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2 / 2)
柏君道:“回去翻书。”
文舟耍赖,“哎你现在告诉我呗,我又不知道是哪本书。”
柏君唇角上扬,淡淡道:“听话。”
后来文舟才知道回去翻书是什么意思,柏君分了一半的试卷让他批阅。
“你这未免也太偷懒了。”
他忿忿不平地数落道。
柏君把笔塞给他,“批完一半再睡。后天要出成绩和排名。”
文舟深觉遇到克星了,这人就住他隔壁,两人的卧房就隔一块木板,要是不想让对方安眠,那真是太过容易,他要是不批,柏君威胁一定不会让他好好睡觉。
夜深,两个人对坐桌前,各自阅卷。
文舟批着批着猛然抓狂道:“卧槽到底几次税改”
交成绩时郑监院瞅着眼圈青黑的文舟忍俊不禁,“怎的蔫了帮柏监院阅卷这么劳累”
“不是劳累,”文舟憔悴道,“是心累。我已经不学史论好多年”
“看看,柏监院果然是个好老师,”郑监院笑眯眯地捋须,丝毫不见外地落井下石,“说不定也能教你学出个状元。”
文舟磨牙,这帮老先生太伤学生的心了。
学塾里月末小考是要排名的,内学学生一张榜,公学学生一张榜,老师们先行看过,然后趁着学生都在上课时贴于书斋门外的布告板上。
文舟站在榜前看了看,内学中张济华排第七,公学中王珣排第一。
“啧啧”文舟挠挠下巴,摇头失笑。
考试折腾完了又来一个晴天霹雳邻城的谭华书院发起慧彤诗会,遍邀文彤郡各大学塾师生参与。
孙先生偕同郑监院前来书斋安排人选。
毛先生推辞道:“这诗会正逢庆元节,我已定下假期回乡探望双亲,见谅,见谅。”
佟先生叹口气,“是呀,难得放假,家中亲友来访,实在脱不开身。”
另一位先生年近六旬,不愿舟车劳顿。
孙先生和郑监院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看过来。
柏君:“”
文舟:“”
无声的妥协。
柏君再一次把相关事宜推给了文舟。
“喂喂,你好歹跟我商量商量,”他不满地追着人嚷嚷,“四个学生怎么选”
柏君摆手,“你做主。”
文舟不依不饶,“不成,你得拿主意。”
柏君懒洋洋地伸手捏他脸,“没主意。”
文舟揪住他的衣领,深吸一口气,“我不跟你急,懒得想是吧柏先生,以后你早饭中饭晚饭自己到膳堂去吃我不帮你拿了,写课案批卷子改作业你通通自己搞定,洗衣服领薪资买家用老子都不伺候,顺便的,我以后天天晚上打呼噜踹床敲木墙,至于你放在水房的木桶,呵呵没、收你以后就光着站在那儿洗吧”
柏君:“”
文舟呲牙。
柏君揽住他,无奈地低下头,“亲你一下,别气了。”
“”
公学一共有三个班五十来个学生,分别去年刚入学的癸巳班,学生才六七岁,两年前入学的辛卯班,学生不到十岁,这两个班于最终结业前还是会有学生来去,而文舟教课的这个班学得最多,当然也就是公学学生中最优秀的,柏君教其他两个班的课还不到教这个班的一半,两个人要选随行的学生,自然是从此处选择。
“同学们”
文舟尽量表现出欣喜和激动,“邻城谭华书院举办慧彤诗会,邀请莫武轩参与,我与柏君领队,将选出四位学生随行。同学们,这是文彤郡学塾界一大盛事,各大书院师生都会前往,更有无数国学大家受邀临场,实属难得,相信谁都不想错过,有意愿的同学可以来找我报名。”
底下果然群情激昂,“老师老师我我我”
文先生连连点头,非常满意。
报名的名单由他下课后带回去找柏君商量。
“全都要去,”文舟又头疼了,“选谁好呢”
柏君看一眼名单,淡淡道:“选两个成绩最好的,选两个成绩最差的,不听话脾气不好人缘差的不要,这样便可。”
文舟下意识道:“那王珣也要去”
柏君转眼盯住他,眸中一抹捉狭,“你不想她去”
“呃”文舟反应过来,分辩道,“其实也不是,姑娘家不方便,出远门怕她露馅儿么”他对着柏君的目光有点说不下去了,明明是很正常的想法,怎么就觉得别扭
他补救道:“你别误会啊,我对她没有偏见。”
柏君笑了笑,“误会偏见柏某心思驽钝,文先生不妨讲明白些。”
“这个呃”
四个人选很快确定下来,学塾于学生家长征得同意,文舟开始嘱咐他们相关的准备事宜。
“东西不要带太多,成衣三套,笔墨纸砚不用,书本自便,手巾束发金项圈之类,自己看着办,此次诗会为期六天,一切花用由书院承担,但是,”他扫一眼面前站着的四个学生,停顿了片刻,着重强调,“但是,不包括你们看上的零嘴儿、小玩意儿,弄坏的东西自己赔,带回去的礼物自己买,路上碰见要钱的,别看我,老师没那份同情心,晓得吗”
学生们忙不迭地应了。
“老师,那我们去做什么呢”
“哦,我想想,”文舟扶额思索,一拍腿,“对,充门面。”
几人稍显茫然,“充门面”
文舟郑重道:“你们是莫武轩的学生,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塾门面,诗会上文人云集,师生纷至,要时刻牢记平日先生们的教诲,名正,言顺,行端,有礼,克己,宽人,才学有逊不打紧,有品有德方是个好学生。遇事多思,冷静处理,应付不过交给老师,万不可畏怯,老师始终向着你们,帮衬你们,明白吗”
学生们若有所得,严谨起来,“是,学生明白。”
于是究竟是去做什么这个问题,被抛到一边了。
文舟面色一整,朗声道:“最后一点,同学们,千万记住,笑的时候牙不要露出来”
学生:“”
柏君道:“解决了”
文舟咧嘴呲牙。
书斋这时只有他们两个,明日放假,年纪大的那位调了课,已被家人接回去过节,佟先生和毛先生都在上课,柏君只上了半节,交代班里学生自学,跑来躲懒。
这几日一连下雨,道路泥泞怕是不好走,去邻城约莫七八十里,马车赶路要整整一天。
柏君拉开椅子坐下,盯着文舟的脸出神。
“笃笃。”
文舟望向门口,王珣抱着本书跑进来,在柏君身旁站定。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