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7(1 / 2)
别大家都拿了,她们却没拿出来,倒显得小气。
最多不拿裤子和裙子去就是了
两丫头对望一眼,也都起身回房。
擎苍院的前院厅堂里,李铭兴奋的数着后面被捆好的冬衣和棉被。还有不少下人送来不用的厚袜等物,也不要券,就当行善。
虽然没有什么女仆送衣服来,都是老嬷嬷送来的丙等东西,纯粹贪便宜的,有的都烂了。
但是他也能理解。世间男女大防,对女子总是苛刻些。她们有所顾忌,也是应该的。
男人的衣服女人也能穿,女人的衣服男人却穿不得,男仆给的多,到时候再采买一些,先让受寒的人顶过去再说。
可他即使心里清醒,但不免还是有些惋惜。
唔,府里女人的觉悟不够啊
所以当他看到哥哥房里的大丫头带着两个小丫头,抱了一堆被子棉袄等物过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苍溪姐姐,怎么是你”他看了看面子依然簇新的冬衣和棉被。“这些都是新的啊。”
苍溪让小丫头把东西搁在那清点的下人旁边,轻笑着说:“我的小少爷,我才入府过几年好日子呀,哪里有旧东西。有旧东西进府的时候也都给扔了。”
李铭呆呼呼地点了点头。“哦,是了,苍溪姐姐去年冬天才进的府。”
“那我走了。那凭证让这个小丫头回头带给我吧。我还要回去整理屋子,来的匆忙,都被我翻乱了。”苍溪让一个粗使丫头在这里留着,转身就走。
这厅里有太多男人,看她的眼神都跟狼似的,她是不敢多呆的。
苍溪走后,连苍也过来送了一些旧衣服和被子,不过没有裤子和裙子。但她找的棉袄都是长身的,遮风已经是够了。
连苍送了衣服来,又有几个小丫头犹犹豫豫地也送了一些过来。后来不知怎么的府里传着许多丫头都送了,不送的就是让人看不起的吝啬鬼,有些丫头爱攀比,有的丫头是善心却犹豫,如今看别人都给了,也去送。
没一会儿,李铭就乐的合不拢嘴。
丫头和男仆不一样。男人得一件衣服,恨不得穿破为止,钱都要养家或者存着娶媳妇。丫头们整日争奇斗艳,许多人一些钱都用在新衣和头面上了,这人喜新厌旧起来,永远觉得自己少一件衣服。往日里穿的太多次的,也不愿意再穿。
她们送的都要新的多,而且也不乏披风、斗篷等男女都可以用的。
这一下子账房上几位先生手都写软了,屋子里也摆的满满当当。
此时顾卿派人来问李铭衣服收了多少,府里已经准备了粮食和炭火,就等着李铭的冬衣一起送去。
听到顾卿院子里来人的话,李铭连忙兴奋地一挥手:
“给我来几十个家人,给小爷把东西全搬到前面,装上车”
奶奶,看孙儿多能干,一下午收了这么多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可惜他是外男,不然一定去日日听从邱老太君的教诲。
顾卿:我不介意
作者:咳咳,矜持,矜持。
第67章赈灾之初
紫宸殿里,楚睿听着御座下众多大臣的口舌之争,忍不住一声怒喝:
“够了限你们一个时辰内讨论出方案来见朕都退下让朕清净会儿”
争得面红脖子粗的大臣们连忙跪地领旨,慢慢退出大殿。
可这争执,一直从殿内吵到了殿外也没有休止。
“刘大人,你说要放粮施粥我是同意,可是天子脚下,受灾再怎么严重,也不会比北边受的雪灾要严重吧。库里备的冬衣是为西面和北面边关留的,若是勉强拿去给通州汾州受灾的民众调剂,也还使得,可是要拿给京城里的百姓,怕是军中要哗变啊”
“江侍郎,你这话我不爱听。兵丁是人,受雪灾的百姓是人,京城受灾的民众就不是人了吗天子脚下的百姓要生乱,那乱子不会比军中小。”
“可事情总有轻重缓急之分。各州巡查的御史还没有信送回,究竟两州受灾情况如何,还在等着那边核查。万一灾情重大,就地赈灾必定是不够的,到时候衣库里没有了棉衣他顿了顿,建议道:“京城是首善之地,不妨劝民间自发救助”
“本朝从圣上登基以来,一直风调雨顺,国库又充裕。现在要劝民间自己救助,那岂不是有损圣上的颜面倒让百姓们笑话朝廷里连几件棉衣都拿不出来。”
江道异苦笑。
他们户部就是拿不出多少棉衣啊
今年边关酷寒,兵部在年前就已经下了函请他们调配棉衣,刚刚入冬就调了库里不少过去。后来通州、汾州受灾,圣上要赈灾,这些棉衣本就不多,现在更是只剩千余件了。
如今现做肯定来不及了。这位刘大人嘴巴一碰,就要让京城受灾的百姓人人都有冬衣,怎么可能
尚书大人,你这时候被冰雹砸伤,就在是坑我啊
想到这里,江道异一咬牙,索性把话讲明白:
“刘大人,别说是京城的百姓了,就算是通州、汾州,今年要灾重,户部都调配不出多少棉衣来。今年西边和北面调去了上万件冬衣,把冬衣全调去了。户部没想到今年会有雪灾,是以库里只有棉花,没有棉衣。”
棉花本就只能在南边种植,户部里储备了十年,也就几库的。棉花得起来不易,做冬衣更难,那是需要无数人服徭役来做的。
前朝和本朝一直轻徭薄役,平日里积攒的棉衣一到用的时候,一下子就没有了。现在又要炭又要粮又要冬衣,他们户部也不能一下子全变出来啊。
“你说边关怎么会调那么多件”刘大人小声地问:“是哪位大人的签章”
“是晋国公和信国公的签章,圣上批的。”江道异也很奇怪。晋国公和信国公平日里虽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是泾渭分明,如今却一起联名签奏,要加强北面的武备。
入冬时已经调配过一次棉衣,后来又在督促户部,要求北军的钱粮装备在春暖之前一定要到位。
“北面是要有战事”
“没听说啊。”
且别说外面讨论的如何热火朝天,楚睿却在书房里发着脾气。
“问朕是分赈好还是厘户好,朕要分赈就说分赈不好,朕要厘户就说厘户不好;朕到底为什么养着这群户部的官员”楚睿一肚子火,不过是下令要散米施粥,一群人议论一圈到底是按户分还是按人分,是分开各处赈济还是在一起赈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