才行,但他仍不能向朝廷明言和谈的事,还得模棱两可的讲才行。

张素元命左长带着自己的书信陪同皇天极的使者纳吉方同去沈阳。他暗中交待左长,命左长在快要呆不下去的时候就全权代他与皇天极商谈互市的事,总之,原则只有一个,托,能拖一天是一天。

张素元知道,皇天极出兵千济已五月有余,他估计战事应该差不多结束了。

千济数千年来,几乎都是唐人帝国的属国,向来受到帝国的保护,但时至今日,帝国已是泥菩萨过河,再也无力保护千济。

皇天极出兵千济,并不是要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