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2 / 2)
周宪章有些莫名其妙,那晋这老头倒是有一肚子的圣贤书,不过,这老头也是得了孔夫子的真传,不言怪力乱神,对于算卦占卜,向来是不屑一顾。
周宪章和金姝慌忙进了离园,来到书房前,里面传来那晋抑扬顿挫的吟咏声:“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周宪章和金姝对视一眼,心中纳闷。这老头向来推崇儒家经典,没事就读四书五经,今天吟咏的,却是屈原的天问。在历代儒家心目中,屈原人品没问题,是个榜样人物,可屈原的诗,向来不为儒家所推崇,因为,诗里太多怪力乱神,尤其是天问,不仅言语荒唐,而且,一副打破砂锅过问到底的势头,言语之间,对世间万物充满了怀疑,这种思想很不安分,要是天下百姓都跟着屈原怀疑一切,那天下就乱套了。
儒家尊重的纲常礼仪是不能怀疑的,儒家推崇的君权神授,更加不容置疑。拒绝怀疑,这是两千年来,统治者包括统治的维护者们禁锢中国人思想的终极武器,这个武器,维护中国两千年的大一统,也导致了中国在十九世纪世界大潮中一败涂地
正所谓成了小何败也萧何儒家文化早就了汉唐盛世,也早就了大清国的衰落耻辱
满清统治者对于中国在十九世纪的衰落,如果要担负责任的化,他们的责任就是:他们把儒家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而他们所做的,恰恰又是中国古圣先贤们梦寐以求的
历史总是这样让人哭笑不得
屈原的天问,是儒家眼里的离经叛道。然而,今天,一代大儒那晋,竟然吟咏起了这首两千多年前的诗句,吟咏声中,竟然没有那晋固有的酸腐与冗长,他的声音中,散发着荒凉与孤寂,就像两千年前,踯躅徘徊在汨罗江边的那位峨冠带长铗的游吟诗人,面向无以挽留的浩浩江水,发出孤独而声嘶力竭的呼喊
周宪章不由得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了出来
金姝轻轻握了握周宪章的手,她和周宪章一样,感觉到了那晋心中的绝望与酸楚
两人进了书房,那晋端坐在书桌旁,摇头晃脑,忘乎所以,完全无视两人的存在:“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周宪章小心地跪下:“徒儿给师父请安。”金姝则是躬身作揖。周宪章的台朝两地,早就废除了跪拜礼,只是,周宪章在那晋面前,从来就是跪拜,那晋也是坦然受之,而金姝却可以免跪。这是那晋对周宪章的特殊要求。
那晋放下书,看着周宪章磕完了头,这才清了清嗓子:“徒儿免礼,徒儿媳妇免礼,你看你们,这又是何必呢,呐,台湾早就不行跪拜了。”
金姝吃吃笑道:“师父好虚伪,明明看着宪章磕完了头,还说什么不行跪拜”整个台朝两地,只有金姝一个人,敢当着那晋的面,这么说话。
“这不是虚伪”那晋正色说道:“呐,徒儿媳妇,为师不是要赚他一个头,而是要维护我华夏礼仪,师道尊严”
“那我为什么可以不磕头”
“你是女子。女子嘛,这礼数马马虎虎也就算了,孔夫子不是说了嘛,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那晋说道:“好了,你们来找我干嘛”
金姝笑道:“师父,您不是早就算到了我们要来,怎么没算到我们来干什么”
那晋有些尴尬,略一沉吟,说道:“宪章,你们要来干什么,为师的确不知道,不过,我听说,张佩纶来了”
“是,师父。”周宪章小心作答。
那晋脸色沉郁,半晌无语。周宪章心头忐忑,一肚子话,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只得低头沉默。
金姝说道:“师父,刚才,宪章和张先生在总督府里见了面,张先生劝宪章”
“不要说了”那晋打断了金姝的话:“我知道你们来是想说什么”
周宪章心头哀叹,这还没开口,那晋就堵住了话头,他连听都不想听
那晋认识张佩纶,在北京的时候,张佩纶曾经登门拜访那晋,两人没说上几句话,就把那晋气的大喊“他妈的”,把张佩纶赶出了府第。
在那晋眼里,张佩纶比革命党人孙文还要坏孙文要革命,要推翻朝廷,可孙文没受过皇恩,倒也可以理解。张佩纶是世代书香门第,他自己是蒙太后皇上恩典,一度在大清国朝廷的上威风八面,可这家伙的思想,竟然比孙文还反动,实在是条白眼狼
如今,那晋的爱徒竟然与张佩纶搅在一起,那晋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那晋捧起了书本,又开始摇头晃脑:“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初汤臣挚,後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读到这里,那晋放下书,默然无语。
天问被儒家视为离经叛道,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几句话
它怀疑皇权天授,也怀疑君权永恒
这和张佩纶的思想,是一致的
而现在,儒家大师那晋,却在反复吟咏这几句话。
那晋缓缓抬起头,说道:“宪章,为师教你的东西,你没忘了吧”
“师父的教导,徒儿毕生不忘”周宪章说道。
“明之亡也,如火如荼”那晋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他仿佛回到了三百年前,那个朝代更迭的惨烈岁月,扬州三屠,嘉定十日,张献忠屠川、李自成屠开封朱元璋的子孙被屠戮殆尽,华夏大地,满目疮痍。
“师父”
那晋一摆手,制止了周宪章,发出一声轻叹:“徒儿,为师只盼望,清之亡也,如烟如尘”
周宪章心有一惊,猛地抬起头来,那晋双目紧闭,眼角上,流下两行滚烫的热泪
叶赫那拉那晋,这位大清国的忠诚卫士,儒家文化的捍卫者,在提前为大清国默哀
周宪章俯身说道:“徒儿不肖”
“去吧去做你应该做的事”那晋的眼睛,回到了书本上,书房里,回荡着他苍凉的吟咏声:“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1898年4月1日,周宪章亲率章军第二舰队、朝鲜舰队、驻琉球第三军,总兵力五万人,战舰二十艘,包括最新购进了定洋舰和定洲舰两艘世界上最先进战舰,进入胶州湾。
4月2日凌晨,周宪章以大清国台朝总督、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驻青岛德军发出了最后通牒。限德军在二十四小时内,无条件撤出青岛,向章军移交青岛防务,并保证胶州湾沿岸炮台、军火库、军营完好无损。章军保证撤离德军的生命安全,并指定上海吴淞口为德军撤出青岛后的集结地,在那里,他们将得到粮食